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天价片酬:“亿元”狂欢的背后是“提线人偶”

短短几年,我国影视产业呈“井喷之势”,一部流量电视剧可以瞬间抢占话题头条,一时人们街谈巷议。

但是空前繁荣的背后,是一滩污泥,杂草丛生,竞相生长,圈地抢占“养分”,真正益于人的”作物“生长遭到挤兑,无异于生态退化。

最近时日,问题纷至沓来,先有“天价片酬”后有“阴阳合同”,号称投资过亿的电视剧,明星就拿走80%,2016年的钟汉良在《一路繁华相送》中拿走5000万,周迅在《如懿传》中拿走5400万,孙俪在《芈月传》中拿走6000万,杨颖在《孤芳不自赏》中拿走8000万,再到后来曝出的范冰冰4天6000万,鹿晗报价1亿等,好不夸张。

但是,他们是否值这个价就要打上大大的问号。这也被人们所一直诟病。

“天价片酬”其实是资本逐利的游戏,影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每年的电视剧产量都在15000集左右,有资质的制作公司也有12000多家,要想在市场分得一块肉,就要占据流量的风口趁势收割一波韭菜。与其沉淀下来打造一部好作品,不如寻求捷径,抢ip,抢流量明星。资本需要的不是你的演技,而是需要你自带的流量,也就是粉丝,粉丝消费根本不愁流量变现。

另外一方面,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在这之中呈推波助澜之势,中国加紧对版权市场的监管之后,意图打造流量平台,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银购置影视版权,来黏住用户,片方也瞄准这个“宰大头”的机会,坐地起价,价高者得。同时,为了宣传,平台暗地里刷流量、刷收视率、“某某电视剧,首日破亿”,吸引大众。电视台也会推出综艺节目,反推电视剧畸形的片酬。

但这埋下的祸端是夸大明星效应,明星背后的经纪公司,可以对外宣传,“明星带来了多少流量”,将其完美包装,等待片方来寻,待价而沽。

等到下一轮市场份额的到来,片方只能用更高的价格签下明星,为了更多的收益,也继续抬高明星的身价,以更高的价格卖给视频网站或者电视台。

一线明星的身价暴涨,导致片酬整体水涨船高,明星之间也相互攀比,你叫价1亿,我就叫价1.2亿,我不能输给你

片方、经纪公司和影视平台的激烈竞争和三方抬杠,造就了明星的“天价片酬”,而明星是资本的“提线人偶”。

在这场资本逐利中,传统电视台难以与资本巨头较量,必定开始反击,而这是之后的事情了。

我们再回到明星片酬这个问题,明星“天价片酬”,有没有问题?

有人说天价片酬是市场的选择。明星靠着付出成就了流量,在剧中的贡献也很大,理应获得高片酬。但是,问题在畸形片酬向明星的聚拢效应,弱化了编剧、后期的投入,怎么拍出优质电视剧?结果就是“抄袭”“五毛特效”等乱象横生,“高投资低分作”遍地都是,一些明星也心中无数,没有掂量自己,目中无人又无艺德,“抠像剧”“替身剧”层出不穷,“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不久前崔永元炮轰的某明星。这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吗?带来了多少优质内容?文化繁荣了吗?

我们看到的只是越来越浮躁的文化行业,文化会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浮躁。

过去,其实有史为鉴,唐朝可谓是伶人的黄金时代,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伶人们扬眉吐气,也争相受贿,朝廷日益腐败。当然这位皇帝下场很惨,欧阳修说”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哀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现在虽然不同于过去,过去是伶人位居权贵,而现在明星只是资本的”提线人偶“,明星远没有祸及朝廷那个影响力,但是破坏市场却急需审视。

从根本上来看,明星”天价片酬“非但不是市场的选择,而是市场失控的表现,现在不仅需要政府干预,而是必须矫正。

政府矫正仅仅针对明星是没有用的,而要突破围着明星为中心的资本怪象;仅仅是广电管理部门和电视台也是不行的,企业的自律和网民的思考必不可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抑制明星”天价片酬“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源自古岳老师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