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文 | 茹果君

以前给学生辅导高中物理,上一个初升高的培训班,出了一道题,很经典的题,“5秒内汽车从静止开始跑了20米,求5秒末汽车的速度,5秒内的平均速度,第5秒内的位移。”

我的天呐,就这几个“5秒内”、“5秒末”、“第5秒”就折腾了半个小时,人都快崩溃了,所以不要怪物理老师啊,小时候语文学科的阅读基础就没过关啊,更不要说看文写作了,物理化学里面的题稍微字数多一点,孩子们直接都被打懵了。

现代教育之父斯蒂芬.柯维就说过:“阅读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可惜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总是脚疼医脚,据说不久以后文理不分科,人们更加没有理由觉得学好理科的就是去做题,没有阅读能力的人不要和我来谈逻辑,更不要说举一反三。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介绍过SQ3R阅读法,这是《沟通圣经》中详细阐述过的阅读方法,就连《沟通圣经》这本书,也有人向我倾诉看不懂。

我们说的阅读能力不是指你能看多少部升仙、玄幻、言情,或者说是霸道总裁爱上你并替你承包鱼塘那类不用动脑的轻松文章,当然,这类文章有它存在的价值,但对我们学习能力的增长并没有很大的助益。

要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来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一、书的选择很重要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怎样选书

有人说过,看别人的书评时,或者有导师学长向自己推荐书,一激动就买了一大堆书回来,买回来了好象就完成任务了,半天都不会去看。

非常有同感,不要随便批判别人,再厉害的人都有疲惫的时候,都有心不力的时候,“拖延必有其原因”,当然只买书装bigger的亲除外。

钱钟书大师有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

那这个书要怎么读下去呢,还记得当年高考冲刺的时候,会有老师让学得好点的同学讲题给没听懂的同学听,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水平都大涨。

是的,“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

所以,阅读一本书的动力,和认真看完它并真正有所收获,最好最简单直接的办法之一,就是写读书笔记,“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在《如何阅读有效地阅读一本书》中提到“摘抄+感想”的读书法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正确的读书方法

能提高我们学习能力的书籍,多半都是干货居多的工具书,内容稍微枯燥点,更能考验我们的阅读能力,你看高考语文阅读和作文,还有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大部分的选材还是来自于专业性质的文章。

对于这类书籍,“如果某些内容你实在理解不了,或者没有兴趣,就没有必要写在笔记本里了,只要略读一下就好,不要钻牛角尖。”

二,怎样让自己能读进去书的辅助办法:

  • “通读”:快速浏览,积极地“跳读”“速读”,保持主动挑选书本内容的状态,留意自己更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部分;

  • “重读”

    :关注书中“打动你心”的章节内容,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部分”,暂时忽略没有多大感触的章节;

  • “标记”:在前两个步骤中,分别用自己明白的记号对自己感兴趣,特别有感触,需要再进一步细读的地方进行区别标记。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读书标记

三,读书笔记的类型做法: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读书笔记的类型

其中,“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成功地吸引了我这个吃货的全部注意力。

“我想和你谈一场,像鲔鱼和千寿葱一样的恋爱,互相提升各自的味道,像江户葱段鲔鱼火锅一样的恋爱。”——日本民间徘句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葱段鲔鱼火锅

不好意思,频道乱入了,我们还是从美食频道调回到读书频道吧。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鲔鱼”是原书中“让自己心动的句子”,“千寿葱”是自己读书时的感想,是看书时因感而发的评论。

葱与鲔鱼的相遇,将彼此的鲜味提炼出来,说不清是葱的特性让鲔鱼更加鲜美,还是鲔鱼的美味让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摘抄的句子”“读者的感受”激发出了“思想的火花”,这样看来,“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这也就是我们古人说的:“读死书不如无书。”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出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102页)

那么,是不是做完读书笔记,我们就可以将书束之高阁呢,真正的好书、经典书,绝不是读一遍就能完全得其精华的,而且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读,由于我们的阅历经验的增长变化,读书时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没有阅读能力,你还想当学霸?

读书笔记的妙

所以孔子曰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最后,真心想说一句,如果在读书时遇到理解和因为书太枯燥而读不下去的问题,适当地看看别人的书评也是蛮有好处,但同样的,别人的书评终究是二道输出,如果你看了书评很有所启发和感受,建议还是找原书来看看。

钱钟书大师说过:“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这是针对当时记者媒体对作家的人肉搜索而言,对于读者而言,你如果吃到一味鸡蛋羹味道不错,完全可以自己找到做法和原料,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制。

终归书是要自己读的,能力是要靠自己训练的!

---------------------------

作者简介:茹果君,物理转哲学的文艺女青年,外面淑女,内心彪悍,喜欢心理,武侠,影视,读书,旅游,从事过十多年的一线教育。豆瓣名“茹果君”;微博@我是茹果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