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湖南米粉和桂林米粉的區別

湖南米粉

湖南米粉以湯粉為主,常德米粉、衡陽魚粉較有代表性。這種吃飯吃法在湖南中北部地區尤其受歡迎,不需要另熬製高湯,大火下重油(以牛油為佳)加熱再加入多種香料(豆瓣醬與幹辣椒是必備),爆香出紅油後將切成寸丁醃製好的牛肉入鍋爆炒,老抽提色待肉汁浸出後加滿水,小火慢慢熬煮,少則兩三個小時,要想滋味濃郁實則越久越好,這稱之為澆頭。

在湖南的街頭,隨處可見滿盛著澆頭的大砂鍋或瓦罐文火慢燉的牛肉粉館,米粉汆燙碼入搪瓷大碗,舀出一大勺滾燙的澆頭,灑入蔥花點綴提香,湯頭正好覆蓋在米粉與碗壁的交界之處,此時的牛肉少了勁道,但內部的每一絲肌肉纖維都飽含湯汁的真味,一口咬下,如凍豆腐似的,舌尖滿是牛肉中擠出的濃郁肉湯,與爽口彈牙的米粉形成了鮮明的口感層次對比,吃起來過癮極了,原本就爽彈的米粉加上稍顯濃稠的湯汁潤滑,幾口便嗦入腹中,滿是精華的湯底不消多說,只恨不得連碗也吃將下去,吃粉也稱作嗦粉,這就是緣由。其它如排骨,肉絲,羊肉等澆頭的做法都與牛肉粉類似,在此就不復贅言。

一篇文章告訴你,湖南米粉和桂林米粉的區別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 又名滷粉,其種類太過繁多,但要論正宗的土著首選,馬肉粉當仁不讓。

滷製好的大塊馬肉放在盆子當中,“三兩馬肉粉”,店家手起刀落,厚薄均勻的馬肉便整齊碼放在了燙熟的米粉之上,也不加高湯,一勺小小的炒黃豆與調味滷汁淋上後就直接端送至面前。是不是太過於寡淡了?不,精彩的在後頭,出飯口的旁邊一般都是佐料區,大大小小的盆碗擺了兩三溜,蔥薑蒜油鹽辣椒腐乳香菜老乾媽…等等等等,忘了最重要的東西——酸筍。

酸筍簡直就是桂林米粉的代名詞,也許你還沒看見米粉的招牌,但飄出的特殊的酸筍氣味卻早已入鼻,似乎與米粉一樣,酸筍的製作各家有各家的手藝,風味也大相徑庭,但卻是桂林米粉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依個人口味酌量添加繁多的各類佐料,再勻勻地與米粉拌作一體,我尤愛碾碎的小米椒,把馬肉的滋味完全刺激了出來,呼啦啦一碗下肚,肚子和嗓子火辣辣冒煙,直呼口渴。

但這並不是饕餮的尾聲,此時才是正真高潮所在,碗底滿是伴下的各類佐料與油汁,棄之可惜,門口處大桶裡熬好的高湯免費添加,端著碗打上半碗續坐下來,和著餘下的精華,熱氣騰騰的一口呼嚕飲下,口中的餘辣也偃息了旗鼓,擦一把額頭的汗珠,長長地打出一聲飽嗝,滿足的走出門去,飽得自家君莫管。

一篇文章告訴你,湖南米粉和桂林米粉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