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正所谓:"寒食时节雨纷飞,春风杨柳映翠微"。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到现在一般跟清明节相差一两天,因为相近,人们常把这两个节日看做是一个,讲究吃寒食,而这个习俗也是来源于介子推的传说。介子推母子是被烧死在绵山之上,因此在这一天人们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其实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一直流传到今天。

节日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清明寒食好  春园百卉开

这就是寒食节到清明节的演变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