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知识社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企业家

玩转知识社群,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做好内容产出,二是做好人才孵化。因此,未来企业需要知识复合型管理者。

一、什么是知识复合型的企业家?

跨界复合型人才,我们可用一个“T型”来解释。T型下面是某个职能领域精深的专业能力,上面则是横跨多职能的通识能力。学习运用跨界技能的人,从表面看其技能与职业毫无关联,其实内在联系紧密,并能强化衍生综合实力,所以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总能呈现出知识覆盖面广、视野开阔且专业精通的特性。

跨界最高的境界是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能做他人不能做的事。

未来企业负责人,不仅是企业家,还要是技术专家!

二、大趋势:成为跨界人才方可应对变局

在未来的发展中,跨界势不可挡。过去、现在和未来,跨界复合型人才有竞争也有挑战。例如:能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投资家,那么你就比别人有优势,能更早跨职能、往综合管理方向发展……个人必须获取更多独特技能来保持自身的职业竞争力,而企业则需要跟随趋势,选用不同领域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来拥抱变局获得管理上的持续发展。

今天的华为人才应该是多元化的。过去华为强调做工程商人,那是很多年前;走到今天,华为既需要工程商人,又需要科学家,未来有思想家,有科学家,也有工程商人。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家需要作为跨界复合型人才的领头羊。

三、跨界,不是时髦的口头禅,而是一种大能力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人才跨界是大势所趋。产业的融合,无形中也倒逼着从业者技能的跨界与融合。

腾讯研究院和BOSS直聘联合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AI领域人才总数约30万,而目前市场的需求则在百万量级,AI人才供应存在很大缺口。

AI的六个核心领域分别是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知识推理,能够掌握两个领域的技能就已经算是AI的跨界人才了,而两个以上领域的人才更为稀缺。其中,自动无人驾驶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落地为产品需要大量算法、工程、产品贯通的AI全栈人才,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需要跨界还要掌握多种技能,这只能是一个T型人才的赛道。

四、个人成长如何自我修炼成跨界复合型人才?

第一,跨界的人通常在原有的行业或者专业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或者有着成功经验。

第二,要想跨界成功,需要人才本身具备一定的天赋和领悟力,持续的学习动力。

第三,不拘泥于固话的思维,跨界者的思想都是非常开放的,乐意拥抱新事物新思维。

跨界很可能是获得复合型人才技能的一个最佳途径。

五、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追求跨界?

雷军在提及很多人看不懂小米时认为,小米里面有很多创新,既是硬件公司,也是电商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这就是跨界,自一开始,雷军以及小米就走上了跨界之路。雷军是怎么做的?集技术天才、首席产品经理、天使投资人、CEO于一身。

作为技术天才。从程序员变身金山的总经理,做技术出身的雷军缺乏市场营销经验,为了能带领好整个团队,雷军一有机会就去跑市场,去学习营销经验。

作为产品经理。 “得产品经理得天下”,在小米,雷军的第一定位不是CEO,而是首席产品经理。他带领小米的风格就是:在一线紧盯产品。,死磕用户痛点。

作为天使投资人。在创办小米之前的近3年时间里,雷军投资了拉卡拉、多玩游戏、UCWeb、凡客诚品等。雷军投资方向偏多元化布局,从电商到房地产,从互联网社区到移动互联网,多方跨界。

最终,作为CEO,雷军把这些能力都融合成管理的能力。

六、商业模式设计专业技能和知识社群运营专业技能 可以作为撬动其他知识的杠杆

陈博认为有四点值得现代企业管理者关注:

其一,不要排斥新事物,永远有一颗好奇的心。

其二,要提醒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信息本身更有用;学会推导事理的规律,比死记硬背知识点更要紧;知识要学,更要能够运用。

其三,追求广度时,不能仅停留于兴趣广泛,也不是三分钟热度甚或见异思迁。

陈博认为模式设计、模式实施、顶层设计和社群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商业模式设计专业技能和知识社群实操运营技能可以作为管理者必须掌握底层共性的知识体系,我们称之为知识杠杆。企业家一旦掌握这套知识杠杆,就可以玩转各个领域知识。

玩转知识社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企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