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蒜」變「毒蒜」,殺菌消毒的大蒜竟是致癌物?

“好蒜”變“毒蒜”,殺菌消毒的大蒜竟是致癌物?

大蒜是人們餐桌上非常常見的調味品之一

它在我們心中的定位也是

殺菌消毒、對身體好

但是,最近在某檔電視節目中,有嘉賓拿著兩種經大蒜熗鍋後的菜去檢驗,結果顯示內含致癌物質丙烯酰胺,“好蒜”變成了“毒蒜”,還成為了導致癌症的元兇之一。

大蒜一不留神就成了“致癌物”,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因素所致:

以偏概全地誇大了致癌風險

大蒜熗鍋確實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酰胺,但數量極少,但每1克大蒜平均僅能生成0.2微克丙烯酰胺。

而且,熗鍋過程中大蒜產生的類似“丙烯酰胺”等有毒物質,其實是食物加工烹調中的正常現象,它是產生香氣和深濃顏色的關鍵所在。

只要食物中含有澱粉、糖或脂肪以及蛋白質,那麼無論是煎、烤、紅燒、油炸等烹調操作,還是食品加工時的加溫處理,都可能會產生丙烯酰胺。

混淆了2A級致癌物與1級致癌物

丙烯酰胺是2A級的致癌物,這個範圍是已經確定對動物有致癌性,對人類則是可能致癌物。

也就是說,這種物質不屬於已知對人類有致癌能力的1級致癌物。

沒有考慮到攝入的劑量大小

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斯說“劑量決定毒性”,沒有劑量攝入的範圍,那麼任何物質都有可能產生毒副作用,就連水攝入過多也有可能。網上傳的視頻只提到大蒜熗鍋會產生丙烯酰胺,卻沒有公佈丙烯酰胺的含量。據此就簡單得出“大蒜熗鍋致癌”的結論是不充分的。

其實,人們談“癌”色變,也是因為癌症實在可怕,它來勢洶洶,輕而易舉就能奪走寶貴的生命。目前的醫療技術,也只能做到早檢測,早治療。因為處於前期的癌症,是有很大幾率可以治好的。

腫瘤標誌物檢測

讓小症狀、小毛病無處可藏,

也為我們毫無症狀的人群進行醫學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腫瘤診治的重要原則。

哪些人需要進行腫瘤標誌物早期篩查?

l有家庭遺傳病史的個體

l飲食習慣不良或生活不規律的個體

l有相關慢性病史(增生或炎症)的個體

l長期處於汙染或有害環境下的個體

l所有重視健康的個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