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按照车身受力情况来分,车子可以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那么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呢?

非承载式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一个刚性车架,也称为底盘大梁架。它的特点就是动力总成,也就是发动机、传送系统都是固定在车架上,车架通过前后悬架装置与车轮连接。这种车结构的车子平稳性高,安全性高,但是舒适性就会降低,常用在货车、客车和越野车上。

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刚性大,在发生碰撞时,可以吸收大部分冲击力,车厢变形小,可以对车身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这样的车型往往因为质量大,比较笨重,往往需要更好的驾驶技术来操控。

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承载式车身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车身和底架共同组成了车身本体的刚性空间结构。这种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车子整体外壳都是车身主要框架。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舒适性好,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好,且车身具有较大的抗弯曲和抗扭转的刚度。所以一般的轿车和SUV普遍用的都是承载式车身结构。

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通过承载式的框架结构图,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车的框架主要分为车头,A、B、C柱子,车尾,车顶和底盘这几个部位,这些都是承重部件,区别非承载式,它可以承受各种负荷。

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的来区分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前者整车皆为框架承重,然后把发动机往里一放;后者则是框架和发动机一体,且主要承重在底部大梁。

说完车身结构受力,我们再来简单看下我们常说的车身尺寸,倒底是怎么算的。

车高:轮胎触地面至车顶的距离。

前车宽:左后视镜到右后视镜的距离。

后车宽:左后叶子板到右后翼子板的距离。

轮距:两边轮胎的各自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车身总长:前保险杠到后保险之间的距离。

轴距:前轮轴心至后轮轴心之间的距离。

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承载式和非承载式车身的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