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恍如昨日——我國社會治安演變和治理的歷史脈絡

1983恍如昨日——我國社會治安演變和治理的歷史脈絡

掃黑除惡如火如荼,2018年造聲勢、2019年攻案件、2020年建機制,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結賬之年。歷史的脈絡總是在一些偶然而又必然的瞬間浮現。僅從我國社會治安的演變和治理歷程中,截取一段歲月,從1983年前後說起、、、

1983年,第一次嚴打開始,背後是上海控江路事件、呼倫貝爾農場事件、東北二王所代表的社會治安問題,這一次,全國近86萬人被審判。

1980年10月1日中央決定知識青年可以回到城市,20幾年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估計在約1200萬——1800萬之間。此時的城市,頗有些喧囂,一邊是“十年”間滋生的一批“流氓分子”破壞社會秩序意猶未盡,一邊是部分知青返城後“流落社會”的無奈躁動。社會治安問題突出起來,1981年中央政法委召集五大城市社會治安座談會,第一次提出了社會綜合治理的方針。

1983恍如昨日——我國社會治安演變和治理的歷史脈絡

圖自網絡

1983年嚴打後,84年、85年發案率明顯降低,但86年以後,又有抬頭之勢,這一年中國第一個110報警平臺在廣州誕生。據不完全統計,1989年全國破獲犯罪團伙91000個,成員總計34萬餘人。

顯然,光靠打擊治標而不治本,1991年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決定》,當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也作出同名決定,確定了打擊、防範、教育、管理、建設、改造六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1983恍如昨日——我國社會治安演變和治理的歷史脈絡

圖自網絡

1996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被殺害事件,成為了1996年第二次嚴打的導火索,當年全國共破獲犯罪集團1.3萬個,成員近50萬人,而這一年也是香港系列黑幫片《古惑仔》第一部的誕生之年。

治安問題,有組織犯罪問題一定是有它的社會背景。1992年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加工出口、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起來,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城市流動人口劇增,同時沒有單位的社會青年也多了起來,另一方面,境外的幫派文化影響也隨著改革開放“西風東漸”,導致一些年青人誤入歧途。

2001年,石家莊3.16爆炸案的一聲巨響,對當時社會治安問題而言,可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因此,全國開展了第三次嚴打,這一年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年。

而1997年——2002年間,國企職工人數減少了4000萬人,部分下崗職工脫離了組織管理,增加了社會人口管理的複雜性。這麼多年過去了,從一般人的觀感而言,隨著監控網絡等信息技術的運用,警務機制的改革,社會綜合治理的完善,整體社會治安與過去已經是天壤之別了,特別是惡性事件大量減少,但仍然存在問題

1983恍如昨日——我國社會治安演變和治理的歷史脈絡

圖自網絡

1983恍如昨日,有組織犯罪形成的原因,一是社會急劇轉型,道德約束體系被沖垮,金錢至上,思想滑坡,二是舊的社會控制體系失效,而新的治理體系的形成需要時間,主要表現在基層組織控制力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