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八景」每一景你都不容錯過!


華嶽仙掌第一景,仙掌崖在華山東峰,是指東石峰的面東崖壁。大自然的風剝雨蝕在崖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紋,高數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動逼真;人稱華嶽仙掌。因它的廳瑰壯觀,被列為陝西有名的“關中八景”第一景。華嶽仙掌最宜從遠處觀賞。進潼關入陝西眺望秦嶺,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每逢晴朗的早晨,掌印如鍍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壯麗,觀賞者無不歎為觀止。登山途中在蒼龍嶺,五雲峰等 處也可近觀仙掌,但效果不如遠觀。

驪山晚照光明現,驪山位於陝西臨潼區城南,西距西安市25公里。是秦嶺東端的一個支脈,海拔800米,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系秦嶺山脈一個支峰,最高峰仁宗廟海拔1256米。“驪”在古漢語裡是黑色駿馬的意思。山上有兩峰,稱東繡嶺和西繡嶺,均滿披青松翠柏,鬱郁蒼蒼。每當夕陽西下,雲霞滿天,蒼山繡嶺塗上萬道紅霞,景色嫵媚動人,酷似一匹“火焰駒”,因此,這一美景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驪山晚照”。

灞柳風雪撲滿面,灞河是發源於秦嶺藍谷的一條河,橫貫西安東部,向北注入渭河。早在秦漢時,人們就在灞河兩岸築堤植柳,陽春時節,柳絮隨風飄舞,好象冬日雪花飛揚。唐朝時,在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與好友東去,多在這裡分手,有的還折柳相贈,唐時就有“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的風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因此,曾將此橋叫“銷魂橋”,流傳 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灞橋風雪”從此被喻為“關中八景”之一


曲江流飲團團轉,曲江流飲,曲江池位於西安市南郊、距城約5公里。它曾經是我國漢唐時期一處極為富麗優美的園林。常年的曲江池兩岸樓臺起伏、宮殿林立綠樹環繞水色明媚每當新科進土及第、總要在洫江賜宴新科進士在這裡乘興作樂放杯至盤上放盤於曲流上盤隨水轉,輕漂漫泛轉至誰前。誰就執杯暢飲遂成一時盛事“區江流飲”由此得名。

雁塔晨鐘響城南,這裡的雁塔指的是西安市城南薦福寺內的小雁塔。小雁塔內有一口金代鑄成的大鐵鐘,鐘聲清脆悅耳,10公里之外都聽得清楚,人稱“神鍾”。鍾高4.5米,重10噸,上面刻有“皇帝萬歲,臣佐千秋,國太民安,法輪長轉”16字吉祥語。據說如果友人思念遠方的親人,只要把親人的名字和去處寫在一張黃箋上,鐘聲就會把思念之情傳到千里之外的親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鐘”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咸陽古渡幾千年,就是咸陽的渭河渡口,橫貫關中的渭河,從古秦都咸陽旁邊流過。古橋遺蹟,在隱沒百年後數年前重現人間。據咸陽地方誌記載,“咸陽古渡”建築於明嘉靖年間,渡品處建有一座木橋,通隴通蜀,過客眾多,為秦中第一渡。“咸陽古渡”為古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處於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木橋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明清時期西北地區的交通、經濟、軍事,以及渭河流域的橋樑建築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證。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積雪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裡採錄的古老傳說中就有記載:“太白山南連武功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皚然”這是“太白積雪”一詞的最早出處。它指的是在過去寒冷的年代,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皚皚、銀光四射,景色格外壯觀。清代朱集義在“關中八景”中對太白積雪這樣描述:“白玉山頭玉屑寒,松風飄拂上琅玕。雲深何處高僧臥,五月披裘此地寒”。

草堂煙霧緊相連,草堂寺,相傳始建於晉代,位於秦嶺北麓的戶縣草堂鎮草堂營村。日本的日蓮宗視其為祖庭,1982年為草堂寺奉送高級木質鳩摩羅什雕像,以永久紀念。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一座高2.33米八面12層,全部使用西域玉石相拼而成。玉色燦爛瑩潤,每曾玉色不同,故此塔又稱“八寶玉石塔”,塔前有二柏一井,井中常有煙霧升騰而出,與周圍山崗水氣及草堂寺上空繚繞的香菸混為一體,形成草堂煙霧的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