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三大营,50万精锐部队,崇祯皇帝为何吊死煤山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标志着大明帝国277年的国运戛然而止,华夏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近三百年暗无天日的黑暗时期,满清肆虐三百年,汉家志士血泪斑斑,可谓无比悲凉。

明朝有三大营,50万精锐部队,崇祯皇帝为何吊死煤山​但事实上,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时,曾经做了充足的准备。而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曾经设立了三大营,马步军数十万拱卫京师,更有十万神机营,长枪大炮防备严密,京师的守备力量足有五十万,那么如此雄厚实力的三大营,为何没有挽救大明王朝的国运呢?

明朝有三大营,50万精锐部队,崇祯皇帝为何吊死煤山​想要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崇祯王朝时代,威震天下的三大营还剩下多少真实的战力呢?在朱棣时代,三大营是天下精锐的代名词,即使在数十年后的于谦手里,依靠着诸多二线部队,依旧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那是在三大营的一线精锐士兵覆没殆尽,于谦紧急征调二线部队顶上的情况下,还取得了大胜。而崇祯时代的三大营,早已经变成了老弱残兵,如同清朝末年的八旗军队一样,成为不堪一击的腐朽部队。

明朝有三大营,50万精锐部队,崇祯皇帝为何吊死煤山​崇祯年间,京师的部队有二十万,担任常备的警卫,但这二十万大军属于二线甚至三线部队,真正能打的不足十万,真正的精锐,是关宁铁骑和孙传庭、卢象升、曹变蛟等人组建的私人部队,类似晚清时代的淮军、湘军,并不归属国家管辖。

但虽然如此,三大营毕竟还是保存着一定战力的,且当时关宁铁骑驰援北京也不需要多长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关宁总督袁崇焕已经被崇祯帝诛杀,取而代之的是吴三桂担任山海关总兵,这位可是个彻彻底底的投机分子,军事才能远远逊色袁崇焕,接到崇祯皇帝求援的圣旨却是多方拖延,最后皇帝上吊了才倒戈一击,妥妥的带路党。

明朝有三大营,50万精锐部队,崇祯皇帝为何吊死煤山​实际上,崇祯时代的三大营早就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最要命的是,崇祯十六年,北京附近爆发了一场瘟疫,直接导致驻守北京的二十万大军损伤殆尽,北京地区的守卫力量变得极为空虚,即使三大营想要挽救大明国运,却也已经拿不出足够的兵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