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企業股權融資: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詮釋投資人與企業家的關係。好的融資能夠幫助企業插上快速發展的翅膀,反之,若企業家無法正確處理與投資機構的關係,擺正心態、看清局勢,那麼融資也極有可能成為顛覆企業發展的巨浪。從永樂電器的陳曉,太子奶的李途純,俏江南的張蘭,雷士照明的吳長江,再到如今的新生代企業家,如前幾年的凡客的陳年,最近兩年大火的摩拜單車的胡煒煒等,這些令人唏噓的商界案例真實反映出了對於處在初創期和快速成長期的非上市公司而言,選擇正確的投資人、恰當的處理好與投資人關係的重要性。

一、審視自身:評判公司能否獲得資本的青睞

自2006年以來,我國國內股權投資市場蓬勃發展,整體呈現出急速上升趨勢。2017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投資金額達1.21萬億元,同比增長62.6%;投資案例數量有10144起,同比增加11.2%。2018年上半年投資金額為5795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但值得注意的事是上半年總募資額僅為3800億元,即股權融資的募資端出現“赤字”,預計這種趨勢在未來一年時間會延續下去。在2018年之前萬億股權投資的繁榮時期資本並非對所有企業雨露均霑,而在資本寒冬的現今,企業更加需要資金和資金稀缺性的矛盾進一步將企業推入融資困境。那麼,企業為滿足融資需求,第一步要做的便是結合公司所處的行業現狀、發展階段、經營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綜合評判自身是否具備吸引資本的特質。


中國式企業股權融資: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人


1、企業行業分佈

從行業分佈上看,戰略新興行業更容易受到風投的青睞。2017年股權投資的行業分佈相對集中,信息技術行業佔比達到了75%以上,其次是可選消費、醫療佔比超過5%,其餘行業佔比均不超過5%。2018年上半年,IT和互聯網行業投資案例數為2231起,佔全部案例數的42.42%,其次是生物技術和醫療健康,佔比達11.03%,其餘行業佔比均在7%以下。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金融行業的投資案例數為284起,但投資金額遠超其他行業,為1418.93億元;同樣出現數量少金額大的還有物流行業,投資案例僅有78起,卻獲得了611.32億元的投資金額,排名第三位。由此可將更受股權投資青睞的行業為兩類:一類是以TMT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如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潛在的區塊鏈技術;另一類是以消費、醫療為代表的服務業。中國經濟目前正在從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型轉變,隨著消費升級和老齡化趨勢加劇,消費和醫療行業前景可期。


中國式企業股權融資: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人


2、企業所處發展階段

從所處階段來看,越是早期越要謹慎,越到後期越受追捧。按照公司的成長階段的不同,一般將非上市公司的投資分為天使輪(包括種子輪)、A、B、C、D、E、F輪等。天使輪(包括種子輪等A輪之前)是指公司屬於初創期,一般僅有一個發展規劃,或者開始起步但尚未有完善的產品線,A輪是公司已經形成了以產品和數據支撐的商業模式,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地位及口碑,B輪公司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開始推出新業務、拓展新領域,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C輪公司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式,規模也相對較大,可能處在準備上市的階段,因此也可能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D、E、F等基本屬於C輪的升級版,即在公司上市前進行多輪融資。

早期的投資人選擇對企業家來說最重要。因為企業正處於初創期,相對稚嫩。早期投資人一定是與企業家志同道合,能夠共同培育呵護企業成長。硅谷的華人創業家陳五福曾經說過:“好的投資人會幫你一起種樹、施肥、澆水、滅蟲,所以理所當然他也有資格分享果實。”早期的投資人,尤其是天使、A輪,在企業還是小樹苗的時候,能夠幫忙滅蟲澆水,長期陪伴,而不是一錘子買賣、掙快錢,所以要慎重選擇。一般來說,到了後期,上市確定性大、退出風險低,比較容易受到資本的追捧。比如今年6月份螞蟻金服最終完成的C輪融資高達140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接近1500億美元。


中國式企業股權融資: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人


3、企業自身實力

從自身實力來看,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力更生是前提。資本具有逐利性,青睞於少數優質、有潛力的企業。被資本追捧的項目有以下特徵:

(1)規模上,自身規模較大,行業內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並有相對穩固的市場需求的,比如滴滴出行、每日優鮮等;

(2)行業上,處於熱點行業或新興領域,比如摩拜、OFO、美團、今日頭條等;或者處於傳統領域但長期深耕成為行業龍頭的,比如鏈家網、國大藥房等;

(3)回報上,能夠走入資本市場或者有上市預期的,比如藥明康德和北汽新能源等;

(4)技術上,能夠獨立擁有尖端技術並有通暢的變現渠道的,比如商湯科技、明碼科技等;

(5)政策上,能夠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比如醫療健康、新能源等。

當然,即使有資本加持,企業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方能走得長遠,比如樂視體育,當年融資的盛況仍歷歷在目,B輪融資高達80多億,但在經歷了樂視風波後,樂視體育由於人員動盪、資金鍊斷裂,沉寂半年後轉向了火熱的區塊鏈,昔日的體育賽事直播領頭羊直接退出了2018俄羅斯世界盃賽事直播。

二、認識投資人:投資人不只是提供資金,更重要的是陪伴成長

投資機構並非僅僅能夠為公司帶來資金,還能夠為公司發展提供寶貴資源,在公司成長道路上發揮關鍵作用。應綜合分析投資人實力和類型,選擇合適的投資人。

1、投資人實力判斷

看投資人的實力,需要結合“募投管退”全流程來進行判斷。目前國內有超過1.4萬家PE/VC投資機構,但實力參差不齊。股權投資機構的業務可分為募集、投資、管理、退出四個環節。募集主要是看股權投資基金的募集能力,是後續環節的基礎。股權投資基金對投資者要求較高,必須是合格投資者,要求個人投資者淨資產不低於300萬或者三年的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企業投資人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現有的PE/VC投資機構中募資超過5億元的有164家,超過10億元的有94家。投資主要看投資機構的投資規模和過往投資項目,瞭解其投資偏好,2017年投資金額在5億元以上的有95家,超過20億元的有18家,超過100億的有6家,分別是阿里資本、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軟銀中國資本、招商銀行、融創中國、紅杉資本中國。管理是投後管理,投資機構對被投企業的戰略規劃支持、企業治理結構完善、後續融資支持、資本市場發展規劃等一系列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的管理事項。退出是股權投資退出方式,常見的有上市或掛牌、股東回購或者是對外轉讓股份、併購以及清算三四退出方式,上市或掛牌是投資機構和被投企業最喜聞樂見的退出方式。2018年上半年股權投資退出數量總計為889筆,以上市或掛牌方式退出的有496筆,其中IPO退出數量為332筆;以併購方式退出的數量為245筆;以回購或股權轉讓方式退出的為142筆;清算退出的數量僅為1筆。


中國式企業股權融資: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人


中國式企業股權融資:如何尋找合適的投資人


2、投資人類型判斷

看投資人的類型,需要結企業需求選擇匹配投資機構。投資人通常被分為財務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兩者有明顯的不同。財務投資者是為了謀求短期、直接資本回報或高風險下的資本增值,一般持有較少股份,不參與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僅在財務、資本運作方面提供建議,以上市、掛牌、回購、股份轉讓等方式擇機退出。戰略投資者是與被投資者的產業背景關聯較為緊密,致力於長期投資合作並積極參與被投資者的公司治理,納入投資者整體戰略規劃,謀求可持續發展,一般持股比例相對較高,中長期穩定持有股份。戰略投資者對企業的發展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對內可以幫助企業進行改革,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將自身對行業的深刻見解傳授於企業等等;另一方面,對外可以幫助企業對接關鍵的資源,包括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土地和補助等資源,以及為企業提供對接上市等金融服務。

因此,在選擇投資機構的時候,公司應對機構進行充分的瞭解和分析,以便使機構的資源更好地與公司的發展需求相匹配。

三、認識投資關係:並不是所有投資都有利於公司發展

儘管投資人可以給公司帶來發展所需的資金和資源,但是從長期來看,並非所有的投資都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企業家和投資人需要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對賭協議

企業融資時,對賭協議是如今常見方式。雖然美其名曰風險投資,但投資人仍會要求公司對自己的投資本金給予保障,其中對賭和回購條款被頻繁使用。對賭條款的存在使得監管層對公司股東及股權真實性、穩定性及無糾紛情況存疑,已經成為上市的禁區之一,因此證監會在各類保薦人培訓中也多次要求對賭協議必須在上市前進行清理。對賭的內容一般包括上市時間、業績等等,一旦完不成,企業家往往要付出喪失控制權等高昂的代價。如本文開始時提到的永樂電器,在2005年拿到了摩根斯坦利和鼎暉投資5000萬美元的投資,同時簽署了2007年要實現6.75億淨利潤的對賭協議,結果業績不及預期,被國美所併購。再如俏江南,在2008年引入了鼎暉創投,並對賭了2012年實現上市,結果遭遇金融危機且證監會暫停餐飲上市申請,即使轉戰香港也無法達到投資人要求的估值預期,最後只能賣給私募巨頭CVC。所以周鴻禕說:“對賭往往帶來雙輸的局面”。

2、業務干涉

投資人特別是戰略投資人對企業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往往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選擇投資人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跟自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否則很容易陷入後期資本干涉企業經營的情況。比如雷士照明的吳長江。2016年底昔日中國照明界的大佬吳長江以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一代商業鉅子最後竟落得如此結局讓人唏噓。吳長江的失敗固然與其創業之初中國式合夥人結構有莫大關係,但是後來引入賽富軟銀、高盛等一系列資本操作,卻始終沒有找到跟他站在統一戰線的投資人,沒有與投資人取得一致,最後聯合創始人與他割袍斷義,投資者與他反目成仇,這個教訓值得所有企業家深思。

3、動態風險

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亦沒有永遠的朋友,投資人與企業家的關係始終是動態演繹的,凡事留有餘地,才能為自己爭取回旋的空間。在股權投資領域,投資人適合與否,很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變化。如IPO的“三類股東”問題。由於我國A股上市需要進行“穿透式審查”,導致許多引入契約型基金、資產管理計劃、信託計劃等股權融資的企業因無法進行股東穿透,而面臨上市障礙甚至IPO“流產”。博拉網絡、有友食品、波斯科技、新產業、龍磁科技等公司都受到“三類股東”問題影響,至今未能成功過會。而同樣是三類股東,海容冷鏈、文燦股份、廣電計量等公司攜帶三類股東卻順利過會了,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們的三類股東能夠滿足穿透式審查而自行穿透。很多創業公司為什麼最終選擇海外上市,除了業績贏利不達標等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過多輪融資,它們的股東結構有些已經非常複雜,一個資管產品背後的實際持有人往往是幾十人、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對每個人進行溝通和調查需要付出較大成本,故而無法滿足國內穿透視審查的要求。

當企業一旦決定走股權融資這條路,決定與資本合作時,必須要注重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