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遇上神經病變,教你如何淡定接招

糖尿病遇上神经病变,教你如何淡定接招

在糖尿病確診的10年內,有6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其中30%-40%的患者可無症狀。糖尿病神經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對那些高危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運用適當的干預可以使潰瘍的發生率降低60%,截肢的發生率降低。

那麼,一旦檢查出或確診自己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了,糖友們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呢?

平穩控糖很關鍵

高血糖的內環境是神經病變的始作俑者,糖友們一定要按時檢測,控制好自己的血糖。

建議糖友們維持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在<10.0mmol/L之間,年齡較大的、已經有許多糖尿病併發症的糖友,血糖控制範圍可適當放寬,防止出現低血糖,因為反覆低血糖或糖代謝低下,可成為腦血管病發作的重要原因。

藥物降糖需要由專科醫生根據每個糖友不同的情況具體安排,而更多的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代謝控制達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應該貫穿糖尿病治療的整個過程。

如何運動控糖

一、避免劇烈運動

糖尿病患者發生神經病變時,其保護性感覺缺失,痛覺反應遲鈍,運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應當避免打籃球、踢足球和健身操等劇烈運動。此外,還應避免負重和足部的反覆運動,如舉重和長距離跑步、快走等。

二、 注意運動環境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要儘量選擇周圍障礙物少、路面平坦、不擁擠的運動場所,以防跌倒。同時,避免在過熱或過冷的環境中運動。在運動中注意適當補水,避免因散熱不良或出汗過多而致脫水等不良現象。

糖尿病遇上神经病变,教你如何淡定接招

三、 做好運動準備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在運動前要選擇好鞋襪,鞋襪要舒適、柔軟與透氣。此外,患者在制定運動計劃時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任何超負荷運動,以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四、 選擇適宜項目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運動要適可而止,循序漸進。建議每次運動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即可。可選擇散步、游泳、騎車、打太極拳、五禽戲等運動強度小、不負重的項目。

如何飲食控糖

根據《中國糖尿病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13)》,控制血糖有以下飲食注意事項。

糖尿病遇上神经病变,教你如何淡定接招

1、推薦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0%。如碳水化合物的來源為低升糖指數(GI)食物,其供能比可達60%。血糖生成指數(GI)通常反映了一個食物能夠引起人體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高GI的食物,進入胃腸後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釋放快,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高, 也就是血糖升的高;低GI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 簡單說就是血糖比較低。

2、不推薦常規進食蔗糖作為調味劑。不推薦在糖尿病飲食中常規添加大量果糖作為甜味劑,過量果糖不利於血脂代謝。

3、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如飲酒則需計入全日總能量,具體攝入量可參考: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一個酒精單位定義為10ml或8g純酒精),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單位,建議每週飲酒不超過2次。

4、每日膳食總脂肪量以佔總能量的25%-35%為宜。對超重或肥胖患者,脂肪供能比應控制在30%以內。

5、應增加植物脂肪佔總脂肪攝入的比例。

6、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宜超過總能量的10%。

7、膳食中宜增加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天攝入3.5g的ω-3脂肪酸可顯著降低TG水平。推薦每週吃魚2~4次(尤其是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的魚)。

8、每日膽固醇攝入量不宜超過300mg。

9、植物來源的蛋白質,尤其是大豆蛋白,相比動物蛋白更有助於降低血脂水平。

加強足部護理

所有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都應接受足部護理的教育,以降低足部潰瘍的發生。

尤其對於愛泡腳的糖友們來說,雙腳發生神經病變後對溫度的感覺會遲鈍,容易被燙傷而引發足部潰瘍。應避免泡腳時間過長,5-10分鐘即可,同時養成使用家用溫度計測水溫的習慣。

糖尿病遇上神经病变,教你如何淡定接招

同時注意檢查鞋墊和鞋幫內有無沙礫,清除乾淨,以免在運動中造成足部皮膚損傷。

與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的因素主要有血管因素、長期高血糖狀態使山梨醇在神經細胞中蓄積、神經營養因子減少、神經纖維變性,萎縮、消失等。

因此,治療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藥物有抗驚厥藥(普瑞巴林、加巴噴丁、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抗憂鬱藥物(度洛西汀、西肽普蘭等)、阿片類藥物(曲馬朵和羥考酮)、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維生素B12、a-硫辛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原因很複雜,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好血糖水平,以延遲或阻止神經病變的發生。如果已發生周圍神經病變,除要強化降糖治療和進一步加強飲食療法之外,同時也要重視運動療法,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症狀。

糖尿病遇上神經病變,教你如何淡定接招------消化病公益科普1460帖

馬醫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