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由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聯合調查出版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1——卡車司機的群體特徵與勞動過程》(以下簡稱:報告)於近日發佈。《報告》顯示,2016年,85.7%的卡車司機沒有發生過交通事故,29.1%的卡車司機沒有購買貨物保險,40%的卡車司機需要承擔貨物受損後的賠償。

(一)發生交通事故的狀況

“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途中因過錯或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根據調查數據,2016 年有 85.7%的卡車司機沒有發生過交通事故,9.4%的卡車司機發生過 1 次交通事故,3.3%的卡車司機發生過 2 次交通事故,1.6%的卡車司機發生過 3 次及以上的交通事故,發生 1 次及以上交通事故的比例為 14.3%。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交通事故一般與道路狀況、天氣狀況、載貨噸數、卡車司機駕駛技能、是否疲勞駕駛等有關。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交通事故分為四個級別:

輕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輕傷 1 至 2 人,或者財產損失的數額中機動車事故損失不足 1000 元,非機動車事故不足 200 元的事故;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傷 1 至 2 人,或者輕傷 3 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不足 3 萬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 1 至 2 人,或者重傷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或者財產損失 3 萬元以上不足 6 萬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 3 人以上,或者重傷 11 人以上,或者死亡 1 人,同時重傷 8 人以上,或者死亡 2 人,同時重傷 5 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 6萬元以上的事故。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二)車輛受損與貨物受損

當車輛受損和貨物受損時,卡車司機的第一選擇是什麼?調查表明,當車輛受損時,83.9%的卡車司機選擇去修理廠或者廠家指定維修點修理,11.9%的卡車司機自己修理,2.8%的卡車司機選擇去品牌店修理,0.9%的卡車司機依靠互助組織修理。

當貨物受損時,58.1%的卡車司機購買了貨物保險,選擇按保險 執行;11.4%的卡車司機購買了貨物保險,但選擇自行賠付;29.1%的卡車司機沒有購買貨物保險,需要自己承擔賠償。由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大約 40%的卡車司機需要承擔貨物受損後的賠償,因此貨物丟失、被盜、被雨淋等,都將增加卡車司機的運輸成本。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調查中發現,卡車司機疲勞駕駛的情況比較嚴重。從職業特徵來看,造成疲勞駕駛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工作的不確定性過強,忙閒不均加之路況複雜,配貨、維修、事故、交通堵塞等都會耽誤大量時間,如不延長駕駛時間很難按時準點到達目的地,由此造成卡車司機的疲勞駕駛;第二,僱人成本不斷提高。很多自僱卡車司機為了節省成本,不願另僱司機,自己既當老闆又當司機,長時間單獨駕駛,極為疲勞;還有一些自僱卡車司機雖然也僱傭了司機,但是不願多僱,因此所僱司機的勞動強度也較大。

鑑於疲勞駕駛對於交通安全和卡車司機自身的健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課題組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以期改善:

1. 就卡車司機個人而言,一方面要加強對他們的交通安全教育,使之充分意識到疲勞駕駛對個人和社會的巨大潛在危害;另一方面,各級管理部門要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對卡車司機的監控和處罰力度,強迫其到點停車休息。例如北斗系統提供的打卡功能,當前此功能的主要用途在於執法部門攔車檢查後,根據系統記錄事後處罰疲勞駕駛司機。隨著技術的發展,可以逐漸發展至事前提醒,甚至採用技術手段強行讓車輛停止行駛。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2.就整個道路貨物運輸行業而言,課題組認為應該參考“滴滴模式”, 藉助信息技術手段,逐步消除貨運市場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使用大數據手段合理規劃和調配資源,鼓勵卡車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減少卡車司機的無效工作時間,保證和增加休息時間,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感。據統計,目前我國卡車的空載率高達 40%,這意味著卡車司機有相當部分的時間是在從事無效勞動。如果公路貨運領域出現類似於“滴滴”這樣能夠及時溝通供求雙方信息的平臺,將能大幅度降低卡車司機的勞動強度,減少勞動時間,保證其有更多的休息時間,從而避免疲勞駕駛,保障卡車司機的健康。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3.針對卡車司機由疲勞駕駛而引發的職業病,在休息區服務站提供諸如按摩等緩解疲勞的服務。同時加大宣傳,督促卡車司機定期體檢,並使之瞭解相關的防治知識。

調查報告:85.7%的卡車司機沒發生交通事故,40%要承擔貨損賠償

本文相關數據與結論均摘編自《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1——卡車司機的群體特徵與勞動過程》,由安姐原創。我們真誠地希望這些建言獻策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促成有利於化解卡車司機群體面臨困境的政策出臺。也真誠地希望通過這份研究報告的講述,能夠使社會公眾更加了解和關愛卡車 司機群體,理解並尊重他們的勞動。

關於傳化安心驛站

中國有3000萬卡車司機。他們承載著近億人口的生計、全社會76%的貨運量,是一群具有家國情懷、人性光芒的群體。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懷。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卡車司機群體的需求,傳化慈善基金會發起“傳化·安心驛站”公益項目。在中國6000多家基金會實施的公益項目中,這是第一個專門服務於卡車司機的公益項目。

“傳化·安心驛站”以“助卡車司機車安、家安、心安”為使命,從以下方面為卡車司機提供公益服務:一)動員卡車司機組建社群——安心驛站,設驛站長和好戰友;二)開發專屬卡車司機的APP,搭建以互助為主要功能的線上平臺;三)每年投入數千萬元,面向加入安心驛站的卡車司機,對優秀者進行獎勵,對遭遇特別困難者實施資助,普遍提供意外傷害等系列保險;在遭遇特大自然災害地區進行志願救災行動等,用系列公益元素激活安心驛站社群;四)研究、出版《中國卡車司機年度報告》,反映卡車司機的狀況和訴求,提供政策建議;五)配置社工、律師、記者等資源,為安心驛站成員的成長提供志願支持。

傳化·安心驛站”已組建安心驛站237個,243名優秀卡車司機成為驛站長,10000餘名卡車司機成為好站友。以公益互助為核心,卡車司機們在安心驛站APP平臺上互動活躍,超過2500次求助均得到其他卡車司機的幫助。有關政府部門、卡車司機、媒體及公益組織對“傳化·安心驛站”項目獨特的公益視角、“互聯網+社區”的運營、良好的初試成效以及未來發展給予了積極評價和高度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