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爆炸、交通擁堵,大城市出路在哪?這家巨頭提供了解決方案

人口爆炸、交通擁堵,大城市出路在哪?這家巨頭提供瞭解決方案

運營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和運營一座城市有著相通之處,如今,中國的科技巨頭正在通過智慧化賦能,幫助城市的管理者們運營好城市,這也成為科技巨頭們競逐的新戰場,誰能佔據制高點?

100 多年來人們對未來城市的種種幻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上世紀 70 年代,底特律就曾嘗試用數學的方式來為城市規劃提供依據,也為 80 年代 IBM 的智慧星球計劃以及微軟的「城市計算」體系提供了啟迪。

在雲計算成為科技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後,雲+AI 構建城市智能的思路開始興起。現在,全世界的科技巨頭都把「城市」這個古老又新潮的東西變成了揮灑野心的試驗場,德勤一份報告稱,全球範圍內,已啟動或正在建設的智慧城市項目已經超過了 1000 個,中國佔據了其中一半。

不同於文學和影視作品中那些帶著賽博朋克色彩的烏托邦,這一次,資本與技術正在城市的毛細血管中構築著新的形態。

1、先行者的足跡與迷失

聯合國此前曾預測,到 2030 年,全球 60%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中,而三分之一的人會居住在至少 50 萬居民的城市中。按照聯合國對智慧城市的定義,他們相信技術可以使城市變得更高效,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確保城市的宜居性。

作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歐洲和美國在本世紀初創造了一批由傳感器構築的智慧城市「古典模型」,通過為基礎設施加裝傳感器,城市被賦予了更多的科技感,但這些改造往往只侷限於一些科技化的功能,不同場景互相沒能打通,數據也無法沉澱,難以形成影響整個城市的網狀體。

西班牙桑坦德,這個只有 18 萬居民的小鎮被稱作「傳感器之城」,25000 個用於測量光線、噪音、碳排放量、溼度、溫度及壓力的傳感器遍佈於城市的建築物和路燈,路邊則對應著磁傳感器,用於監測道路和停車狀況,甚至公交車也集成了傳感器,來反饋運營狀況。

在美國洛杉磯,飛利浦主導的 City Touch 系統使得當地市政府可以控制路燈,他們在每臺路燈上集成了移動芯片,確保其可接入網絡,形成龐大的雲照明系統,以實現遠程控制、監控狀態及耗電量等操作。

最具知名度的則是 IBM 在 2008 年拋出的「智慧星球」計劃,按他們的理解,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數據化的社會,數據迅速積累起來之後,全社會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從海量數據中獲取價值——在十年前,這是個頗具前瞻性的理念。

IBM 的計劃在新加坡收穫了成功,他們與當地交通管理部門合作,通過對地面交通情況的分析,對交通信號燈進行了動態調整,顯著改善了交通堵塞。但類似項目在後續推廣中遇到了困難,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他們首先需要斥資購買 IBM 的機器和軟件,後續的運營則意味著更加高昂的成本,這讓城市管理者們都望而卻步。

由於信息安全方面的原因,IBM 的計劃同樣在中國折戟,而這並非個例——北美科技巨頭的智慧城市方案雖然推出很早,但在中國市場的進展速度並不快。

除了安全方面的考慮,由於中國城市普遍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薄弱、服務體系複雜,信息孤島嚴重,加之移動互聯網催生了城市人口生活方式的快速迭代,急切需要本土科技企業設計出更符合中國特點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特別是當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時代到來,國內的科技公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反而走在國際前沿,這些都昭示著,屬於國內科技新勢力的上場機會到了。

人口爆炸、交通擁堵,大城市出路在哪?這家巨頭提供瞭解決方案

2、PATH 以不同模式跑馬圈地

近日,2018(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在深圳市會展中心開幕,中國平安首次系統化公開展示國內首個「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這個名為平安智慧城的項目,依託智能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科技四大核心技術,利用 1 套「智慧城市雲」平臺,集成平安全球領先的創新科技,支撐 N 個智慧城市板塊。

在創立 30 年之後,這家老牌金融巨頭正在以一個更具科技感的新面目面向公眾,而在內部,平安智慧城成為了與「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並行的五大業務生態圈之一,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而在中國——這個擁有 13 個超大城市的國家,政府也對智慧城市的建設給予了更多政策與投資支持。平安的先見之明,也意味著,科技巨頭們的新風口來了。

最新的數據顯示,包括 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和 83%的地級城市在內的總計超過 500 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而這之中的大部分都被劃入了大型科技公司的智慧城市版圖。由於創業公司難以駕馭這樣的大項目,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被留給了少數科技巨頭。

相比世紀初歐美國家對智慧城市的初步探索,科技巨頭們在中國面臨著更加複雜的情況,比如豐富的人口、迅速的城市化進程、複雜的服務體系以及差異巨大、又在快速迭代的生活方式。

2016 年,阿里雲提出了 ET 城市大腦的構想——通過架設大量城市傳感系統,利用超算平臺全局化處理數據,讓 AI 主動判斷和干預城市運行,從而提升城市效率。最初從交通切入,比如干預路口信號燈,從而減少整體通行時間,隨後,將進一步深入到醫療和治安等領域。

阿里系公司螞蟻金服則基於移動支付、信用體系和電商平臺積累的經驗,強調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連接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

華為則在去年提出了與阿里雲類似的「智慧城市神經系統——城市運營中心(IOC)」概念,聚焦於運用通信技術蒐集、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其特色就在於軟硬件基礎設施的整合能力。

而阿里的老對手騰訊更偏好快速落地的項目——依靠強大的社交應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聯網數據處理能力,他們在微信這個超級平臺中完成了智慧政務的集成,並從廣東大本營開始一步步向全國輻射。目前,國內已有超過 5000 個政務項目被集中到了微信上。

馬化騰親自站臺的「騰訊乘車碼」則是騰訊智慧城市佈局中的代表性業務,從公交、地鐵、到城際鐵路,騰訊在搭建覆蓋整個交通脈絡的「0-1-3-5-7」騰訊智慧交通( 0 公里:停車場無感支付;1 公里:共享單車;3 公里:乘車碼乘公交;5 公里:滴滴打車;7 公里:乘車碼乘地鐵;城際:微信支付接入 12306) ,佈局日漸清晰。

中國平安則採取了另一種思路搭建智慧城市,憑藉過去幾十年在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兩大領域的經驗積累,平安深度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將創新科技全面運用到金融、醫療、交通、房產、政府等各個領域,服務好從政務到產業乃至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孵化出專攻智慧城市領域規劃、建設與運營的「平安智慧城」。

人口爆炸、交通擁堵,大城市出路在哪?這家巨頭提供瞭解決方案

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說,「我們做智慧城市主要是做好場景和服務,同時引入金融、健康醫療服務所積累的能力。通過場景的服務去構建生態,最後還是回到平安的兩個聚焦點。一個是金融資產,一個是醫療健康。」

如果把這幾家排頭兵進行橫向對比,阿里和騰訊作為典型的互聯網巨頭,打法更像空軍,他們以自身龐大的 C 端用戶數量為突破口,將目光集中在了相對容易攻破、和用戶的交互也更加高頻的公共交通領域,華為的軟硬結合策略則顯示了這是一家主打硬件和 IT 架構的公司,而非平臺型和數據型公司。

平安更像空軍和陸軍的結合,既擁有龐大用戶基數,也善於協調不同產業實體,地面作戰能力不容小覷,在策略上,平安注重更加攸關民生,更難以信息化、智能化的領域,即財政和醫療健康領域——這是每一個城市的兩大支柱,但由於涉及制度重構和資源分配,也恰恰是難啃的硬骨頭。

這時候,大型集團的優勢開始顯現——平安旗下眾多子公司早已為平安智慧城積累了足夠豐富的技術與場景。

以平安好醫生為例,近 2 億的龐大用戶量成為平安醫療 AI 技術最佳應用場景。在平安已經推出的智能輔助診療系統中,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平安可以把用戶的數據開放給醫生,減少重複問診,併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這對於醫療系統的效率提升至關重要。

同時,平安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正在大力推進「智慧財政」的企業,通過智慧財政項目,面向省市不同層級政府的廣義財政、國資智能管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同樣,在信貸業務中應用成熟的人臉識別技術,現在被用在了深圳、肇慶等地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刷臉核身環節。在深圳市研究生考試中,通過平安智慧考試系統中的人臉識別技術,使考生在線完成證件照採集和繳費,線下考試入場刷臉核身,考生人臉驗證通過率為 99.564%,一次平均一秒通過。而在深圳的智慧口岸項目裡,人臉識別同樣被用來協助機場全流程重點部署監控潛在風險人員,提升深圳機場防暴安檢能力。

可見,以平安、阿里、騰訊和華為為代表「PATH」成為了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四種主流模式。而具有深厚金融行業沉澱的平安,基因最不同於其他三家,於是,其選擇的切入口和發展道路,也明顯有別於其他對手,但這也許反而有利於佔據智慧城市這一科技公司新戰場的制高點。

3、在深水區啃「硬骨頭」

從市政管理 IT 化起步,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在進入深水區。相對於比較淺層、容易入手的支付、公交和停車場領域的效率提升,依靠強大的用戶量勢能就能推動,而以醫療、財政和金融為代表的城市乃至社會的命脈,其實相比吃喝玩樂更需要效率提升,但也更難提升,這成為了所有玩家將要面對的攻堅戰。

科技企業角逐的主賽場也隨之發生變化——從娛樂、餐飲下沉到人類生活的深水區,這就意味著科技企業要真正用前沿技術和數據重塑財稅、商業、交通、教育、醫療。

過去,互聯網公司善於完成「連接」的任務,比如讓市民可以在線查詢、填表和申報,這只是第一步,遠不算達到智慧的程度,到了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時代,對於國計民生領域的效率提升,除了搭建平臺,還需要改進工作流程,消除信息孤島,真正用數據和人工智能去引導行業的效率提升,並管理好風險。

毫無疑問,深水區裡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恰恰都在平安的能力範圍內,無論是財稅金融還是醫療健康,都與平安的主業緊密結合。依託科技金融+綜合城市服務業態,平安智慧城在覆蓋能力和線下執行能力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適合構建全方位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相比於互聯網公司憑空構建與自身主業無關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平安可以快速依託已有的業務基礎,在政務、財稅、醫療、交通、教育等大量真實城市模塊中加速前沿科技的佈局。

一個創新項目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戰略決心和投入力度,目前,平安正在拿重資源投入智慧城,據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透露,平安每年拿出收入的 1%投入科技研發,僅 2017 年就拿出了 100 億做科技研發。而這些科技創新的成果,將在平安智慧城得到全面應用。

人口爆炸、交通擁堵,大城市出路在哪?這家巨頭提供瞭解決方案

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

而在技術和人才方面,平安同樣底氣十足。這家大型集團擁有 22000 個工程師及研發人員,遠勝於多數科技巨頭,其中,僅僅是在智慧城項目上的工作人員就超過 5000 名,其中 2000 名分佈在平安的智慧城市事業部,另外 3000 人則是在子公司平安科技,從事智慧城市研發。平安已經在智能認知、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科技等科技領域已經建立了全球領先優勢,申請專利數量已達 6000 多項,居國內金融業第一。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是運轉在數據之上的城市,而每一個城市從醫療到金融、財政、社保和政務,涉及的敏感性數據異常豐富,一旦洩露,風險極大,危害不亞於斷電斷水,而平安擁有金融級別的數據安全能力,足以提供安全保障。

這也是為何,平安能在智慧城市的深水區,突破迅猛。

平安推出了公共資產負債管理系統、扶貧監督系統、預測機器人與融資服務平臺四個標準化產品,分別對應城市財政管理中資產負債管理弱、資金缺乏全流程管控、財政規劃缺乏數據支撐及融資成本高四個核心痛點。

要知道,地方上不同機構的資產和負債信息並不透明,資金缺乏全流程管控,融資成本也居高不下,一直是地方政府極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而這恰恰也是平安所擅長的,平安在南寧上線了南寧智慧財政平臺,幫助南寧市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高效地對接金融機構,拓寬了南寧市的融資渠道,也提高了融資效率,累計掛牌項目總金額達到了 292.64 億元,已完成競價項目 237.24 億元,累計為南寧市國有企業直接節約融資成本超過 1.4 億元。

而在智慧醫療板塊,平安醫療科技、醫保科技與平安好醫生組成了三個最具代表性的拳頭產品。其中,平安醫療科技旗下智能醫療平臺已經實現簽約合作落地醫療機構近 100 家,月掃描影像 100 萬張。在此前與重慶市衛計委、深圳市衛計委的合作中,智能醫療平臺可以提前一週預測流行病發病情況,慢病篩查準確率超過 90%,大幅提高了篩查效率。

此外,平安醫保科技旗下的智慧醫保已經覆蓋了深圳 1300 多萬的參保人群。而在廈門,通過一體化風控,顯著減少了 10%的藥品浪費,使醫療費用增速減緩了 17%,欺詐、濫用和浪費現象得到了遏制。

可見,經過長期的技術與經驗積累,平安智慧城以「1+N」的立方體形式正式推出,即一套智慧城市雲平臺,支撐 N 個智慧城市塊,而這一切的內核,是平安在向城市管理輸出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資源對接能力,憑藉這些能力,平安正在從城市的大動脈中勾勒一個嶄新的智慧版圖。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比我們想象得更快。

- END -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 techfinsight

關注大公司的微小變化,以及其關乎全局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