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框架,讓年金銷售不再難 I 理財銷售篇

這是 星辰達海 的第 60 篇原創文章

(一)

保險產品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產品,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現在買了未來才可能用得上,甚至是幾十年才用得完,比如年金險。

從產品大類來說,我們把短期理財型產品類比成享受型產品,就比如夏天的一瓶冰可樂,味甜而涼爽。那麼年金險就是自律型產品,就像是一杯純淨水,無味但對身體更有益。

不過,人性往往貪婪而短視,正因如此,人往往更關注當下而忽略長期規劃;年金險剛好可以實現長期規劃,因此年金險可以幫助克服人性的弱點。從這個角度來說,能主動選擇年金險的人,往往是具備更高修為的人。

無敵框架,讓年金銷售不再難 I 理財銷售篇

(二)

那回到本文的主題,如何做年金險的銷售呢?

常見的銷售方式仍然是集中在產品介紹的階段,比如說介紹年金險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財方式,雖然短期來看收益一般,但因為關注未來的生活,能夠發揮複利的作用,長期收益比較高。

這種講解方式大體可以理解為金字塔結構:

無敵框架,讓年金銷售不再難 I 理財銷售篇

如果你聽了這樣的介紹方式,能夠接受嗎?更大概率應該會是敬而遠之,金字塔結構並不能直接拿來做自律型產品的銷售。

那是因為,客戶聽了第一句話就不願意再往下聽,因為他早已習慣了購買短期型理財,再加上人性對於保險天然的抗拒所致。他對結論並不認同,或者是覺得跟他自己毫無關係。

(三)

拆解上一種銷售方式,發現幾大關鍵詞,長期、複利、收益,需要首先給客戶這幾個詞做理念鋪墊,也就是為什麼要接受長期、複利、收益。

所以常見的另一種銷售方式就是逐一對以上詞語做解釋。

選擇長期是因為未來的人均壽命會更長,而社保未來的替代率低等,需要自己做養老規劃準備。可能的話還會把人均壽命、社保領取方式等等逐一來做解釋。

選擇複利是因為...

這幾個詞講解完畢,最後得出結論,需要做年金險的規劃。

無敵框架,讓年金銷售不再難 I 理財銷售篇

客戶可能很有素質地聽完了,但更多是當做知識學習來聽,很難下決心購買產品。因為他需要逐一去消化這些知識點,就這樣進入理性研究的深坑,越研究越理性

,自然不會馬上下單。

另一種可能就是雖然客戶一直沒聽到保險這兩個字,但隨著講解的深入,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要講保險。當這樣的套路被識破,客戶會覺得你是在下一個很深的套等著他鑽,也會顯得你沒有底氣。

這樣冗長的講解方式更適合做為年金險培訓使用,讓受訓者能夠從理念上接受,並不適合客戶營銷

(四)

你無法直接讓客戶購買年金險(理財產品B),而是從他經常購買的產品A當中發現與B的共同點,從A順暢地引入B,客戶就大概率容易接受。

核心在於,不是去創造一個新的概念,而是從客戶已經接受的內容上找共同點,進而引申到自己要談的。

具體怎麼做?

也就是把以上兩種講解方式結合在一起來使用,取長補短

拿“長期”這兩個關鍵詞舉例,如果客戶一直習慣做短期型理財,在去講解時不能直白地去講需要做長期理財,而是把理財這個概念上堆

無敵框架,讓年金銷售不再難 I 理財銷售篇

當把理財上堆就會發現,理財的本質其是準備生活的開銷。短期的生活開銷因為流動性的考慮,所以做短期理財產品,這樣產品相以來說比較簡單。

生活開銷在準備完當下之後,就要考慮未來的生活需要,這部分就需要匹配長期的理財產品。

短期型產品最大的特點在於靈活,但正是因為靈活性比較好,無法做長期投資,相對來說收益性就比較低。

長期型產品因為使用複利的方式,長期來看收益會更高;並且是越早規劃收益越高,壓力也相對更小,而越晚規劃花錢越多。

......之後就可以直接切入產品

當然,在實際銷售時,要根據客戶反應做調整,但整體的邏輯不變。

(五)

如果客戶喜歡買房子這樣的方式,那該如何引入保險,如何去做概念上堆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