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穿越回到被屠城的南京

今夜穿越回到被屠城的南京

假如我穿越回到那个乱世,乱世中最最黑暗的时空——1937年12月13日—1938年2月的南京城,那个绝对的人间地狱。我会看到昔日繁华的金陵城,变成了一片瓦砾堆。传承了千年的名胜古迹、文物宫殿,在浩劫中化为了灰烬。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在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血腥屠城中,最终30万生灵惨遭杀戮,他们被铅丝捆绑,刺刀乱戳,机枪扫射,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焚尸灭迹,残余骸骨投入长江。沾满鲜血的军刀下是一颗颗中国同胞的头颅,尸体在他们比赛杀人的狞笑中蠕动,整个南京城变成一个望不到边的超级墓场,弥漫着死尸的腐烂气息。兽行暴虐之后,便是可怕的寂静,人类的城池还在处处硝烟弥漫,而一轮浑圆的月亮,已静静悬挂在南京的上空,惨淡的清辉有如磷火的凝聚,被白色的雾气所缠绕,仿佛噩梦,挥之不去。

人类为什么会进行战争?从古老蒙昧的抵抗挣食到现代“罚无道”的正义之战,人类历史的进程就是被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战争穿连而成。有人对战争的解释是政治手段,利益需求,是一个国家的生存本能。然而这些都不足以解释希特勒对600万犹太人的残害,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的反人类屠杀。为什么,在当时经济、艺术、工业各方面均领先的文明国家德国,在亚洲最早走上民主制宪道路的日本,会发生如此反文明反人类的行径。同样让我想起的是,珍珠港事件之后,在美国加州西海岸12万美籍日人被驱逐至荒漠中的集中营,颠沛流离的悲惨境遇,当然还有后来的广岛长崎核爆炸,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 10 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 20 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广岛长崎当日死亡人数不少于15万人,负伤和失踪十几万人。回望南京,回望广岛长崎,人类历史的这一个个黑洞,绝望蔓延其中,吞噬一切。什么都不足以拯救乃至为这人性最深处的黑暗投射出任何光亮。

今夜穿越回到被屠城的南京

也许最悲观的想法是,这就是人性,这就是文明,人类的征服欲和复仇欲根植与基因之中,战争和杀戮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道德与法律不过是镣铐,囚禁着一个发育畸形的野兽,当脆薄如纸的文明外衣被撕破的时候,野兽就冲破了牢笼。和平只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只能靠公认的霸权或势力均衡来维持。战争有好有坏如何判定,就在于你如何定义。世界无法缺少战争,但是可以减少战争。提到战争会想到什么?只有无尽的杀戮,战火的肆意焚烧,妇女的尖叫和孩子们的哭喊声,日月惨淡,尸骨如山。那些彻底的人道主义者和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只能在仍是达尔文主义指挥的战争中保持沉默。一些史学家说,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日军犯下如此兽行的动机到底何在。就像到现在,仍然有日本右翼狂热分子把那场带给亚洲人民深重灾难的战争看作是“大东亚圣战”。近些年不时曝出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教科书的新闻。即使铁证如山,却还是有人试图去狡辩。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只知沉浸在广岛长崎的悲情中,而对日本血洗周边国家的军国主义罪行缺乏真正反思。因为他们的战争体验几乎都是广岛长崎核爆、东京大空袭等历史,却没有南京大屠杀,这种教育让他们不断偏向“受害者意识”,逐渐模糊加害者的视野,忘记了日本曾经侵略者的立场。

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漫长而凄惨的,但没有几次劫难能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实性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The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其作者叫张纯如(IrisChang),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活动家,在2004年11月用一把手枪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许多媒体在报道中说她的死与她生前患有的抑郁症有很大关系。这本书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顾,深入到人性最黑暗深处进行史料挖掘的她,因触目惊心而悲愤难抑,她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如疯如魔,是大屠杀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惨烈度,让你在黑雨弥漫、鬼哭啾啾中最终无法返回吗?罹患抑郁症而心力交瘁的张纯如,在加州盖洛斯自己的车内饮弹自尽时,年仅36岁,年幼的儿子刚满2岁。有学者分析认为,由于长期浸染在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中,对人性的感知和对人类的绝望,使她最终身心崩溃而患上抑郁症。我想象张纯如在一个又一个奋笔疾书的夜晚,一定穿越回到了人间地狱南京城,那座旷野上隐闻鬼哭啾啾、狼嗥千里的荒城,她孤零零穿行于断壁残垣,静寂之声令她意识地惊恐。独自走了那么远,那么远,她在等待来自日本民族的真诚道歉,她和所有大屠杀中含冤而死的亡灵一起在等待。没有真相,就谈不上宽恕;没有宽恕,就不能达成和解;没有和解,就没有美好的未来。然而,张纯如等到的是不愿正视历史的日本社会各界,集体对抗这部著作的“公然挑衅”。在世界的噪音之中,她无力地歇坐在人类历史中浓黑的一夜,终于再也没有站起来。

今夜穿越回到被屠城的南京

罹难者所经历的恐怖是拒绝再现、拒绝言说的,因为他们已经死去,严格意义上他人也无权代为讲述,而历史学家、文学家若保持沉默,会让大屠杀受难者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在记忆政治中遗忘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在无法言说与不得不说的纠结之中,张纯如逆流而上。难道有任何文字、影像可以重塑那个罪恶滔天、不可理喻的死亡屠宰场吗?在这里,存在着一个不可跨越的经验裂缝,在此端是锦绣年代,战后史学家们、艺术家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提起笔,在想象中置身“火炉”、穿越回到乱世如麻;而在彼端是时刻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绝望处境。在这个意义上,大屠杀是不可描绘、不可书写、不可重建的经验。即使是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也在无形中因褪色记忆的歧义性替代大屠杀最原初的经验。这是属于人类的共同困境,但在不能真正抵达中,我们还是要努力言说,为那些荒烟蔓草遮盖的尸骨,为那些大江东去、挫骨扬灰的死者,他们的名字为时间所掩埋,而他们的魂魄却时刻都在寻找返回的路。

铭记历史,缅怀亡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谁说南京大屠杀已经是过去的历史,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耻辱、最伤痛、最鲜血淋漓的一页。这是每一个人此刻且在未来都将身负的芒刺,一刻不停提醒着我们人性中最恶的部分随时有可能脱缰而出。历史曾给我们以沉重的一击,我们最好的回报就是铭记历史、负重前行,做和平的维护者和建设者。任何否认或者漠视浩劫——也就是大屠杀的行为,都是文明的公共话语中无法忍受的行为。

今夜穿越回到被屠城的南京

在今夜,想到在古往今来,那些曾经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的城市或国家,历史学家的焦虑无奈与冤魂无告、人神共泣的情景,想到鲜血淋漓的地点,又何止南京一处,鲜血淋漓的时间,又何止12月13日这一天。类似的事情,从过去到今天,还一直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发生着,多少尊严将被羞辱所取代,多少自由将被囚禁或身首异处,人权被剥夺无遗,罪行累累承载了太多生命与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断提醒人类,忘记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历史的惨痛教训应让我们更珍惜生命的价值。文明是合作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对此有所贡献,这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和债务。受过教育的心灵,都会善待每位男女,因为每一个人,都对所属种族的文明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都是人类的一分子。只有爱才能抚平正义的伤痕,与其摆脱历史重负,不如共同承担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