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均成立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或可直接投資股市,會顛覆當前的銀行理財產品嗎?

陸科民


截至11月26日,包括中農工建四大行在內的主要商業銀行均已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據中國基金報,四大行合計出資不超過530億元,招商銀行、北京銀行、交通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等15家商業銀行合計最高出資達1140億。

理財子公司是銀行理財一個新的玩法,早在9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就提到:銀行通過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後,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間接投資股票。在10月19日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當中重申了一點。

什麼意思?

銀行業務分為兩大塊,一是表內,即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這是銀行傳統業務;另一個是表外,即銀行理財,也就是銀行代理客戶理財的一種方式。過去幾年銀行理財業務蓬勃發展,理財規模從2012年的5.58萬億增加到2016年末的33.64萬億。

銀行理財即通過其龐大的資源、信譽優勢代理客戶理財,一般是固收類理財,原來的投資門檻是5萬元,現在降到了1萬,銀行資管部門將數以萬計的資金投資到債券、或其他金融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當中(券商、信託、保險、基金子公司)。

原來的銀行理財業務存在幾大缺陷:

1、門檻比較高,最低5萬起投,不適合普通老百姓的閒錢理財;

2、銀行理財資金不能進入股市,只能通過銀行委外或者股票配資的方式間接入市;

3、銀行理財普遍存在剛性兌付,即承諾給客戶保底,一旦投資出現風險,壞的情況將出發生連鎖反應。

4、銀行理財的管理比較混亂,在今年資產新規出臺之前一直缺乏有效的監管,更像是一個“不守規矩”的孩子。

今年下半年開始,銀行理財業務發生很大的變化,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定了銀行理財公開募集的資金可以直接投資於股市,同時相比之前1萬元的門檻,這次的新規將理財子公司銷售門檻降到零。

這意味著銀行間接獲得公募基金的“牌照”,通過公開募集資金然後投資於股市等資產,有如下影響:

1、對現有的公募基金是一大利空,意味著他們多了一批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眾所周知,在銀行的認知度和信譽度方面,銀行肯定更具有優勢。而原來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的方式先購買公募基金的產品,然後公募基金將資金投資於股市等。

2、增加了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便捷性,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末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元,7月末為21.97萬億元, 8月末為22.32萬億元。

3、改善市場上的投資者結構,現在A股市場上交易者絕大多數都是散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成立意味著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實力越來越壯大,散戶的資金交給了更加專業的投資者。

不過必須得承認,理財子公司短期內雖然給資金入市打開了一扇門,但是並不見得就有大筆的資金入市,原因在於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固收,客戶多是穩健型投資者,股市雖然收益高,但風險也大,銀行未必願意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風險。

其次,相比公募基金等傳統專業投資者而言,銀行投資方面的人員、經驗都比較欠缺,過往的投資方式主要是通過委外等方式藉助其他金融機構的專業優勢入市,現在路是修好了,能不能走,敢不敢是一大問題,因此短期來說對股市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小白讀財經


不太容易顛覆,其實這種變化是為了打破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讓商業銀行迴歸經營本源,明確主體責任,同時豐富銀行產品而設計的。

本來銀行的經營目標主要是存貸和結算,順便做點會計核算的工作就行了。但是,現在的商業銀行似乎已經變了味道,為了追求逐年增高的利潤指標,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在努力的做中間業務,如代銷保險,基金,或者收單等業務。

而在銀行中有的看似正常理財業務其實是銀行最不擅長的業務。為什麼?因為銀行的經營範圍只有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交易可以投資,不可以投資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股權,那麼銀行募集理財拿出成本支付收益得掙錢,而債券市場還算可以,銀行間市場貨幣市場等收益不高,何況還有發行費用等等。於是有了通道業務,不過在之前已被監管方封殺。

那麼銀行發行理財名義上就承擔著用銀行的信譽做的擔保,保證兌付,這樣對風險收益比和突出理財實質甚至銀行自身的業務風險都是不利的。再加上不能投股市和股權,那麼還不如干脆直接成立理財子公司,把理財產品的開發和投資都接過去,銀行開開心心的做代銷吧,這樣責任主體變成理財子公司,做事認真了,但承擔的風險和責任是按產品分別承擔的,包括風控措施。也就沒有剛兌的實質了,這樣的確有利於銀行理財的健康發展。


張小帥說理財


目前包括中農建工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18家銀行公告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

其實,以獨立公司的形式將資管業務與銀行信貸、儲蓄等業務分離,既迴歸了資管業務的本源,也有助於投資者樹立風險自擔的理念,切實推動剛性兌付的打破,在此背景下,《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當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

基於合規的要求,商業銀行開始密集設立理財子公司。

互聯網資管新規發佈之後,互聯網平臺的理財產品發行的渠道被切斷,只能做一些持牌代銷業務。所以,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競爭者是信託、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機構,而非互聯網平臺。與信託等機構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攜渠道、品牌、客戶等優勢,會首先在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定期理財產品領域帶來洗牌效應,反過來也會倒逼信託等機構加大產品創新,強化產品的差異化和錯位競爭,從行業的角度看,有利於加速推動更加多元化理財產品體系的搭建和形成。

此外,理財子公司的入局,在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也會凸顯第三方渠道的流量和入口價值,屆時,各理財產品發行機構與具備代銷資質的互聯網流量巨頭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


薛洪言


昨天晚上,工、農、中、建等四大行紛紛發出公告,成立了理財產品子公司,四大行合計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這個資金在日後可以直接投資股票,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做一些試探性的產品嚐試性的投入股市,然後觀察效果會是一個什麼情況,如果運作效率高的,估計後續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到理財產品中去,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有差不多20萬億,如果這些資金全部進到股市,那對A股來說將可能再產生一個人造牛市。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市,可謂是制度性的一次嘗試,這個裡面的關鍵環節還是看風險控制等環節的有效性,如果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穩定而且高的話,對我們國家財富分配會是一個重大變革,現在大家都在買房子租房獲得收益,未來銀行理財產品進入股市能給投資人帶來穩定回報的話,場外大規模的資金估計都會湧入理財市場,銀行的生意就火了,那時候炒房的人就沒現在這麼多了。

可謂是一次財富大遷移,與現在的理財產品的收益將不在一個級別,也一定會顛覆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


春意萌生


就目前的大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可能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的理財慾望了,再加上通貨膨脹的每年增加,理財的收益其實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只不過是一個變向減少損失的措施!但是四大行的理財子公司能夠直接參與股市的投資,從另一方面來看是打開了一個新篇章的!

簡單的說就是四大行的優質理財產品,並且是可投股票市場的理財產品來搶一些基金飯碗了。不斷能讓許多不懂投資股票的投資者有資金的去處,並且更安全更可靠!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長期資金進入四大行的產品之中,也是非常有保障的一種舉措!不過不論銀行理財產品如何轉型,從客群偏好看,未來產品仍以穩健安全為主,所制定的產品轉型大方向還是類貨基和偏固收類資產!

所以一定會顛覆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理財產品,並且未來有著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最後想說的是自己開的市場,自己進入,能不賺嗎?長遠來看利好股市,增強信心!

當然,如果大家手中持有股票已經被套,不懂解套,不懂走勢,不懂操作,都可以一同探討,本人看到定當鼎力相助,為大家答疑解惑。若想了解更多股市操作策略,請關注筆者公眾平臺:李明辰 為您指明股市方向!


銘俞財經


就目前的大部分銀行理財模式可能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的理財慾望了,再加上通貨膨脹的每年增加,理財的收益其實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只不過是一個變向減少損失的措施!但是四大行的理財子公司能夠直接參與股市的投資,從另一方面來看是打開了一個新篇章的!


簡單的說就是四大行的優質理財產品,並且是可投股票市場的理財產品來搶一些基金飯碗了。不斷能讓許多不懂投資股票的投資者有資金的去處,並且更安全更可靠!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優質長期資金進入四大行的產品之中,也是非常有保障的一種舉措!不過不論銀行理財產品如何轉型,從客群偏好看,未來產品仍以穩健安全為主,所制定的產品轉型大方向還是類貨基和偏固收類資產!


所以一定會顛覆目前市面上的所有理財產品,並且未來有著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最後想說的是自己開的市場,自己進入,能不賺嗎?長遠來看利好股市,增強信心!

看完記得給個贊哦,謝謝!


琅琊榜首張大仙


1.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可以投資股市和會投資股市是兩個概念,會投資股市和能有大量的資金投資股市又是兩個概念。


2.現在市場上有眾多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如果與基金公司或私募相比,投資股市的銀行理財產品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人們會購買這些投資股市的理財產品嗎?而且目前市場上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就那麼多,銀行理財公司也只能挖人來管理投資股市的理財,這些基金經理的業績會因為跳槽而有質的飛躍嗎?我看難。

3.除非投資股市的銀行理財都做成封閉式的,一年甚至三年開放一次,這樣才能管理人有時間和精力來做好長期投資以穿越牛熊。不過,好像不太現實。畢竟,大家最喜歡的理財產品其實是貨幣基金,可以隨時贖回,一年期的理財都很少買,還有多少人會去買一年期的投資股市的銀行理財呢?


司南立冬


11月15和11月16日,中行、建行分別出具公告,分別擬出資不超100億元、150億元投資設立中國銀行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26日,工商銀行發佈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160億元,發起設立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同日,農業銀行公告表示,將成立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為農業銀行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為不超過人民幣120億元。

至此,中行、建行、農行、工行四家國有大行均計劃設立理財子公司。

10月19日,《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將對22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非保本)產生深遠影響,其中包含多項利好政策,包括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監管上完全對標公募基金;不設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銷售渠道放鬆,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既可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也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有利於銀行理財的線上化;非標債權投資取消了不超過銀行表內總資產的4%的限制;允許理財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合作;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分級理財產品。

這裡面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允許投資股票,一個是4%的非標債券投資限制,這樣一來,就相當於釋放了銀行的力量,對銀行的投資行為進行了鬆綁

但是並不會對銀行目前的理財產品構成衝擊甚至是顛覆,因為不同需求的人對應的是不同等級的風險,目前銀行銷售的很多股票類的理財產品都是一些基金產品,屬於代售部分。可是一旦鬆綁以後,銀行就可以自己做了,減少了中間環節。銀行銷售的理財種類不會有太大變化,只不過是以前投資類的都是來自於基金等,以後會直接來源於銀行自己的理財公司。

此舉豐富了銀行的操作空間,豐富了理財產品的種類。增強了銀行對於市場的把控能力,打破了銀行剛性兌付的認知,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沒有太大影響。


以股易金


這是公眾融資剛性兌付的必然趨勢,銀行開始進行更明確的分工,更專業的人專業的事,通過理財獲得的融資應該得到更理想的收益來應對激烈競爭的手段,目前銀行將保險,理財,投行都單獨設立子公司這種做法就是為了應對未來公眾對投資預期收益值隨經濟形勢好轉提出更高的需求,並未銀行的經營屬性。


凡靜山


主體責任不同,不存在顛覆的可能。實際上是資金體外循環的現實具體表現。替代的是互金及P2P,以及影子銀行業務。從風控能力角度來看,這個業務值得一試。從監管角度來看,雖未入表,但也能隨時掌握數據,也算好事。未來金融開放是趨勢,現在增強傳統銀行業的投資能力也是轉型的必然。至於會出現什麼樣的新問題,留給市場去檢驗。其實道德風險是最大的不確定性,但也不能因此就不改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