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名村民集体改姓,财产曾都归妻子名下,看看因为啥?


在安徽省怀远县有这样一个村庄,村子里近千名村民曾因姓氏生僻,户口本上有名无姓,而且无法办理身份证,财产一度都归妻子名下。这是怎么回事呢?为此,9月15日我们来到了这个村庄一探究竟!

这个村庄叫“鉏圩子”,位于怀远县古城乡境内。村子里住着近千名鉏姓后人。鉏字又读chú,但用于姓氏时读chí。关于鉏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源于妘姓,一说源于姬姓,又有说源于姜姓,但鉏圩子村的鉏正标老先生却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来源。

鉏正标老先生告诉我们说,他曾试图探究过鉏姓的来历,由于资料有限,他只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测。他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大力士名为鉏麑。鉏麑的后人以先祖名字为姓,称鉏氏、麑氏,为此他推测他们的姓氏来源很可能来自鉏麑。


鉏正标说,在解放以前,他们的姓氏还写作“鉏”,但是后来推行简化字以后,鉏字就被写成了“钅且”。他还说:连同周边各村庄,使用“钅且”字为姓的人口,共计可达2000余人。

他还说,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办理一代身份证的时候,还都是手写。鉏便被简写成了“钅且”。

鉏正标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两张一代身份证,其中信息均为手写,一张写作鉏正标,而另一张则写着“钅且正标”。

可是当换二代身份证和换打印版户口本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这个“钅且”在电脑里打不出来。于是导致户口本上面有名无姓,单名的就加个叠字。比如钅且伟,单名一个伟,户口本上就打成伟伟。

由于姓氏不能被电脑录入,无法办理二代身份证,给他们的生活一度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们无法购买火车票机票,无法办理自己的银行卡,上学无法入学籍......所有财产都只能归到了妻子名下。

4年前,有村民将此事反映给相关单位后,得到了很快解决。当时鉏圩子村及周边村庄千余“钅且”姓人,统一将姓氏改成了鉏姓。

据资料显示鉏同锄,用作姓氏也写作锄,字典上读“chu”或“ju”,人名中读chí。而在鉏圩子村民口中读chí,因此鉏正标推断他们的祖先为鉏麑,并不无道理。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文东纪实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