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養殖要點 番鴨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點

番鴨又稱瘤頭鴨、全番、正番或紅鼻番,多分佈在我國福建、浙江、廣東等長江以南地區。近幾十年,我國番鴨產業快速發展。由於番鴨品種的自身特點及各種新疫病的不斷出現如水禽呼腸孤病毒病和坦布蘇病毒病,造成番鴨養殖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番鴨養殖要點 番鴨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點。

番鴨養殖要點 番鴨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點

一、雛番鴨呼腸孤病毒病

俗稱番鴨“花肝病”或“肝白點病”,是由番鴨呼腸孤病毒引起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傳染病。1997年開始在我國流行,發病日齡小,發病率高,病死率高,耐過鴨成為僵鴨。

診斷要點:雛鴨怕冷,常擠成一堆,番鴨精神委頓,全身乏力、腳軟或拐腳。肛門周圍有白色或淡綠色稀糞。剖檢見肝臟、脾臟腫大或稍腫大,表面和切面有瀰漫性、大小均勻、灰白色壞死點,脾臟的白色壞死點比肝臟上的白點略大,發病後期雛鴨見心包膜嚴重。成年鴨未見發病。

防控要點:可在番鴨1日齡時注射番鴨呼腸孤病毒病弱毒疫苗。發病鴨使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廣譜抗生素藥物防治細菌病的繼發感染,飲水中添加保肝護脾的藥物和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如黃芪多糖)來改善病情。及時隔離淘汰發病鴨,做好雛鴨的保溫工作,特別是在冬季防止病鴨聚集,對行走困難的發病鴨加強護理,必要時可以人工輔助給食。

二、新型鴨呼腸孤病毒病

俗稱“鴨出血壞死性肝炎”,是2005年以來在我國出現的一種新疫病。發病日齡小(以5~10日齡居多),病死率高,易感宿主廣,番鴨、半番鴨、麻鴨、櫻桃谷鴨、北京鴨等都易感。種鴨感染該病後,雛鴨的發病率特別高。

診斷要點:精神沉鬱,突發死亡。死亡鴨肝臟和脾臟出現不規則壞死和出血,心肌出血和法氏囊出血,腎臟出血。

防控要點:淘汰帶毒種鴨(父母代)。種鴨免疫滅活苗,使後代雛鴨有母源抗體保護。加強雛鴨的飼養管理,飼餵電解多維,做好保溫工作,減少應激。對死亡率高的鴨群可用禽干擾素或植物血凝素進行治療。

三、番鴨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傳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傳染病,主要侵害3周齡以內的雛鴨,1周齡內死亡率高達95%以上。各品種鴨均易感,一年四季可發,冬、春季節多發。

診斷要點:突然發病,發展迅速,精神沉鬱,食慾廢絕,瀕死鴨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似游泳狀,死亡鴨呈角弓反張姿勢。成年鴨不易感染。剖檢病變主要見肝臟腫大、質脆呈土黃色,表面有條狀或點狀新鮮出血點或血斑。

防控要點:種鴨接種疫苗,其後代雛鴨獲得母源抗體,從而保護雛鴨度過易感危險期,避免該病發生,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2~5日齡雛鴨注射雛鴨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發病鴨用高免卵黃或者血清製劑進行頸部皮下緊急注射,重病鴨間隔12~36小時重複注射1次。及時隔離淘汰發病鴨,鴨舍徹底清洗和消毒,在飲水中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選購雛鴨時瞭解種鴨是否接種過病毒性肝炎疫苗。

番鴨養殖要點 番鴨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點

四、雛番鴨細小病毒病

俗稱“三週病”,僅番鴨發病,以腹瀉、喘氣為主要特徵。該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行,主要侵害7~21日齡雛番鴨,發病率為27%~62%,病死率為22%~43%。隨著番鴨日齡的增大,發病率、死亡率逐漸降低。

診斷要點:病鴨精神委頓、羽毛蓬鬆、蹲伏於地、張口呼吸、喙部發紫、拉灰白色或淡綠色稀糞。剖檢主要見胰腺上佈滿針尖大小的白色壞死點,腸道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防控要點:雛番鴨1~2日齡注射雛番鴨細小病毒病弱毒疫苗。已感染髮病的雛番鴨用高免血清或卵黃抗體皮下注射,結合抗生素綜合防治,治癒率較高。

五、雛番鴨小鵝瘟

該病是一種急性、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傳染病。發病日齡多為5~26日齡,主要感染雛鵝和雛鴨。病鴨精神沉鬱,採食減少,拉水樣稀糞。成年鴨不易感染。

診斷要點:病死率高,腹瀉,小腸外觀腫脹,十二指腸腸內黏膜出血,部分病死鴨在小腸和盲腸內均可見“香腸樣”的腸栓塞。無番鴨“三週病”的張口呼吸症狀,發病率和死亡率比“三週病”更高。

防控要點:1~2日齡番鴨免疫接種小鵝瘟弱毒疫苗或番鴨細小病毒—小鵝瘟二聯苗。發病鴨注射小鵝瘟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使用抗病毒中藥(如黃連)、腸道消炎藥(如慶大黴素)進行配合治療。

六、高致病性禽流感

該病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傳染病。近年來,水禽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逐漸升高。各日齡、各品種鴨均易感,其中番鴨易感性最高,危害性大。發病肉鴨可見頑固型咳嗽、張口呼吸、採食量顯著下降、精神沉鬱、體溫升高,有的病鴨可見神經症狀(扭頸、轉圈),發病率和死亡率高。蛋鴨常突發該病,出現採食量下降、產蛋量下降或停止、產異形蛋。

診斷要點:病死率高,有神經症狀。剖檢見喉頭黏液、氣管出血及乾酪樣栓塞、內臟器官及腸道出血、卵巢變性及卵黃性腹膜炎、心肌條狀壞死和胰腺透明樣液化性壞死灶。

防控要點:選擇水禽專用的禽流感疫苗做好H5亞型禽流感疫苗的強制免疫,肉鴨在5~6日齡和14日齡各免疫1次。加強飼養管理,如冬、春季節的保溫防潮,夏季的防暑降溫,飼養環境的衛生消毒。發現疑似疫情,要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報告,經確診後進行封鎖、撲殺、消毒。

七、鴨瘟

又名鴨病毒性腸炎,是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病原為皰疹病毒屬鴨瘟病毒。該病一年四季可發,對不同大小、性別和品種的鴨都有易感性,以番鴨、麻鴨易感性較高。

診斷要點:感染鴨體溫升高至42~44℃,飲水增多,採食量減少,雙腳麻痺,流淚,眼瞼四周溼潤。部分病鴨頭部皮下水腫。嚴重腹瀉,糞便為綠色稀糞。剖檢見食道黏膜有灰黃色假膜覆蓋,肝臟表面有大

小不等的灰黃色壞死點或點狀出血點,腺胃黏膜、腸道、小腸淋巴環出血,洩殖腔黏膜存在假膜和出血斑。

防控要點:該病治療效果不佳,故重在預防。疫區或疫區周圍的鴨群,要定期注射鴨瘟弱毒疫苗,在25~30日齡免疫1次,種鴨產前二次免疫。發生鴨瘟時,對健康鴨群或疑似感染鴨緊急接種4~5倍劑量鴨瘟疫苗,發病鴨用鴨瘟高免血清進行治療。對被病鴨汙染的鴨舍、運動場、用具等應徹底進行消毒。

番鴨養殖要點 番鴨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點

商品番鴨養殖要點 :

1、雛番鴨飼養管理:(1)5 周齡以內小番鴨稱為雛番鴨。番鴨育雛一般採用人工給溫或自溫,環境 溫度要求如下:1 周齡為 27℃、2 周齡 24℃、3 周齡 22℃、4 周齡 20℃、5 周齡 18—20℃,具體施溫要根 據小番鴨行為和分佈情況進行調節。(2)飼料要求採用全價顆粒飼料,0—3 周齡顆粒直徑不大於 1.5mm, 代謝能 12.14—12.56 兆焦/千克、 粗蛋白 19.5—22%。 周齡以後全價飼料顆粒直徑 3.5—4mm, 4 代謝能 11.70 —12.56 兆焦/千克,粗蛋白 17—19%。(3)出殼菌鴨要求先飲水後開食,第 1 次飲水不超過出殼後 24 小 時,先飲用 0.1%高錳酸鉀溶液或百毒殺溶液 1—2 天,然後在飲水中加適量氟呱酸類或強力黴素等藥物, 以增強體質和預防疾病。(4)飼養雛鴨的場地要墊上稻草或塑料布,並勤更換。鴨舍光線要充足,夜間人 工光照到 4 周齡後完全自然光照。

2、中鴨飼養管理:5—10 周齡番鴨,消化能力增強,採食量大,耐粗飼,除每天增加全價飼料用量外, 還應補充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育肥到 10 周齡時,公番鴨體重達 3.5—4 千克,母番鴨 1.5—2 千克即可 上市。管理上應將番鴨公母分開分群飼養,每群 100—300 只為宜,每一平方米可養 5—8 只。此階段番鴨 開始換羽,易出現啄癖,應注意斷啄和遮光。番鴨有旱鴨之稱,大群飼養也只需小面積水池或水盆供其飲 水即可,但一定要注意飲水的清潔衛生,且不可間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