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走了,誰來了,進口車要降價了!

誰走了,誰來了,進口車要降價了!

北汽老大徐和誼怎麼也沒有想到,在他即將停船上岸的最後階段,關於北汽各方面的指責突然多了起來,導火索是李峰、蔡建軍等高管的離開,而觸發導火索的還是北汽自主版塊的萎靡不振,特別是在長安、廣汽等國企的自主版塊高歌猛進背景下,北汽顯得更加落魄,短板也就更為明顯。自主品牌拖了北汽的後腿僅僅是表象,更多的還是發展路徑浮於表面,缺少更多的落地。

有消息稱,北汽當年全套購買來了薩博技術和生產線,竟然因為技術無法攻克而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推出了不成熟產品,雖然外人無法得知上述說法是否屬實,但紳寶產品的競爭力不足多多少少說明了點問題,一天弄不明白可以,可這些年還沒有突破,就不是技術而是態度問題了,從根上說方法論就是錯的。眾泰靠一把尺子做出了月銷萬輛的產品,北汽真的沒什麼好辯駁的。

誰走了,誰來了,進口車要降價了!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北汽貪大求全是繞不開的話題,幾年前攤大餅式的收購與擴張,表面上是風光無限,可負債也是大幅攀升,好在上市了圈來了錢,否則真不知道北汽靠什麼過日子。有人會說,2025年北汽就不生產傳統能源汽車了,國內第一家喊出如此豪邁口號的車企,可見底氣十足。有這樣的雄心非常值得稱讚,可拿什麼實現呢,北汽新能源銷量是好,可產品全部集中在低端,對汽車消費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汽車消費在升級,小型和低端產品在一二線城市逐漸失寵,而新能源的重點市場就是一二線城市,如何化解矛盾呢,可行的方法只能讓各地全限行,為了北汽全國人民同奉獻,可能嗎?可見北汽還得從理想的外太空回到地面,好的產品不是喊出來的。

誰走了,誰來了,進口車要降價了!

和北汽人員流失面臨的輿論壓力不同,寶沃這幾天刷了汽車媒體人的屏,原因是剛剛履新寶沃營銷公司總經理的楊嵩找來了兩位幫手,都是汽車圈的老人,一位營銷成名,頭頂東風日產和東風雷諾的光環;一位是公關方面的悍將,江湖人稱“大俠”。

  • 熊毅,將擔任寶沃營銷公司常務副總。汽車營銷圈最年輕的“神話”。在離開東風系之前,熊毅在神龍公司、東風日產和東風雷諾三大公司工作了19年。

  • 霍靜,寶沃新任營銷公司市場總監。曾為日產在華的元老級員工,先後擔任日產、英菲尼迪品牌在華公關傳播負責人,並經歷了蔚來汽車北美供應鏈採購部門、拜騰北美公共關係部門負責人等職位。

無論這些自帶光環的管理者是否能讓寶沃銷量更上一層樓,但至少給外界傳達出一個要發展、找方法的態度。就如當下的造車新勢力們,能否造出車來另當別論,但我先把聲勢做足,混個臉熟。對於寶沃來說,銷量是其能否生存下來的唯一籌碼,而環顧四周全是餓狼一樣的對手,如果沒有點兒拿得出手的真傢伙前景堪憂。客觀來說,寶沃這幾年發展是成功的,目前的困難是自然規律使然,如果說失誤就是之前人員調整太急迫了,導致後面一系列的問題。當然產品是最關鍵的,推出一款爆款產品才是目前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營銷策略更多是將產品優勢放大。其實,面臨困境的還有海馬、江淮等車企,既要面對產品力的不如意,又要面對四周強敵環顧的局面,還有時不待我的市場變化,不是一個“愁”字能解決的。

誰走了,誰來了,進口車要降價了!

當然最近鬧心的還有林肯、JEEP、奔馳、寶馬、英菲尼迪,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原因,這些車企旗下原產美國的車都面臨售價上漲的不利局面。面對中國這麼好的市場,想想即將漲起來的售價,相信這些車企老闆肯定在牙疼,如果他們有投票權,肯定全票否決,誰和大把的利潤過不去呢。話又說回來,對這些車企影響真的大嗎,其實挺難說的,一來可以通過降低利潤來削弱關稅上漲帶來的售價上漲幅度;二來價格敏感的主要是入門豪華車購買者,那些上百萬車型買主對價格不怎麼在意,而這些進口車中入門豪華車不多。當然,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既然有不好的方面,自然也有好的方面,就是讓對手們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機會多、鬥志猛,就看誰能把握住了。


好消息是合資車企股比要放開了,而且要降關稅,進口車乃至國產車都將迎來一波降價潮,準備買進口車可以等等,也許貿易戰只是口水戰了。

誰走了,誰來了,進口車要降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