秦瓊爲什麼不受李世民待見?

吳堅信


秦瓊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最末就是李世民待見秦瓊的表現,很多人可能為秦瓊打抱不平,覺得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若把時間跨度拉長,自617年到643年這個時間段內綜合考慮,那麼秦瓊實際上確實沒有出色到可以排在功臣表的前面。

當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非嚴格按照功績大小來排名,但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自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史書上找不到他的痕跡,只知道他生病,然後在638年去世,而到了643年,李世民設凌煙閣,把秦瓊畫像也放了進去,排在了最末。


秦瓊,字叔寶,今山東濟南人,隋唐英雄,自隋末開始,先後跟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平定叛亂,後來跟著裴仁基投了瓦崗李密,秦瓊和程知節一樣成為內軍驃騎將軍,統領兩千人,護衛著李密,618年,瓦崗軍與驍果軍(原楊廣的禁衛軍)在童山開戰,李密被射中墜馬,差點被俘,秦瓊拼死護著李密撤出,並重新組織瓦崗軍殺退驍果軍,宇文化及撤退。但在之後的洛陽大戰中,李密敗給了王世充,秦瓊等將領被俘至王世充處,然後來程知節和秦瓊認為王世充並非明主,就投了李淵。然後被安排在秦王府,自此以後,秦瓊就跟著李世民打天下。

秦瓊勇武過人,常常做為先鋒出戰,能單槍匹馬於萬人之中奪敵將首級。在跟隨李世民攻打宋金剛的過程中,擊敗尉遲敬德,立下頭功,得到了李淵的讚賞,李淵甚至誇張的表示:自己身上的肉也可以割下來給秦瓊吃,由此可知秦瓊確實立了大功,他也因此成為秦王府右三統軍,加封上柱國。


李世民從部隊中挑選出精銳騎兵上千人組成玄甲軍,分左右軍,由秦瓊、尉遲敬德、程知節、翟長孫為統領,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李世民攻打洛陽王世充和夏王竇建德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竇建德和王世充被拿下後,秦瓊因功被封為翼國公。後來的竇建德部下劉黑闥叛亂,秦瓊仍舊跟隨李世民前去平叛。

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秦瓊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不算高也不算低,實際上秦瓊有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也是有爭議的,四姑娘傾向於秦瓊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他並不是該政變的主要參與人,實際上,就武將來說,尉遲敬德才是最大的功臣,他不僅在事前極力勸說李世民發動政變,還去請來了已經被外調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最主要的,在政變當天,他殺死了李元吉,保護了李世民。和尉遲敬德一樣的核心人物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事後,尉遲敬德、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食實封一千三百戶,侯君集一千戶。秦瓊被封了七百戶,很可能是因為他參與了外圍的部隊調動。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就沒有了動靜,好像一直在生病,完全沒有任何作戰記錄,他倒是經常對人說起他戎馬一生,立二百多次戰役,渾身是傷,所以老了格外容易生病,638年秦瓊病死。李世民讓其陪葬昭陵,並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這是獨一份的殊榮,可見李世民對秦瓊的敬重。

但我們知道,在亂世之中。即便是草莽英雄也能打出一片天,立下赫赫戰功,一旦進入太平盛世,這些武將如果不是特別愛學、智謀非常的話,很容易就失去作用,即便是武將本人,也對正兒八經的朝廷之事不那麼感興趣,以至於消極怠工。所以其實武將是很尷尬的存在,治世需要良臣,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屬於文臣的時代來臨,很多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而尉遲敬德、程知節、秦瓊這些人其實到了太平盛世除了打仗對別的不感興趣,很容易犯錯誤。而秦瓊則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十二年沒有作為。

這樣的一個人,死後五年還能被李世民記起來,畫像進凌煙閣,誰能說李世民不待見他?

但秦瓊也只是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而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平平,更在之後毫無建樹,這也是事實。


蕭曉四姑娘


似乎我們都和了解秦瓊了,但很多人對秦瓊的瞭解都是通過《隋唐演義》這本小說了解的。

秦瓊的家世。新舊唐書都沒有記載秦瓊的家世。直到秦瓊家族墓誌銘出土後,我們才對秦瓊的家世有所瞭解:

曾祖父:秦孝達,北魏廣年縣令;

祖父:秦方太,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父親:秦愛(546年出生,614年12月27日去世,壽命69歲),北齊咸陽王錄事參軍;

秦瓊有三個兒子:

秦?道(?為碑文缺字),右衛左朗將,娶尉遲寶琳女(即尉遲恭的孫女)

秦懷道(625年出生,684年2月21日去世,秦瓊死時,秦懷道剛14歲;

秦善道,左清道率、檢校左金吾衛大將軍。

秦瓊的兒子秦?道娶尉遲恭的孫女為妻。秦瓊是571年出生,尉遲恭是585年出生,即秦瓊比尉遲恭年紀大14歲。

這足以說明秦瓊娶妻生子的時間比較晚,而尉遲恭娶妻生子時間比較早,這才有秦瓊兒子娶尉遲恭孫女的婚配。

秦叔寶的履歷:

1、秦瓊最早是隋朝將領來護兒的部下,很受來護兒的重視;

2、614年,秦瓊跟隨張須陀攻打盧明月。因為盧明月人數佔優,張須陀就決定設計誘敵:自己率領大部隊撤退誘使盧明月大軍出營追擊,命令自願擔當的秦瓊和羅士信率領2千伏兵攻打盧明月的大營。秦瓊和羅士信攻下盧明月大營,致使盧明月軍心散亂,被秦瓊和張須陀前後夾擊而大敗。

3、616年張須陀攻打李密失敗戰死,秦瓊跟隨隋朝將領裴仁基。裴仁基以武牢關投降李密,秦瓊隨之投降李密。秦瓊被李密任命為帳內驃騎。

4、李密被王世充擊敗,秦瓊、程知節、裴仁基等投降王世充;

5、由於不滿王世充不夠信任,秦瓊、程知節、裴仁基等人投降李淵。李淵封秦瓊為馬軍總管,不久後因為美良川之戰擊敗尉遲恭的戰功,又封為秦王府右三統軍。李淵對秦瓊如此說:

“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

不顧妻子,這句話說明秦瓊背叛王世充而投奔李唐時,他的妻子子女很有可能全被王世充殺光了。

6、在介休擊敗宋金剛,被“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

7、李世民和竇建德在武牢關對戰,秦瓊又因戰功,被封為翼國公。

8、玄武門之變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


秦瓊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

在《舊唐書 李世民本紀》中記錄秦瓊參與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的九人小組之一,但在《舊唐書 長孫無忌傳》中秦瓊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為了解全貌,現將這兩種不同人員名單列於下文:

《李世民本紀》的名單及其玄武門之變時的官位:

長孫無忌(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尉遲恭(秦王府左二副護軍)、房玄齡(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杜如晦(陝東道大行臺司勳郎中,封建平縣男)、宇文士及(郢國公,遷中書侍郎,再轉太子詹事,《宇文士及傳》並無宇文士及參與玄武門之變記錄)、高士廉(雍州治中)、侯君集(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程知節(左一馬軍總管、宿國公)、秦瓊(秦王右三統軍、翼國公)、段志玄(秦王府右二護軍)、屈突通(工部尚書,其傳並無參與玄武門之變記錄)、張士貴(右武候將軍,並非秦王府之人,其傳無參與玄武門之變記錄)。

上面中,是國公爵位的有三人:宇文化及、程知節、秦瓊,並非秦王府人物的有:屈突通、張士貴。其他確定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官位並不高: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侯君集、段志玄等人。

《長孫無忌傳》中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隨身9人名單及當時官職:

長孫無忌(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尉遲恭(秦王府左二副護軍)、侯君集(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張公謹(右武候長史)、劉師立(王世充親將,被李世民特赦不殺,為李世民左親衛)、公孫武達(秦王府右三軍驃騎,封清水縣公,其傳無參與玄武門之變記錄)、獨孤彥雲(不詳,獨孤屯孫子)、杜君綽(不詳)、鄭仁泰(帳內旅帥)、李孟嘗(上柱國)。

在這組名單裡,爵位最高的就是李孟嘗(上柱國)。但相比《李世民本紀》中的名單,這組名單中除了長孫無忌是文臣之外,其他各個都是武將。而在《李世民本紀》中,文臣就有5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等5人),武將有7人(尉遲恭、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7人。

從文臣武將的比例,加上李世民率領9人入宮是要刺殺李建成、李元吉為目的來考慮,《長孫無忌傳》中的九人名單更為可靠和接近事實。李世民帶領5個文臣進宮有意義嗎?

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等人,更有可能是在尉遲恭的70多騎兵裡,而不是跟隨李世民入宮的刺殺小組。

現在來比較下秦瓊、程知節、尉遲恭等人的官職:

秦瓊是秦王府右三統軍,程知節是左一馬軍總管,尉遲恭是秦王府左二副護軍,段志玄是秦王府右二護軍。四人人中以秦瓊官職最高,侯君集是車騎將軍。

對於玄武門之變,能夠確定參與的人有: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侯君集。這四人不是跟隨李世民的刺殺小組,而是在尉遲恭率領的70騎兵內。

我們同時也可以確認,尉遲恭和秦瓊都是當時最出名的勇將,當然程知節也是勇將。如果秦瓊真有參與,他的官職最高,為何率領70騎兵隊的是尉遲恭而非秦瓊?另外秦瓊兒子娶尉遲恭孫女,說明二人關係挺好。這兩點足以說明,秦瓊確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而是和李靖一樣保持中立。

最後,題主問的是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不知道這種觀點有什麼依據。但秦瓊能進凌煙閣,就足以說明李世民還是善待他的。玄武門之變即便秦瓊沒有參與,但玄武門之變後,秦瓊和尉遲恭等人一樣面對天下一統太平,還能夠有什麼發揮呢,只能夠安享太平了。何況秦瓊還染病了。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凡事不能光看表面,秦瓊、程咬金等以前都是瓦崗寨兄弟,由於與李密合不來,便投靠了李淵,均在李世民帳下任職。

而秦瓊的功勞是無法磨滅,這出生入死,奮勇殺敵自然不在話下,而且多次救過李世民,秦瓊的功勞想說都說不完。

那麼,玄武門事件後卻甚少提及秦瓊,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卻排在最後,難道真的是名次不分先後?這就引起很多人的猜測和質疑,而李世民也並非那種事後殺功臣的“貨色”,又為何獨要對秦瓊以看似不公平的待遇呢?

大家都知道這歷史上殺功臣的事蹟實在太多,當年韓信的功勞還不大嗎?最終也難逃一死,功高蓋主並不可怕,但鋒芒太露自然難逸惹招其他人的加害,縱使李世民不殺他,但不代表他兒子們或其他大臣會“替天行道”。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李世民確是用心良苦 ,更是保護功臣的另一種方式,也是在勸慰秦瓊低調做人,別居功自傲,以免招來殺身之禍。

他這種做法有很多示意,就看眾大臣自已“品味”吧!也是在向二十四功臣透露一些信息:秦瓊功勞最大,我可以把他排在最後,你們要好自為之,別恃功挾朕。其實是恩威並濟。

而在後來的多次戰爭,李世民卻甚少啟用秦瓊,據說他後期多病也是一個原因,倒是李靖、李勣出盡風頭,當然在徵高麗中就有派侯君集去打仗,但那是少數,這些人的功勞和名頭遠沒有秦瓊卓著,其實李世民並沒有冷落秦瓊的意思!而是秦瓊付出太多了,要好好休養,太多的接見自然會引起大臣主意,或許又要去西征!這也是秦瓊的個性,所以不如不見!

所以李世民既巧妙地保護功臣,讓其他人來分擔辦事,這樣國家才能保持經久不衰!

有些事看似被冷漠,卻不知因為李世民的冷落能使秦瓊得善終,其深意是甚少人能讀懂。以前看愛情小說經常看到一句話:“情到深處反變淺”。也只知道是表達男女之間的感情。但若來說李世民對功臣是有一點肉麻入耳!也就不再說了。


知足常樂6144539457


題主說秦瓊為什麼不受李世民待見,可能指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秦瓊排在最後一位吧?

事實上,秦瓊能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已經是擠上了末班車了,差一點就掉出這個名單了,那我們來看看這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具體名單吧。

第一長孫無忌,第二李孝恭,第三杜如晦,第四魏徵,第五房玄齡,第六高士廉;

第七尉遲敬德(尉遲恭),第八李靖,第九蕭瑀,第十段志玄,第十一劉弘基,第十二屈突通;

第十三殷開山,第十四柴紹,第十五長孫順德,第十六長張亮,第十七侯君集,第十八張公謹;

第十九程知節(程咬金),第二十虞世南,第二十一劉政會,第二十二唐儉,第二十三李勣,第二十四秦瓊。

我們挑幾個我們比較熟悉的,那就是第七的尉遲恭,也就是第八的李靖,第十九的程咬金,第二十三的李勣,第二十四的秦瓊。

有些人看到尉遲恭排名第七,而秦瓊排在第二十四,就認為這樣很不合理,一定是秦叔寶謙讓的,但是即使是謙讓,也只能是讓尉遲恭排在他前面,比如第二十三,能夠讓他謙讓到第七名?那麼第八名到第二十三名的能答應?

尉遲恭為什麼能排在第七,因為他兩次救了李世民,第一次是李世民去打獵,遇到了王世充的大軍,單雄信帶人過來抓李世民,是尉遲恭挺身而出,將單雄信挑下馬來,救了李世民。

第二次就是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騎馬追趕李元吉的時候,李元吉跑進樹林,李世民的衣服讓樹枝給掛到,摔下馬來,李元吉奪走李世民的弓想要扼殺掉李世民,被尉遲恭及時趕到,救下了李世民,並且將李元吉射殺。

正是這次兩次救主,才能讓尉遲恭甚至排名在李靖之前,而有人會說秦叔寶救了李淵一家,可是那是小說和電視劇的情節,歷史上可完全沒有。

有些人說,秦叔寶排名最後,是因為秦叔寶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忠於大唐,而不是忠於李世民,而事實是秦叔寶與程咬金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如果你不信的話,可以看看舊唐書的李民世本紀,還有秦瓊傳,程咬金傳。

其實秦瓊與程咬金的功績差不多,那為什麼程咬金會前面一點,排在第十九名,而秦叔寶排在第二十四名呢?因為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就一直生病,再也沒有打過仗,而凌煙閣是貞觀十七年立的,自然就排在程咬金後面了。

大家覺得秦叔寶的排名太后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受了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畢竟他是主角嘛,主角怎麼能夠排在最後面呢?但是小說和電視劇畢竟不是歷史,要了解歷史人物,還是得看史書的。


歷史簡單說


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這個觀點一定源於凌煙閣功臣畫像的排名順序中,秦瓊倒數第一的緣故吧。


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他是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李密敗後,轉奔王世充。因不滿王世充為人奸詐,於619年和程咬金一起投奔李淵,被分於秦王李世民帳下。

於是,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秦瓊從此跟著李世民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史書上稱其:“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人們常說,李世民雖不是開國皇帝,但唐朝絕大部分江山都是由他打下來的,而秦瓊就是李世民平定群雄中功勞最大的一個。他先後參與了誅殺宋金剛,滅王世充、竇建德,敗劉黑闥等決定唐朝命運的重大戰役,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

尤其在誅殺宋金剛的戰役中,更顯秦瓊的勇猛彪悍。在美良川他遇到宋金剛手下猛將尉遲恭,兩強相遇,必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惡戰。倆人槍來槊往,大戰一百回合未分勝負,最後,秦瓊使用撒手鐧才大敗尉遲恭。迫使尉遲恭投到親王李世民的帳下。事後,李淵對秦瓊的忠勇大加褒獎,封其為柱國將軍。

唐朝建立後,秦瓊邊很少參加戰事了。不是他貪圖享受功名富貴,而是因為歷次作戰負傷太多疾病纏身的緣故。用秦瓊的話說就是:“吾少常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前後出血數觥矣,安得不病乎?”正是這原因,秦瓊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但李世民並未因此忘記他,事變成功後,秦瓊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貞觀12年,秦瓊病死於徐州都督任上,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以彰顯他赫赫戰功。反觀其他病逝的武將,獲此殊榮者寥寥無幾。秦瓊病逝一年後,李世民追封其為胡國公,從這裡可以看出,李世民對秦瓊的念念不忘。

貞觀17年,李世民下令畫凌煙閣24功臣畫像,以紀念這些人功績。秦瓊雖排倒數第一,但這並不能說明秦瓊功勞最小,李世民不待見他。李績的功勞不在侯君集之下,排了倒數第二。

由此可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排序,不是按功勞大小而定,更不是按照李世民喜好而排的。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是照顧在玄武門之變中,跟他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將,二是為了給一些和他一起起兵奪天下的將軍一點殊榮罷了。跟功勞大小沒多大關係,跟李世民喜好無關。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秦瓊的實封是700戶,摺合現在相當於一年數千萬的待遇,這都不叫待見啥叫待見。

唐朝的王爺實封戶數是800戶,秦瓊的700戶實封僅僅比王爺差一點。秦瓊的封賞比不上尉遲恭、長孫無忌和張公瑾,這是有原因的。長孫無忌在秦王集團負責人事部分,妹妹又嫁給了李世民,封賞1300戶秦瓊也不能說啥。尉遲恭在洛陽之戰裡救過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幹掉了李元吉,控制了李淵,搶人頭搶的都是最大的,這個封賞也算公平。張公瑾力氣大,玄武門之變一個人關上了城門,把太子和齊王的上千人馬擋在外面,這功勞也比秦瓊大。

秦瓊在李世民軍中是驍將,每次都搶先出馬乾掉敵人軍中的刺頭,但還真沒幹掉過太重量級的人物,玄武門之戰也沒有搶眼表現。秦瓊不會指揮多兵種軍陣,是優秀的騎兵指揮官。從戰果上看,他遠遠比不上李靖。李靖僅在內戰中就幫著唐朝拿下了南中國,在外戰中擊敗了突厥、吐谷渾,還是眾多唐朝將領的兵法老師。但李靖的封賞只有380戶,只是秦瓊的一半左右。

秦瓊早年多次受傷,在貞觀初年就病死了,所以才讓人誤會。


時空偵探社


秦叔寶不受李世民待見?君不見門神?


李世民這一生,估計最繞不開的話題,恐怕就是玄武門之變吧。

玄武門之變的時間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

當時,身為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大內皇宮北門——玄武門,發動了流血政變。

玄武門兵變的結果就是李淵被軟禁,原太子李建成,四皇子李元吉,還有太子府與齊王府裡十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他們的家眷親信共上百人被殺。

在這次兵變中,尉遲敬德射殺了李元吉,挾持了李淵,逼宮奪取了兵符,剿滅太子府與齊王府,可謂是戰功赫赫。

但是,當時作為大唐第一猛將的秦瓊幹嘛去了?

我們可以從史書記載來推測,史書上用了一句話說出了當時秦瓊的去向,玄武門之變後,秦叔寶被賞賜了封邑七百戶。這七百戶封邑說多也不多,少也不少,除了尉遲敬德的一千三百戶外,秦瓊這份封賞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那秦瓊作為大唐最為忠義耿直的武將,無功不受祿的事他肯定是做不出來。

所以,在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時候他不是沒有參與,而是另有任務,此外,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心中,秦瓊是奪取帝位的最大威脅之一。

李建成曾想方設法的要把秦叔寶調離秦王府,李元吉更是明說,一旦有機會能殺了李世民,第一個要殺的就是秦瓊。反過來看,如果李世民兵變失敗,那所有參與兵變的人除了秦瓊以外,還有誰有必死的理由?



那問題來了,秦瓊究竟去哪了呢?

首先,李建成與李元吉忌憚秦瓊,他們只要看到秦瓊就會有防備。李世民肯定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要保證兵變的突然性,肯定不能讓李建成有防備,從後來的事實上看,李建成也確實沒有防備。

其次,這場政變是一場預謀許久,而且準備許久的軍事行動。


我們從當時的軍政體制上來看,當時,李淵是大唐最高的行政統治者,李淵手裡直接掌管的兵馬數量不少,而且就憑尉遲敬德手裡的幾百人根本就沒法挾持李淵,也沒有剿滅太子府與齊王府的能力,也就是說,李世民雖然有兵馬,但也僅僅只是秦王內部員工而已,李世民只有少數家丁護衛在城內。

皇城內仍然屬於御林軍的管轄範圍,那麼,當時李淵的御林軍哪去了呢?屯紮在長安城外的十萬大軍在幹嘛?

我們知道玄武門兵變的時候,李世民手下的猛將悉數出動,唯獨漏掉了秦瓊。而城外有十萬大軍,如果沒有一名鎮得住的人去掌管,這支軍隊會怎樣?

因此結論就是,秦瓊在兵變的時候,被李世民派往了城外,畢竟秦瓊此時是這支部隊名義上以及實際上的最高軍事長官。

有他在,這支軍隊就是自己的接應,就算是李世民兵變失敗,有這麼一支軍隊在外接應,也可以保證李世民失敗之後還能出來。

同時,從李淵的御林軍不知所蹤看,我們可以判斷,秦瓊應該是派兵奪取了城門之後,領兵進城繳了御林軍的械,由於秦瓊在軍中威望大,這種方式是當時可以減少兵員傷亡,並且最為安全的方式。



那李世民為什麼要抹去秦瓊在兵變時的去處呢?

那就是為了保護秦瓊,比起尉遲敬德殺了齊王李元吉,秦瓊帶兵攻城繳械御林軍則完全屬於反叛。他要保全秦瓊的名聲。

秦瓊死後,李世民下令為其陵墓設立石馬、石人,這是這些功臣中唯一一位享受到這種禮遇之人,可見李世民對秦瓊的敬重遠在其他人之上。

看完,你還覺得李世民不待見秦瓊嗎?


逝值


說不待見,這個有點牽強附會了,秦瓊是李世民一家的恩人,他歸入李世民賬下後,往往都出陣於兩軍之前,是一個悍將勇將,大小戰役上百,為人也算是忠勇,要說他們之間的關係,還真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

有人提出觀點,認為秦瓊是很受李世民重用的。首先,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怕建成和元吉化成厲鬼索命,所以讓尉遲恭和秦瓊作為門神,而尉遲恭又是李世民的心腹愛將,所以推斷得出秦瓊是受到唐太宗重用的。 其次,凌煙閣功臣也是秦瓊死後5年的事情,而唐太宗還能記住他的功勳,可見對其是看重的。再次,秦瓊死後陪葬於昭陵,並且在其墓前立石人石馬,這可是少有的待遇啊。

綜上所述,就是人們對於秦瓊受重用的看法,這本身並沒有錯,也說得過去,可是政治卻並非一言兩語,幾個事例就能說明道清的,我反而從有些事情中得出的結論是,李世民對於秦瓊要分兩個階段來看,一個是玄武門之變之前,和政變之後。

秦瓊,雖然曾經投入了很多的勢力,可是其人卻是正直剛正的,而且他勇猛彪悍,所以受到李唐皇室的看重,秦瓊是效忠於李唐王朝的,其次才是他李世民,要知道秦瓊可是被冊封為“上柱國”的,而唐高祖李淵也是極其精明和任人唯賢的偉大君王,他駕馭群臣和識人用人都堪稱為一絕,他如此看重秦瓊,不僅僅是因為其勇猛,相信更多的是其忠誠,政治中的權利角逐,往往先考慮的是忠心而後方是才能。

玄武門政變之前,據傳秦瓊是非常反對的,後來才有了李世民將其調出,未有直接參與政變,如此危急存亡的時刻,李世民要的是絕對的支持,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回答和直接的反對。也就是說秦瓊在政變中是保持中立的。

後來李世民贏得了政變,而在此中,李世民也差點險死還生,不過終究還是有驚無險,對此李世民有政變成功後的驚喜,卻也會有政變中差點死去的後怕,而這定然會找一個發洩口,無疑秦瓊是一個很好的戰力,卻沒有能為他所用,不過李世民是有胸襟之人,也知道政變之後穩定方是長遠之策,所以他氣過,恨過,卻也原諒了。

政變之前的李世民和秦瓊有著一道隔閡,卻不顯見,兩人也是惺惺相惜;政變之後,李世民對秦瓊有些說不明的感覺,可是唐太宗連魏徵都能重用的寬仁胸懷決定了對一直都追隨,且立下赫赫戰功的秦瓊也能放下微微成見。

秦瓊是一個將才卻並不是一個帥才,勇武有餘,卻統帥不足,後來唐太宗對政變功臣的分配是秦瓊食邑700戶,並不算高,也不算低,也算是對其的肯定吧。而至於其凌煙閣最後一名,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排名決定了什麼,因為這只不過是一種出於對功臣肯定和紀念的意義罷了,要知道徐茂公如此帥才也只不過是排名在秦瓊前面一位罷了,所以排名說明不了什麼。

不過話又說回來,24功臣中,秦瓊早死,政變之後,幾乎就沒有再立下什麼功勳,因為傷痛而長期臥病在床,最終逝去,唐太宗將其列入凌煙閣末名,是對其多年並肩作戰的欣賞和認可,同時也是對其的一種不釋然,一種無奈和猶疑的情感。


歷史風雲天下


有的人認為“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主要因為秦瓊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排名倒數第一,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首先拿這個排名來斷定李世民對一個人的好壞就是錯的!凌煙閣裡就掛著二十四幅畫像,但大唐開國功勳何止百人?而助李世民登基又何止這幾人?難道沒有入選的都是與李世民不和的嗎?可笑至極!這裡我就提一個人—劉文靜!劉文靜是為大唐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功臣,他當初也是李世民手下很重要的謀士,只因為被人誣陷,死的太早,沒等到李世民登基,所以就沒排進凌煙閣,但這能說李世民對劉文靜不好嗎?李世民登基後立即為劉文靜平反,恢復其官職爵位,可見李世民對劉文靜那也是念念不忘的。



其次很多人認為秦瓊之所以排在最後,主要因為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所以不受李世民的待見,見到這種言論我又笑了。先不說《舊唐史》裡記載了秦瓊參與了玄武門記載,即便真是沒有參與,李世民也不會因為這個而刻意疏遠秦瓊,為何?因為二十四功臣裡並非人人都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李靖是堅定的中立派,魏徵更是李建成手下的謀士,玄武門之變那真真的是李世民的敵人!連李靖,魏徵都能被諒解,被排在前面,秦瓊有怎會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受李世民所喜歡呢?可見李世民並非一個記仇的人,對於有才學有謀略的人才,李世民會表現的很大度,所以秦瓊是不會因為這個原因而被李世民疏遠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秦瓊真的很受李世民的尊重!只是他去世的很早,在立畫像前就去世了,再加上他在李世民登基後就因病逐漸退居二線,所以導致他的排名並不高,但秦瓊死後,李世民特意命人在他的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其生前戰功,準其陪葬昭陵!這對於一個人臣來說是無限的光榮,尤其是立像,只有功勳最大的大臣的墓才配有,我們比較熟悉的便是西漢的霍去病,而與秦瓊同時代的武將除他之外沒有一人能有這殊榮,可見秦瓊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真的很高!

所以請不要再說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了,秦瓊很受李世民待見,待見到都成了門神來幫助李世民鎮壓惡鬼了好吧!


鹹魚閒聊


秦瓊不受李世民待見的這個印象,可能是因為有些人覺得秦瓊名列凌煙閣最後一位,與評書中的秦瓊的地位差距有點大。事實上李世民從來沒有不待見秦瓊,對這位秦王府親信給予了很高待遇。

(秦瓊)

歷史上的秦瓊最初是隋軍將領來護兒屬下,後跟隨隋將張須陀長期與包括瓦崗軍在內的各路農民軍作戰。李密加入瓦崗軍後,率軍擊殺張須陀,秦瓊隨後跟隨隋將裴仁基作戰。後裴仁基投降李密,秦瓊也加入瓦崗軍。瓦崗軍被王世充擊敗後,秦瓊投降王世充,之後和一批瓦崗軍將領如程咬金羅士信牛進達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秦瓊投奔李唐後,在李世民下屬作戰。李世民建立了一隻千餘人的精銳的直屬騎兵部隊玄甲精騎,秦瓊是其中四個首領之一。

隋唐時代兩軍交戰,流行雙方各出驍將銳卒出來單挑,鼓舞士氣,贏的話會士氣大震。對方有人出來挑戰時,唐軍方面一般由秦瓊出戰,基本每次必勝。

總體來說,在李世民屬下作戰時,秦瓊的角色是統帥少量精銳的猛將,但不是能獨領方面的大將,和評書中秦瓊是能統領大軍的帥才差異很大。

玄武門事變時,秦瓊也積極參與,與長孫順德等人負責在玄武門外與建成元吉下屬作戰。玄武門之後秦瓊被封賞食實封七百戶,這是個很高的封賞,高於宰相中支持李世民的蕭瑀、前往洛陽坐鎮的德高望重的老將屈突通、名將李靖等人。

玄武門之後,秦瓊因長期作戰傷病過多,基本在家養病,貞觀年間的軍事行動沒有參與,貞觀十二年去世。

凌煙閣功臣是貞觀十七年,排名其實基本是根據官位品級高低來排的。秦瓊貞觀年間長期養病且已經去世,官位上就吃虧些。

李世民能想起秦瓊將秦瓊排進去,說明秦瓊在李世民心中還是很有地位的。凌煙閣只進去了24人,地位和功績很高而沒有列入的人相當多,如玄武門後被封賞食實封一千戶的劉師立、貞觀年間的名將李道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