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拉灯

前几年,当媒体不断的出现“本.拉登”这个名字时,洛阳人笑了,巧合啊,洛阳人每天都说的单词“拉灯”怎么还成了人物啦?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拉灯:在洛阳说的是“拉线开关”,家家都有的玩意儿,这应该是新词,时间不会太长,基本在解放以后出现。因为,解放前洛阳老城各家基本上用不起“电灯”,1950年以后,照明灯具开始大面积普及,人们使用“拉线开关”闭火,开始告别“煤油灯”。

老城小巷里的送电大约在1965年,与自来水到来的年限差不多吧,国家都忙着涧西区大厂的建设,西工区的繁华,顾不上老城啦,就算是有了这两项“现代化”也不是敞开使用,自来水是一条巷子一个水龙头,(老城人叫:水管)我们把看水管的蔡大娘叫:看水管老婆儿。电灯倒是家家都有啦,但“电压低”这个很专业的问题,持续到了八十年代才解决。所以啊,在老城,洋蜡、煤油灯、臭电石灯家家都有,应付晚上的停电呗。

当年的用电费用并不高,但老年人节俭惯易啦,不让随便使用:拉灯、拉灯....是奶奶每天晚上督促的话语:月亮底儿,明晃晃的,点啥灯呀.....夏季的晚饭在院子里的“石磨桌子”上共享,趁月亮用餐,不许使用电灯,就算人家供电局不停电,奶奶也不让让点灯.....写作业?还能通融,但奶奶会在天黑前让你把作业写完.....

近几年,人们的居舍开始改善,“拉线开关”由“琴键开关”替代,“拉”已变成了“摁”但洛阳老城人还是习惯的说:拉灯....把灯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