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标配人生,不能只是一摞房本

你的标配人生,不能只是一摞房本

序言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起了一项名为“标配人生”的问卷。调查显示:1997名受访者中,56.7%追求“标配人生”;58.1%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更清晰;41.8%觉得“标配人生”缺乏趣味和个性。61.2%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标配人生”。

受访者最看重的“标配人生”的三个主要标准是:工作稳定(66.2%)、有房有车(55.5%)和婚姻幸福(50.3%)。其次是:财务自由(48.2%)、家庭美满(42.2%)、名牌大学学历(33.3%)、孩子学业有成(31.3%)、人脉广(17.5%)、有地位(17.0%)等。

参与本次“标配人生”调查的受访者中,即将垄断“油腻中年”市场的80后们,占比达到54.5%。

你看,80后的成长路上,总在遭遇充满敌意的花式围剿:那厢刚拼死抵御过“油腻中年”千军万马的虎视眈眈,这厢又被“你正在被同龄人抛弃”大肆围攻且来者不善;那厢刚躲过“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的明枪暗箭,这厢又不得不防着“标配人生”的正面宣战……

真的很难拎得清,到底是80后即将登上重要舞台破晓前的至暗时刻呢,还是那些已经提前进入“小康生活”的一小撮人饱暖犯矫情,键盘卖焦虑呢?亦或是,当事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自嘲戏码?

万径归宗,一言蔽之:焦虑是焦虑者的通行证,恐慌是恐慌者的墓志铭。所谓是,生活已不易,自黑当欢愉。

赚钱犹如针挑土,花钱堪比水冲沙。现如今应当说是泥沙俱下,财富就像列位总在譬如成感情的沙子一样,紧攥在手里,也算不得牢靠。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天明你一看,手生疼,沙漏了。所以怎么办?朝不保夕的感觉实在太糟了,应该有一个想象中的、若隐若现的,稳稳的、充满幸福感的朦胧意象,作为驴子眼前的那根胡萝卜,方才驱使我们不断负重前行。

那这个朦胧的幸福意象,或者说那根胡萝卜,长什么样子呢?总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呀,人画饼充饥还得画个饼不是,光靠想象不行,于是就有了“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婚姻幸福”这三大件,就跟当年的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那三大件一样,具象出来,让人格外踏实。

于是“标配人生”就瓜熟蒂落,不请自来了。当然,拥有三大件的“标配人生”,说人生圆满还为时过早,但毕竟已经拥有“ESP/天窗/真皮座椅”了,比低配有余,比顶配不足,满足“中等就好”的一切大流冲动。

2011年,被誉为当代英语小说界最高奖项的“布克奖”,颁给了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感》,书里说:“中等就好,自从离开校园,我就一直这样子。大学时,工作后,中等就好;友谊,忠诚,爱情,中等就好;性,毫无疑问,中等就好……根据平均数定律,我们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这么说并不能带来任何慰藉。中等就好,这一短语不断在耳畔回响。生命平庸,真理平常,道德平凡。”

放眼望去,我们多数人都曾像王朔那样教导孩子:不想让孩子太过成功。成功是什么,不就是挣一堆钱,让傻逼们知道么;也曾像《给所爱》里那样拉起底线:可以中庸,但不能平庸。我们其实都曾预设了一个“中不溜”的目标,其实也就是“标配人生”的中庸版:走太高,高处不胜寒,枪打出头鸟,没有安全;走太低,低三又下四,处处不如人,没有生活。

哪位就说了,看来“标配人生”这锅鸡汤也是百年熬制,历经传承啊。可不怎的,从没有哪碗鸡汤是一夜熬出的。太阳底下无鲜事,已有之事,后必有之,已行之事,后必行之。

夐绝千古的金科玉律也好,格言警句也罢,都解决不了当下的焦虑、恐慌和无力。拿“标配人生”来掩耳盗铃,并不能遮蔽海啸般的时代洪钟。

“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婚姻幸福”的标配人生,其实也“标配”着自悖:

比如,什么叫工作稳定?月薪1000和月薪100000的稳定工作比比皆是,哪一个算标配?

比如,什么叫有房有车?老破小的房子、三五万的小车和东区大平层、100万的奔驰S,哪一个算标配?

比如,什么叫婚姻幸福?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还是床头吵架床尾和、从不一哭二闹三上吊,哪一个算标配?

所以你看,人生哪里有什么标配呢,正如生活从来也没什么标准答案。“标配人生”颇似鞋子合脚与否的老生常谈。佛系一点来看,标配与否,全在心境。这么看,知足常乐倒是一剂良药了。

但知足常乐仍然治标不治本,毕竟时代洪钟震耳发聩,时代洪流浪遏飞舟。你眼前的“足”并不见得足,你眼前的“乐”也不见得是乐。即便富埒陶白、赀比程罗,也无计可消此情,更遑论裤腿上还沾着泥巴和砂灰的准中产和新中产们了。

使他们忧心忡忡、总也不得开心颜的,如在喉的鲠、照不宣的心的,无外乎就是:

一摞房本,算不算是另一个纬度里“标配人生”的定心丸?

1

2018年7月31日向晚,“海里”传来重磅新闻,其中有一条是: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电视里,主持人一字一顿的播着高层会议传达出来的经济讯号,李燃弓着身子坐在沙发上,眉头紧锁,盯着电视屏幕,任凭手里的手机嗡嗡地震了又停,停了又震。

类似于“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种表述方式,的确非常罕见,在李燃从业十余年的经验看,之前从未有过这种高层表态。虽然这只靴子早在“房住不炒”出炉时就若隐若现、犹抱琵琶,但终于落下时还是让人心头一紧。

李燃思忖良久,眉头越锁越紧,几乎要把五官愁到一起。

2

李燃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大学一毕业,就阴差阳错地搭上了喷薄而来的房地产快速列车,在很多同学还在为房租发愁的时候,李燃已经在北环边上买下了一个65平的小房子;等同学终于攒下第一套房子首付的时候,李燃已经基本财务自由,过上了高收入稳定工作、有房有车、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标配人生”。

李燃不止一次唏嘘当时的误打误撞:22岁毕业,24岁进入郑州一个三流开发商做内刊,28岁成为郑州某二线房企的部门总监,而今不足35岁的年纪,已经成了某一线房企郑州公司的营销总。

仰仗在地产里的游刃有余,以及近水楼台的自然优势,李燃近十年来,基本上保持每年购入一套房的节奏。有时为了以身作则、传达信心,还捎带高调地在自家公司开发的楼盘中买下一二,权作给朋友抛砖,为客户稳心。不知不觉中,李燃手里已经实际拥有了十几套房子,散布在郑州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或冷或热、或闹或静的区域里。

当然这些房子里,有早年图便宜下手的不少安置房,也有同行朋友间相互捧场入手的尾盘房,不过仍然有七八套,是李燃自己审慎判断后购入的投资房,不过也以刚需为主。

近年随着郑州房价的一路绝尘,李燃踌躇满志、耸入云山的心劲,比刚进房企大门时的惴惴不安、低到尘埃里的心劲,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年轻有为,前途光鲜,是李燃耳朵里听出茧子的词。李燃从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才华和奋斗,而把一切堂皇都归功于“选择大于努力”。李燃前些年一直信奉牛根生的那句话: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齐天大胜?就要靠德智体美劳兼备、仁义礼智信俱全了。

李燃不喝酒不抽烟,即便是纸迷金醉的夜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陪客户,也八成是不去的。李燃自诩是一个老愤青,尤其是较早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李燃多半儿是不会在低级的阿谀奉承和尔虞我诈前踌躇辗转,那意思很明白,老子现在看不上那点儿小心思。

由此衍生出来的可贵脾性之一便是,即便在地产行业各种所谓明套路、潜规则的魑魅魍魉、妖孽横行之间,李燃也几乎能一眼看得出每一条草灰蛇线。所以李燃虽然在河边躞蹀多时,但从未让任一只脚浸淫污水。

污水里飞溅的小水花有么?

李燃笑里藏“草”,只回答四个字:沾衣欲湿。

3

伴随着这几年经济下行,P2P大溃败,股市飚绿,贸易摩擦等等因素,李燃身在庐山,也感受到了贴身的凉风刮毛。

一次难得的老友聚会尾声,李燃破例倒了一杯啤酒,酒下肚的好长一段时间,李燃坐得笔直,两眼直勾地盯着桌子中央的一盘五谷丰登,似乎是在等待一个酒嗝,又似乎是不胜酒力的故作镇定。

但突然,李燃双手架在桌子上,身子前倾,环顾一周后,无厘头地来了一句:

你说,到底他妈的多少钱,才算是有钱啊,弟兄们?

这明显是挟裹些歇斯底里情绪的不间断的一句狂风骤雨之问,但生生被李燃停顿了三次。照我对李燃的了解,这句话的每一次停顿,都是一次等待戈多式的漫长的自我拷问。

你的标配人生,不能只是一摞房本

我想起几年前的某个雨夜,李燃开车送我回家,在空无一车的陇海高架上,李燃突然问我是否认识道士高人。

我醉眼惺忪地问,咋,想出家?遁入空门?弃别红尘?

李燃没说话。

我抓着扶手挣扎着坐起来,揉了揉眼接茬说,别啊,这就三十功名尘与土了?你忘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了?再说了,这才三十出头,你看看啊,世界上还有多少漂亮的姑娘,还有多少罗曼尼康帝,还有多少大好河山……哎不对,你球好像都不咋喜欢……

我还没说完,李燃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

酒肉穿肠过。

我说你说的那是佛教,找哪门子道教啊。少林寺去啊。

李燃没理我,又兀自地撂了一句:

姑娘再好,不还是一哆嗦的事儿。

我说你少跟我装大尾巴狼了,说,你到底居心何在。

李燃惆怅地吟了一首杂耍诗:

红尘滚滚来,引我入其彀。

事了拂衣走,去他妈个头。

你这是遇到水逆了啊。我说。

云里雾里说了半天,临到家了,李燃才说,自己看上一个小山头,上面有个废弃多年的小道观,自己想花点儿钱盘下来,请个高人来坐镇,也算给自己辟个清净地儿。

我无言以对,又不吐不快,于是拍着李燃的肩膀说,我送你一句话吧兄弟:他妈的,你们有钱人的脑回路,确实没回路。

似乎打那个雨夜之后,李燃就陷入了成功人士惯有的“富后抑郁”综合征:干什么都没劲,做什么都无聊。那时间周星驰的《美人鱼》正好上映,李燃竟然以他蹩脚的不全五音,学会了那句:无敌是多么寂寞。

我只好花椒他说,你算哪门子无敌,别满罐子不摇半罐子晃了。少嘚瑟。人马化腾嘚瑟了吗?人许家印嘚瑟了吗?德性吧你。

李燃一本正经、义愤填膺地说,我操我唱得重点难道不是寂寞吗?

4

“你说到底他妈的多少钱才算是有钱啊弟兄们?”

多么震耳发聩,却有多么让人欲说还羞?你让在座的人是回答呢还是不回答呢?考虑到这些,我用一句话结束了酒局:

都喝多了,时间……哟,都快十一点了,咱们撤吧?

于是尴尬的众人作鸟兽散。我扶着李燃走到街边,坐在马路牙子上,开始沉默以醒酒。

后半夜的实际情况是,我们俩在花台上摆了个Kappa的造型,睡着了。醒来时天都快亮了。李燃抱怨我让他喝酒了,我说你去球吧,自己非要喝一杯聊表心意,结果给大家表走了。

心事重重的李燃干洗了一把脸说,你说我算中产阶层不?

我说算,看你怎么算。

李燃掰着手指头自顾盘点手里的房子和投资的项目,掰来掰去,最后说,4000万能算?

我说你可打住吧,你的4000万,得有3000万都是纸面上的钱。怎么说呢,纸面上的钱,其实目前来看,很尴尬,算不算不好说。

那我把房子卖了不就算了吗?李燃说。

且不说你卖得了与否,就是你顺利兑换成了现金,你兑回来的钱干啥?存银行还是投资?我知道李燃的心事,所以直抵核心。

李燃抱着头嗷了一声,像个不知廉耻的失恋的富二代。

但实际上,正因为不是富二代,每一分钱都是自己杠来杆去、挖空心思赚来的,所以他才恐慌得像日益融化的冰山下的小熊。

可是我不懂投资啊,股市都不怎么进,投资的那几个公司也都是熟人的传统业务公司,效益一般般而已。前些年朋友做互联网金融,我投了200多,结果现在那朋友都人间蒸发了。李燃悻悻然说。

我说,一来呢我没钱,二来投资理财的事儿,我连你都不如,我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怂人,所以,你看你是不是换个人咨询?

5

当下的情形,似乎所有人都在哭天抢地喊缺钱,或者说钱不值钱。“赚钱犹如针挑土,花钱堪比水冲沙”有了更现实、更肉疼的环境基础。

年初李燃在北龙湖订了一套房,为了周转资金,把银基的一套房子挂出去准备卖掉,卖啊卖,电话都被打成了热线,看房的人也络绎不绝,可就是没人买。李燃透露的一个细节是,妈的,来看房的人都费了我两盒一次性鞋套了,而且已经从最初的260万降到如今的235万,依然没卖掉。

毋庸置疑的是,近大半年以来,郑州的二手房市场疲软得令人发指,有价无市的背后,是无数人又开始做新一轮的守望者。

李燃的“焦虑综合征”就是从那会儿开始加重的。

李燃自我总结得非常到位:真富豪吧,资产配比丰富,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不慌;真穷人吧,光脚不怕穿鞋,反正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无畏。尴尬的就是这种高不成低不就,处在青黄不接当口的我们,拼死拼活赚点儿钱,十有八九都砸在房子上,也就是所谓的纸面财富,其实是命悬一线,这根线若是出现个三长两短,我们可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为了最大诚意宽慰李燃,我把7.31高层会议一字不落地研读了好几遍,又看了无数的分析文章,本质上我倾向于认为: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强调的当然是禁止上涨,但也不大可能是让房价大跌吧。

那这个意思就是,李燃的房子早就赚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了,只要不大跌,原则上李燃还是赚着的。

我把这个讯息传达给李燃后,李燃并没有一丝黑暗见曙光的意思,不置可否,也毫无表情,只是冷冷地问了短短五个字:那房产税呢?

完犊子,我又被卡那儿了。看来李燃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滔天巨浪的恐慌和忧伤,确实是有备而来,且来者不善。

6

辗转多时,我没有给李燃找到红尘外的道士高人,倒是给他找了个地产圈的道行高人——慕容晏。

在东区一家茶馆里,我们从凤凰单枞喝到云南普洱,再从云南普洱喝到福鼎白茶,茶越喝越淡,但信心似乎越来越浓。

你的标配人生,不能只是一摞房本

慕容晏征战楼市二十余年,把自己买房卖房的教训与心得,娓娓道来,特别是近两年来的逃顶经验,逐一相告。这也是不久前“房东俱乐部”推荐的笑笑生先生《3套蓝堡湾+3套英地天骄华庭=2000万!我是如何逃顶金水二手房》一文延伸后的现场丰富版。慕容晏并不讳言,笑笑生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如出一辙。

同样,慕容晏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大致上,国家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去杠杆也好,积极财政更积极也好,遏制房价也好,都是当下经济态势的晴雨表。

简而言之,眼下的情况确实如《人民日报》传达的信息那样:稳中有变。慕容晏对李燃绝大部分财富都附着在房子上也同样表示出相当大的顾虑:为了防止“有变”,鸡蛋绝不能装在同一个筐里。所以建议李燃留几套优质的好房子自住之外,其余可以考虑全部卖掉。

末了,慕容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李燃说了一句话,兄弟,房子这玩意儿啊,赚多少是个多啊?记住,永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当然,李燃深为赞许的同时,扭捏了半天,还是问了郁积心头多时迟迟不得排解的那句话:卖完,然后呢?

这意思非常明确:套现的钱何去何从?

正如笑笑生先生在《我是如何逃顶金水二手房》一文中犹抱琵琶那般,慕容晏也同样对李燃的这个问题笑而不语。毕竟,财富分配,抑或说资产配比,在任何人眼里都算是顶级隐私的一种。况且,这种问题,如若不是关系殊密,谁也不愿承担节外生枝那部分的风险。

天下从没有送佛送到西的坦途捷径,只有师父领进门的大路朝天。

所以,李燃的“然后呢”,实质上是无解。

渐悟了这个路数后,李燃也不再醉心有人能一语点醒梦中人,慷然走出的第一步,就是把纸面财富逐一迅速套现,即便低于市场价,也在所不惜,毕竟只是多赚或少赚的问题,而不存在亏。

通过焦虑的“求神问医”后,李燃也想明白了:在把握整体环境形势后,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开始在熟悉及擅长的领域里广撒椒面,雨露均沾,把既有的纸面财富变成流水,所谓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时候在死水池子里都扑腾不了大的浪花,唯系“一柱擎天”当然更不安全。

正如慕容晏所分析的那般,当下已不是广囤房子的最佳时机了,风口已不再,投资须谨慎。如今的城市进发之路,也早已从偏量的追求变成重质的追求,好房子是优质资产,而且不需要太多。秉承“房住不炒”的最高原则,追求品质,比追求数量更安心,也更安全。

李燃最近也开始风风火火地神秘起来,我问他何以至此,他只云里雾里地来一句:你懂的。

我偏向于认为,李燃应该寻摸到了较为靠谱的投资渠道。

家有余粮心不慌,大概是任何时代都颠扑不破的真理罢。

结语

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说得是任何获得都必须有所付出。

与此相似,就更遑论“一劳永逸”的终极意义了。

在很多人看来,过去十几年,催生了一大批“睡后收入”人群,这群人多数成了如今的新中产或准中产,他们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给人以“一劳永逸”的错觉:买几套房子放那儿一扔,呼呼睡大觉也会日有所收。而且伴随着房价的火箭蹿升,有些人几乎一觉醒来,身家就莫名增加了百万甚至千万。

众所周知,一众“拆二代”“房二代”之所以给人以“游手好闲”的错觉,正是因为有了“一劳永逸”的一摞房本做基业盾牌。

而当下,在经济发展亟需新的增长点的大形势下,把宝压在一摞房本上,虽然不能说是错或愚蠢,但也绝对算不上对或聪明。

时代洪流,浩浩荡荡,再坚固的船头,也会有锈蚀和崩塌的那一天,所以指望有一艘万世之船当然有悖天性。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时代浪潮前,不断调整航向,规避巨浪侵袭,时刻修补损缺,及至,在船沉之前,能备好逃生的小船——最起码也应该备个救生圈吧。

正所谓: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所以你看,人生从来没有什么标配,房本也绝非一劳永逸。能使得我们安心度日的,除了不断本分积累财富,还要时刻准备化解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