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國際上,如果兩個國家互相同意,可以合併成一個國家嗎?爲什麼?

THislsART


在今天的國際上,即使兩個國家同意互相合併成為一個國家,但是想要真正成功實施也是非常的難的。因為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強國來說,某兩個國家的合併都意味著自己潛在對手在增強實力,所以一般情況下會想方設法瓦解這種局面,這其中牽扯的大國博弈,絕對是激烈到了極點。

在世界近代史上,國家合併一般都意味著戰爭的開始。

在世界近代史中層多次出現過某一個國家強大之後,開始吞併(合併)周邊小國,最終因此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比如在一戰前的奧匈帝國合併結果開啟了同盟國序列的擴張,最終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同樣在二戰發生前,德國以何種理由合併德國裔較多的奧地利、捷克等國家,也同樣開啟讓德國邁出了擴張的步伐,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成為全人類的災難。

因此國家間相互合併與該國實力驟然膨脹而引發不可控因素之間,事實上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二戰之後,世界各國就基本劃定了本國範圍,不再輕易變動,就是為了避免某些國家再以此為理由實現國家擴展的目的,這在某種程度而言,極大的降低了戰爭發生的可能性。

二戰結束後,僅有東、西德國實現了國家合併,這主要是與其本國的歷史原因以及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並不具備代表性。

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德國戰敗並最終被美英法德四國分片佔領,並且隨著後來發生的美蘇對峙,導致國家發生了分裂。其中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成為聯邦德國,而蘇聯佔領的地區建立了民主德國。

雖然這兩個德國都分別建立了政權,但是從法理上講,聯邦德國也好、民主德國也好,他們的國家政權的建立,基本上是受到外國勢力操縱的。而並非這兩個國家自發的形成。

雖然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分別建立政權,但是由於這兩個國家基本上都是由德裔組成,雙方民族認同感極高;而且分裂的原因也是因為戰爭所導致,分裂的時間也僅有短暫的45年,還有大量的戰前德國人活著,這就使得兩國具有天然的聯合傾向。因此等到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之後,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的聯合就走上了議程。

一方面由於蘇聯解體,已經無力再顧忌對民主德國的控制,使得民主德國可以自主的做出自己的決定,而與此同時,從英美等國看來,兩國的合併事實上是聯邦德國在“吞併”民主德國,這是資本主義國家陣營的勝利,當然會樂見其成。

因此從1990年8月開始到10月,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聯邦德國與民主德國就完成了合併的全部工作,中間沒有任何利益上的計較。當時的聯邦總統魏茨澤克發表了感性講話:“我們能在沒有政府合約協定,沒有憲法約束及議會決議的情況下,溫馨完成統一大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它如實體現了良好的國民素質。”

可以說兩德的合併,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國際環境下,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這絕對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效仿的,比如在朝鮮和韓國之間,雖然也屢次提到過合併的事宜,但是最終都沒有完成這一工作。


落下m


理論上,只要當事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都同意,那麼是可以合併為一個國家的。從國際社會的實踐來看,一般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合併包括自願和非自願兩種。非自願的合併是指一個國家通過強力等手段,迫使另外一個國家,與該國合併。不過鑑於問題本身的前提是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相互同意,那麼非自願合併這種情況就可以排除了。而另外一種就是自願合併了。所謂自願合併,當然就是像題目中所描述的,兩個(當然也不排除多個國家)根據自身的意願,而合併為一個國家。之所以說,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在理論上是可以決定自己是否合併,主要是根據主權學說。

根據近代以來的主權學說,主權國家有對內最高統治權,對外獨立平等權,以及防止侵略的自衛權。換句話說,國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處理其內政外交,而不受外力控制干涉。這種獨立自主的處理內政外交的權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主性,即國家行使主權是完全自主的,也就是說,某個國家是否決定與另外一個國家合併,完全是該國自己的事情;同時這種獨立權也包含了排他性,也就是說國家在處理其主權範圍內的本國事務不受外來干涉,因此一個國家決定與另外一個國家合併,其他國家不能干涉,這是該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

同時,根據近代以來的主權學說,在理論上,世界各國不論大小強弱,在國際關係中具有與其他國家完全平等的權利,這是主權在國際關係中的體現。換句話說,所有國家,在國際關係中,互不隸屬,互不管轄,相互平等,既平等的參與國際關係,又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果兩個(或者多個)國家自願合併,其他國家基於主權的平等性,在法理上是無權干涉的。

在現代國際關係中,如果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真的要自願合併,這不僅僅是兩個國家政府的事情,還涉及到了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所有人民的問題。因此,根據現代國際法,尤其是在冷戰以後,如果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有意願合併的話,必須取得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各自人民的同意。換句話說,就是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要就是否同意合併進行公民投票。公民投票源於18世紀,最初主要是適用於領土割讓,到了現代已經成為一種領土變更方式。公民投票可以解決某些領土爭端、也可以促進殖民地的獨立,當然,也可以實現國家合併。

但是,我們知道公民投票其實是可以操縱的,如果公民投票被歪曲利用,則可能會破壞一個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的統一,進而導致國際社會的不穩定。所以,公民投票必須符合國家主權原則以及民族自決原則,必須保證該國(或者該地區)的居民能夠自由表達自身意志,而不應該有外來干涉和外來武力威脅。因此,如果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和合並,只是偽“自願”,是在外來因素(包括武力和非武力因素)的影響甚至操縱下做出的,事實上是不符合國際法的,這種合併就是非法的,不被國際社會所接受的。

之所以說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的自願合併是這些國家主權範圍內的事情,但還要涉及到國際社會接受與否,涉及到是否符合國際法。這是因為在國際社會實踐與國際法中的承認制度。所謂國際社會實踐與國際法中的承認是指既有國家或國際組織以一定方式對某一團體或組織的存在從國際法上給與確認,表明願意與其交往,並導致相關權利與義務關係的行為。一般來說,承認的主體是國家和政府間國際組織,而被承認的對象則主要是新國家、新政府、民族解放組織以及交戰團體、叛亂團體等。因此,當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合併後,還涉及到既有國家或國際組織對於這個合併後的新國家的承認問題。

承認,既是政治行為,也是法律行為。作為政治行為的承認,表現為承認者做出承認的行為、什麼時候承認或者拒絕承認、什麼時候做出拒絕承認,都是依據其本身的政治利益。因此新合併的國家是否獲得其他國家,尤其是國際社會中的主要大國的承認,這取決於這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的合併而來的新國家是否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

而一旦這些國家對合並後的新國家給與承認後,那麼承認這一新國家的國家和新國家都享有政治上的利益。

承認雖然是政治行為,但也會產生法律後果,也就是說,一旦合併後的新國家被另外一個國家承認,那麼就表明在承認國和新合併國家質檢產生了一系列權利與義務關係,相當於承認國承認了這個合併後的新國傢俱有國際法主體資格,享有國際法上的權利,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正是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如果合併後的新國家,取得了國際社會中絕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主要國家的承認,那麼這一合併就取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意,合併後的新國家也就被接納為國際社會中的一員。而相反,如果國際社會中的絕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主要大國,都不承認這一合併,不接受這一合併導致的現狀的改變,那麼這一合併後的新國家,很難取得國際社會的接納。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合併與否取決於兩國及兩國人民的自由意志,但是由於得不到國際社會的承認,這種合併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違背國際法的。

因此,在現代國際社會中,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如果出於自願,進行合併,事實上是可能的,但是要滿足,第一,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的居民的自願同意,即沒有任何干涉情況下的公民投票;第二,合併後的新國家,必須要取得國際社會的“祝福”,即國際社會多數國家,尤其是主要大國的承認。只有在滿足以上兩個條件的情況下,合併才能夠成為可能。


hording


某種意義上講,大多數聯邦制國家都是這麼產生的,各個聯邦主體通過協商,基於共同的意志,用憲法的形式將聯邦政府與聯邦主體權利分配,以及聯邦主體之間的關係地位,還有聯邦公民的權利確認下來。聯邦制一般是聯邦主體之間有較深厚的共同歷史淵源,國民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國家認同,宗教、文化、語言、制度和價值觀念上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才可能建立聯邦國家。還有一點就是必須有著緊密的經濟聯繫,這是重要的主推劑和穩定劑。

(世界聯邦制國家)

那些通過武力吞併、聯姻或者政治陰謀而強行和二唯一的國家,一般都不太具有穩定性,一旦外力喪失,那麼很容易就造成國際的解體和分裂。這裡以前蘇聯和南聯盟解體最為典型。前蘇聯通過武力或者政治脅迫的方式,強行將那些周邊的獨立的民族國家重新吞併,並且通過意識形態灌輸,民族同化等方式強行消滅一個國家的民族意識。但是,最後由於蘇共領導力和控制力的日漸式微,導致國家的最終解體。

(前蘇聯及其加盟共和國)

兩個國家和平為一個國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德的統一,雙方要協商解決很多問題。

第一步政治制度的趨同,1989年12月德國統一社會黨召開特別大會,選舉了黨的新領導人,並宣佈更名為民主社會主義黨,在德國實行多黨制。這標誌澤合兩國政治的趨同,為統一奠定了政治基礎,次年3月東德舉行了第一次民主選舉,兩德統一加速。

(兩德統一勃蘭登堡門)

第二部是貨幣和經濟的統一。5月18日東德新政府與聯邦德國簽署國家條約,條約規定了兩德將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7月1日條約生效,東德馬克退出流通,西德馬克成為兩德共同的貨幣。

第三部就是行政區劃調整和和平談判。為了實現統一,東德由單一制的分區恢復到以前的勃蘭登堡、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爾特和圖林根5個州行政區劃。然後以五個州的形式加入到了西德,從而是兩德正式統一。其實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出,西德其實是主導方,而東德本身是從屬方,原因就在於東德本身就是前蘇聯本身通過佔領,強行造出的一個的國家。前東德地區的居民本身對東德缺乏足夠的國家認同,基於共同歷史和文化,東德地區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東德與西德人口變化)

結語

兩個國家或者多個國家組成一個國家其實並不容易,在基於共同歷史、宗教文化、價值觀念的前提之下,還必須有足夠的包容性,並且在貨幣和經濟方面有著廣泛的聯繫才能修成正果。現在區域一體化組織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體化程度的加深,都有成為超國家行為體的可能,其中一體化程度最深的組織就是歐盟。雖然現階段歐洲一體化面臨著英國脫歐、難民入境、極右翼民族民粹主義的挑戰,但是大歐洲的前景已經明朗。

(歐盟)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不一定,要看外部情況,也就是要看別的國家是否干涉。

比如塞浦路斯,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利用土耳其族鎮壓希臘族,所以希臘、土耳其族矛盾很深。二戰後,希臘、英國、土耳其保證塞浦路斯的獨立,同時希臘有權在塞浦路斯駐軍。

後來兩族矛盾加深,希臘族發動軍事政變趕走總統,推舉臨時總統準備加入希臘,成為希臘一部分,獲得希臘保護,希臘也願意吞併塞浦路斯。結果土耳其就出兵了,現在塞浦路斯就分為兩部分,南部是希臘族,北部是土耳其族,都各自成立了國家。

塞浦路斯就是一個合併失敗的案例。那成功的案例就是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從從法律上不是俄羅斯搶奪的烏克蘭領土,因為克里米亞是小公投獨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然後再以獨立的國家身份,和俄羅斯合併。當然,俄羅斯實力太強大,沒有外部勢力敢武力干涉,烏克蘭都不敢。

德國的統一也是周邊大國認可才成功的,當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合併,遭到了印尼的嚴重反對,進而引發了“馬印對抗”,印尼還在新加坡實施了恐怖襲擊。

所以想合併統一沒那麼容易,哪怕你是自願的。


上丞工作室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同樣是外國人的理想與心魔,人人都願意夢想著從一個主權國家中分離出去,即使得償所願成立了一個小國家後國家寸步難行,民不聊生也在所不惜,因為這樣子翻身做主人,自己當家作主了。這就是二戰以後的國際秩序,唱主旋律的是一直都謀求分裂、獨立,而不是二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合併,至於西德與東德的合併屬於特殊情況,並不具備可參考的價值。換句話說,西德與東德合併成新德國是一曲絕唱,不會再有國家間的合併了。

1、二筆寫不出一個合字,二戰以後,兩個或多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想法很美好,卻是逆潮流而動,不僅不會成功,而且無人問題,看看巴爾幹、高加索地區以及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烏克蘭等等,分裂、獨立才是主旋律。

二戰結束後,隨著民族自決意識的覺醒,全世界都在爭取獨立,西方列強的殖民體系崩潰了,成立了很多主權國家。冷戰結束後,已經沒有殖民地可以解放獨立了,進入了新的階段,那就是主權國家內部鬧分裂,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欠發達國家,即使西方發達國家也不能倖免,英國、西班牙、比利時就是其中的典型。

最悲催的則是欠發達的國家,比如巴爾達半島的南斯拉夫,向蘇聯解體那樣悲催,分裂為六個小國;非洲的索馬里分裂為四個國家,以至於索馬里海盜在印度洋那麼猖獗;烏克蘭、格魯吉亞的地方勢力鬧分裂也鬧得非常嚴重。

在當今世道,分裂、獨立才是主旋律,主流價值觀,即使付出沉重的代價,也要從主權國家分裂出來,獨立成一個小國家。兩個或多個國家的合併早已經是天方夜譚了。

2、上世紀柏林牆推倒後,西德與東德合併成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國家,是一個特殊的個案,不具備參考的價值,更不會有國家去效仿。

西德與東德長期以來都是同一個國家,只是希特勒的德國戰敗了,美國、英國、法國與蘇聯不是同一個陣營的,大家為了爭地盤,擴充實力,防範對方,把德國肢解成西德、東德兩個國家,西德加入美英法的陣營,東德則成為蘇聯的衛星國、傀儡,東西德成了美國為首的北約與蘇聯領軍的華約對抗的前沿。

蘇聯與華約病入膏肓後,已經無力與美國、北約對抗,在西方的擠壓下,勢力範圍不斷萎縮,戈爾巴喬夫不得不同意柏林牆被推倒,西德與東德合併成一個國家,實際上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更強大的西德吞併弱小的東德。如果當時的西德的實力跟東德半斤八兩,東西德的合併可能就很難實現,因為東西德都會因為政權合併的主導權與利益而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鬧翻了。東西德之所以合併成功的內部因素是西德的實力高出東德數倍,東德有自知之明,不會爭奪主導權,識相地併入西德,融入西德,才有現在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盟的龍頭。

西德與東德合併成現在的新德國後,再也沒有出現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新國家的事情了,再過五十年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新鮮事,倒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分裂成多個小國,烏克蘭、格魯吉亞正在成為現實,英國、比利時、西班牙、加拿大、巴基斯坦、土耳其等等也情況不妙。

對於正在鬧分裂的國家,人的野心越大,國家的版圖就越小。


飛狼


我來說一個現實的例子。當年的敘利亞和埃及真的合併了。近代的阿拉伯就是一盤散沙,彼此爭鬥不休,但是在二戰結束,許多國家擺脫身上的殖民枷鎖後,一股泛阿拉伯主義的思潮在中東興起,埃及的納賽爾,伊拉克的薩達姆,都是這樣的人物。受此思潮鼓舞和自身的安全考慮,當時的敘利亞強烈要求與埃及合併,作為阿拉伯世界統一的第一步。

經過雙方的磋商,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阿拉伯聯合國。後來也門加入了,又叫阿拉伯合眾國,頗有向美蘇叫板的意思。然而,重點來了。合併後的這個國家,首都定在了埃及的開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阿拉伯中心大馬士革。高層也都是埃及這邊的人,敘方大的企業和銀行紛紛國有化,更重要的是,敘在戰略上淪為了埃及的緩衝地帶和生存空間。於是僅僅三年後敘軍方不服,大家又各自分開過,也門也只好退出。這個運動就失敗了。

這個例子說明兩個國家統一的難度。統一就意味著讓出部分甚至全部主權,究竟是我統一你,還是你統一我?歐盟這麼多年,經濟政治高度統一,甚至內部提出以歐盟代替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看法,但都沒成功。只能說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難度極高。


天秤座的二丫頭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當然可以,但卻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一戰和二戰的最直接社會效果就是促成了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使獨立國家的數量劇增。在此過程中,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也有統一民族分裂成兩個國家的,比如德意志民族,大韓民族,南越和北越等,亦有多個民族或國家組成一個國家的,比如捷克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蘇聯等。但是,在冷戰結束後,這種聯盟或聯邦形式的國家顯然已經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除了東西德合併外(他們本來就是統一的民族國家),其餘聯邦制的國家均選擇了分道揚鑣。比如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分離,比如南聯盟的解體,比如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獨立。表面看起來是冷戰結束的產物,但實則是人們的觀念轉變了,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明顯特徵。過去他們合在一起是報團取暖,是擔心被各個擊破式的侵略。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那種公然侵略和吞併一個國家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少。既然這種擔心少了,那麼,過著自己小日子的觀念就逐漸佔了上風。所以,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國家數量將會越來越多,說明在今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仍然會有新的民族國家誕生。


聯邦制國家會越來越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以尊重個體尊嚴為標誌的民主國家越來越多了,改變了人們對個體,家庭和國家關係的概念,也就是說人們更重視小家的存在方式了,先有國後有家的觀念會逐漸淡薄。二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國家生存觀念的轉變,那種因掠奪資源而侵吞別國國土的觀念也在淡薄,所以國家間無需再擔心被佔領國土,也就沒必要以聯邦的形式組成國家了。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接納”,那是因為俄羅斯民族從骨子裡就有對土地的貪婪。但是,也不必過度擔心,因為俄羅斯人這種對土地貪婪的觀念終有一天會被人類文明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從分離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和解體後的南聯盟來看,獨立後的國家過的都不錯,如果再讓他們合併顯然不可能。就像家庭一樣,誰不願獨門獨戶的過日子?就是子女,他們也不願和家長在一個院內,國家的心態其實也和人的心態類似。再從原蘇聯來反證的話,那麼多民族和加盟共和在一個鍋裡抹勺子確實也不符合規律,因為平衡和協調會消耗太多的資源,加重國家的負擔。所以,蘇聯解體除了意識形態的過度統治這個原因外,管理成本太高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確切的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比過去降低了許多。相應的,指望侵略一個國家佔用其資源的觀念明顯淡薄了,再加上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強,核武器的威懾,像伊拉克吞併科威特那樣的情況今後將很難出現了,所以,防止別人侵略而組成聯邦國家的可能越來越小。比如曾提上日程的俄羅斯和白羅斯的合併議題也因為白羅斯的反對而終止了。但是,肯定有人會提到歐盟的問題。有人說歐盟越來越像一個“聯邦國家”了,其實,可以很肯定的說歐盟不可能成為一個聯邦國家,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國家集團而已。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歐盟的成立主要是為了經濟和貿易。二是歐盟國家間的成分複雜,有中左有極右,不可能捏合在一起。三是美國的存在也不允許他們形成聯盟國家。歐盟之所以給世人的感覺有聯邦的趨勢,那都是因為德國的有意為之。不要看德國現在很理性,其實德意志民族是極易形成民粹的,因為他們心中有個魔結,那就是“大歐洲”,所以德國現在有意在擴大和充實這個歐盟平臺。但是,德國的這個願望註定會落空,因為不僅美國會阻止,就是俄羅斯也會想法阻撓的。就在前幾天,德國的一名高官公開指責俄羅斯試圖拆散歐盟。而特朗普更是在前不久公開說了“德國才是美國在歐洲的最大敵人”。由此可見,美國和俄羅斯都不希望歐盟坐大。所以,歐盟在這兩個國家心照不宣的打壓下是不可能成為聯邦國家的。而在世界上的其它地區也同樣沒有這樣的土壤,反倒是民族獨立的國家仍然會誕生。比如庫爾德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等,現在可能沒有機會,但終究會掀起獨立風浪的。


人生觸底反彈


一、不影響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兩個國家可以順利的合併

聯合國共計有193個正式成員,2個觀察員國,即巴基斯坦與梵蒂岡。所以,可以看做全世界有195個被廣泛承認的國家。如果兩個國家合併,不影響其他國家的利益,只要雙方同意,自然可以順利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如太平洋島國圖瓦盧與瑙魯兩個國家如果相互同意,成立一個圖瓦盧-瑙魯聯邦合眾國,哪個國家也不會去反對。原因在於,瑙魯與圖瓦盧都是彈丸小國,即使合併,對世界局勢也沒有任何影響!

圖瓦盧

二、影響到其他國家利益,即使兩個國家統一,也未必能夠順利合併成為一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被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分區佔領。後來,在美英法佔領區成立了聯邦德國,也就是西德;在蘇聯佔領區成立了民主德國,也就是東德。西德與東德都是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國家,同文同種。80年代以後,東德人民與西德人民都希望重新統一,合併為統一的德意志聯邦共和黨。但是,東德受到蘇聯的控制,西德付出了200億馬克的代價,蘇聯才同意從東德撤軍,兩德才得以統一。可見,即使是同文同種的兩德,想要合併,也要付出巨大代價。如果不是蘇聯衰落了,西德付出再多的代價,也難以重新統一!

國與國之間要看利益與實力,並不是兩國想要合併就能合併成為一個國家!


美國觀察室


不可能的,別說兩個政治主體,或宗教主體,連兩個經濟主體都不容易啊!舉例:兄弟分家易,閤家難呀!哪怕長輩還在也沒用!


翡翠海100


雙方自願平等的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家人,對老百姓是好事,結合之後的不和諧因素是內部矛盾,怎麼也是關起門來的家事,容不得外人多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