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历史—战国时代的大忽悠如何空手套白狼

战国时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弱肉强食,人才辈出,各路精英风云际会,在各国之间奔走游说,各为其主,很多要亡国危机,在他们的唇舌之间轻松化解。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作为东周天子的日子可不好过,王室式微,诸侯强大,各路诸侯觊觎王权,根本不把他这个天子放在眼里,天天和他找麻烦。你看最近又有一件烦心事,秦国兴师动众的兵临城下,并威胁东周天子,向他要国宝九鼎,这九鼎据传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后,用天下九牧所贡之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这个可不能让他们抢了去,不然他这个天子就"名不正而言不顺"了。

周君为此忧心忡忡,就与朝中重臣颜率来商讨对策。颜率说:"君王不必忧虑,可由臣东去齐国借兵求救。"

有趣的历史—战国时代的大忽悠如何空手套白狼

有趣的历史

颜率到了齐国,送了见面礼,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秦国,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国家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当然非常高兴,宾主尽欢后,立刻派遣五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这秦国退兵了当然是好事,周天子总算暂时松了一口气,可他依旧忧心忡忡,接下来要向齐王兑现送鼎的诺言,这可怎么办?这回颜率又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

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回我东周仰赖贵国的义举,才使我君臣父子得以平安无事,因此心甘情愿把九鼎献给大王,但是却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把九鼎从东周运回到齐国?"

齐王说:"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君臣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

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

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

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有趣的历史—战国时代的大忽悠如何空手套白狼

有趣的历史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揣在怀中或提在手上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殷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

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

齐王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这下周天子总算是安心了。

有趣的历史—战国时代的大忽悠如何空手套白狼

有趣的历史

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两语、轻轻松松就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完成了百万军队也难以完成的事。这是基于他对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基础上和对游说技能的熟练驾驭下,他深知作为弱国,自己无力应对强暴,只有借助外力和他国,才能解救自己,而只要说服了他国,危机就会化解。颜率不愧为是个战略家,他已谋划好怎样收场。他以道路这样的小借口,使齐王的非份之想落空。他用夸张、铺陈的语言,渲染运九鼎之难,语言的堆砌在这里起了强大的心理作用,使齐王望而生畏。道路问题确实是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所以看起来颜率并没有失信。颜率也不是欺骗,因为齐王已得到美誉,而且齐王在道义上就应该救助东周。

作为职场中的我们,时刻处在各种扑面而来的问题之中,问题的解决不是靠简单、粗暴和轻率的行为,而是靠人类的头脑。“有话好好说”,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在与上司和对手的谈话中,要巧妙运用别人的心理,解决问题、化解危机,而战争、冲突等暴力行为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论是战国时代还是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冲突是永恒的。当一个弱者处在利益主体林立的"丛林"中时,他应该象颜率一样清醒: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主动地帮助弱者;只有利益的诱惑才能使那些应该帮你的人来帮你。天下美誉和九鼎之宝的诱惑永远强于对弱者的同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