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天價片酬:「億元」狂歡的背後是「提線人偶」

短短几年,我國影視產業呈“井噴之勢”,一部流量電視劇可以瞬間搶佔話題頭條,一時人們街談巷議。

但是空前繁榮的背後,是一灘汙泥,雜草叢生,競相生長,圈地搶佔“養分”,真正益於人的”作物“生長遭到擠兌,無異於生態退化。

最近時日,問題紛至沓來,先有“天價片酬”後有“陰陽合同”,號稱投資過億的電視劇,明星就拿走80%,2016年的鐘漢良在《一路繁華相送》中拿走5000萬,周迅在《如懿傳》中拿走5400萬,孫儷在《羋月傳》中拿走6000萬,楊穎在《孤芳不自賞》中拿走8000萬,再到後來曝出的范冰冰4天6000萬,鹿晗報價1億等,好不誇張。

但是,他們是否值這個價就要打上大大的問號。這也被人們所一直詬病。

“天價片酬”其實是資本逐利的遊戲,影視行業市場競爭激烈,每年的電視劇產量都在15000集左右,有資質的製作公司也有12000多家,要想在市場分得一塊肉,就要佔據流量的風口趁勢收割一波韭菜。與其沉澱下來打造一部好作品,不如尋求捷徑,搶ip,搶流量明星。資本需要的不是你的演技,而是需要你自帶的流量,也就是粉絲,粉絲消費根本不愁流量變現。

另外一方面,視頻網站和電視臺在這之中呈推波助瀾之勢,中國加緊對版權市場的監管之後,意圖打造流量平臺,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銀購置影視版權,來黏住用戶,片方也瞄準這個“宰大頭”的機會,坐地起價,價高者得。同時,為了宣傳,平臺暗地裡刷流量、刷收視率、“某某電視劇,首日破億”,吸引大眾。電視臺也會推出綜藝節目,反推電視劇畸形的片酬。

但這埋下的禍端是誇大明星效應,明星背後的經紀公司,可以對外宣傳,“明星帶來了多少流量”,將其完美包裝,等待片方來尋,待價而沽。

等到下一輪市場份額的到來,片方只能用更高的價格簽下明星,為了更多的收益,也繼續抬高明星的身價,以更高的價格賣給視頻網站或者電視臺。

一線明星的身價暴漲,導致片酬整體水漲船高,明星之間也相互攀比,你叫價1億,我就叫價1.2億,我不能輸給你

片方、經紀公司和影視平臺的激烈競爭和三方抬槓,造就了明星的“天價片酬”,而明星是資本的“提線人偶”。

在這場資本逐利中,傳統電視臺難以與資本巨頭較量,必定開始反擊,而這是之後的事情了。

我們再回到明星片酬這個問題,明星“天價片酬”,有沒有問題?

有人說天價片酬是市場的選擇。明星靠著付出成就了流量,在劇中的貢獻也很大,理應獲得高片酬。但是,問題在畸形片酬嚮明星的聚攏效應,弱化了編劇、後期的投入,怎麼拍出優質電視劇?結果就是“抄襲”“五毛特效”等亂象橫生,“高投資低分作”遍地都是,一些明星也心中無數,沒有掂量自己,目中無人又無藝德,“摳像劇”“替身劇”層出不窮,“逃稅避稅”現象嚴重,比如不久前崔永元炮轟的某明星。這是一個健康的市場嗎?帶來了多少優質內容?文化繁榮了嗎?

我們看到的只是越來越浮躁的文化行業,文化會影響社會的價值取向,整個社會也會越來越浮躁。

過去,其實有史為鑑,唐朝可謂是伶人的黃金時代,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伶人們揚眉吐氣,也爭相受賄,朝廷日益腐敗。當然這位皇帝下場很慘,歐陽修說”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哀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現在雖然不同於過去,過去是伶人位居權貴,而現在明星只是資本的”提線人偶“,明星遠沒有禍及朝廷那個影響力,但是破壞市場卻急需審視。

從根本上來看,明星”天價片酬“非但不是市場的選擇,而是市場失控的表現,現在不僅需要政府幹預,而是必須矯正。

政府矯正僅僅針對明星是沒有用的,而要突破圍著明星為中心的資本怪象;僅僅是廣電管理部門和電視臺也是不行的,企業的自律和網民的思考必不可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抑制明星”天價片酬“是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

本文源自古嶽老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