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民企的空間不多了

中國仍是一個處於轉型期的國家。轉型的意思就是,一切皆有可變,不確定性是為底色。

留给民企的空间不多了

在接連多日的鋪墊後,馬雲在教師節正式宣佈“退休”。

當天迎來54歲生日的馬雲,可謂正當壯年,名氣也如日中天,他早早選擇急流勇退,自然令人不解。

“我靜下來,公司就會靜下來。”這個擅長打太極拳的首富,或許又悟出了新的道。

留给民企的空间不多了

風暴急旋而至,作為同行大廠的騰訊也深陷其中。

據媒體報道,今年二季報,騰訊經營利潤環比大幅下滑約30%、每股盈利環比下降23%。騰訊對此解釋稱,監管部門對遊戲版號的凍結影響了變現,並安慰市場凍結是暫時的。

很快又遭到一記政策重擊: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對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遊戲時間。這意味著,行業將雪上加霜。

儘管遊戲收入在騰訊營收中的佔比近年來持續下降,但貢獻的利潤仍佔騰訊利潤的絕大多數。行業監管今年以來持續收緊,無疑是導致騰訊業績和股價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有分析更認為,騰訊遊戲業務,屬於強監管領域,整個行業由於主力消費人群為未成年人,過去十幾年爭議不斷,政府監管機制、政策變化對行業影響一直很大。其他核心業務,如通信社交和內容,也是監管政策最不確定、風險最高的生意。

看完了脆弱的民企巨頭,再看看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國有企業。

一個字:形勢喜人。

7月12日,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介紹2018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

6月,國企實現利潤2018.8億元,同比增長26.4%,創下歷史紀錄。今年3月,國企已經創下1600多億的歷史高點紀錄。

2018年上半年,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1%,17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20%,43家企業收入增幅超過10%;實現利潤8877.9億元,同比增長23%,有37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20%,5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

留给民企的空间不多了

所有這一切,讓人得出一個結論,控制型經濟形態在強化。

控制型經濟形態強化中,滴滴與政策、頭條與政策、P2P與政策、區塊鏈與政策等等出現了摩擦,創業項目野蠻生長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低頭創業的人,必須得抬頭看天,讀懂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