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这里是北京最长的胡同

没有之一

这里是北京唯一的西洋建筑老街

沉淀了百年历史兴衰的地方

一直默默地对我们诉说

不一样的情怀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命令入城仪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从此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现在的东交民巷已经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还在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使馆区 Embassy Area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相关条款规定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当时名为梁公府,系康熙皇帝第七子铁帽子醇王允佑的府邸);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当时名为纯公府,系努尔哈赤之孙安郡王岳乐的府邸);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 S.S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而俄国公使则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French embassy

法国使馆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法国公使馆原为辅国公纯堪的宅第。纯堪的祖先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二子辅国公博和托。

1860年中法签订《法中北京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法国公使葛罗提出,清政府应提供与英国公使馆规格相同的一座府邸作为法国公使馆。后经协商,清政府决定把纯公府作为法国公使馆,租金与修葺费比照英国公使馆。在义和团运动中,法国公使馆大部分建筑都被损毁

England embassy

英国使馆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1861年英国在北京设立公使馆之初,英国公使额尔金看上了怡亲王府。但是,清政府不同意,他又提出将肃王府改建为公使馆。考虑到肃王府是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豪格的府邸,若将其改建为英国公使馆有碍国体,清政府还是没准。最后,英国公使额尔金用每年1200两白银的租金,租下东交民巷北边玉河西岸的梁公府。

梁公府本是清康熙帝第七子爱新觉罗·允祜的宅邸——悖亲王府。根据清代爵位降等世袭的制度,到了其孙奕梁这辈,爵位已降为镇国公。英国公使馆基本沿用梁公府的建筑,只是新建了一座二层凯旋门形式的大门。

俄国使馆

Russian embassy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俄罗斯公使馆是东交民巷中最早的一处使馆。1727年,中俄签订了划分国界的《恰克图条约》。俄国正式在东交民巷设俄罗斯馆。俄罗斯馆位于玉河西岸,东交民巷路北,是后来俄国公使馆的雏形。

庚子之前,俄罗斯公使馆是纯中式布局,四个门,中央有大客厅,四周是厢房。《辛丑条约》签订后,俄罗斯借机侵占了周边的鸿胪寺、太医院和钦天监,扩建了新的俄罗斯公使馆。新俄罗斯公使馆拆除了大部份中国式的建筑,建起了包括公使馆主楼在内的5栋两层的俄式洋楼及3栋俄式平房。1959年底,最高检察院进驻原俄罗斯公使馆办公。如今,院内还保存着建于1732年的“圣玛利亚”教堂。

U.S emabssy

美国使馆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东交民巷商业化最成功的要数旧美国使馆了,现在改名叫前门23号。

这里汇集了享誉世界的餐饮品牌Shiro Matsu(日式料理),Agua(西班牙餐厅),Fez Bar(屋顶酒吧),Sadler(米其林二星级意大利餐厅),Maison Boulud(布鲁宫法餐厅,米其林二星级法餐厅)。百达翡丽世界顶级钟表品牌,选择这里设其在北京唯一店铺。在看得见天安门风景的房间,前门23号,号称见证和滋养中国形成新一代的精英意识和顶级的生活方式。

日本公使馆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日本公使馆最早设在东四六条的民房内。1884年7日,日本购买法国公使馆西侧的民宅加以改建。改建工程由日本第一代“四大建筑师”之一片山东熊主持。1885年5月开工,次年8月完工。图中的日本公使馆大门就是片山东熊设计的,大门采用拱券门形式,券顶以菊花纹样装饰。

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期间,日本公使馆并没有遭到损毁。不过,《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以旧馆地域狭小,不敷使用为由,占肃王府、詹事府及柴火栏一部分,兴建新馆。新公使馆由日本著名设计师真水英夫主持,1909年建成使用。因此,在东交民巷有两个日本公使馆。

圣米额尔教堂

Church of Saint-Michel

北京最值得去的胡同

圣米额尔教堂,又名台基厂天主堂,是北京城区最小的天主教堂。教堂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原属法国领事馆,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教堂内北侧是一座灰砖砌二层西式楼房,供神职人员居住。西部的圣堂为哥德式建筑,建于高台上,坐北朝南。圣堂南为两座锥形尖塔。东侧是一排民居平房。1902年,教堂刚刚落成。

其实东交民巷的历史记忆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讲述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

希望以后有时间,能够给大家讲述更多的关于东交民巷的故事。

留法北漂“小海龟”,爱旅行但路痴,爱美食但怕胖。

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暂时停下来,讲讲我的见闻,听听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