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正所謂:"寒食時節雨紛飛,春風楊柳映翠微"。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到現在一般跟清明節相差一兩天,因為相近,人們常把這兩個節日看做是一個,講究吃寒食,而這個習俗也是來源於介子推的傳說。介子推母子是被燒死在綿山之上,因此在這一天人們禁忌菸火,只吃寒食。於是寒食節成了全國性的節日,寒食節禁火寒食成了漢民族的共同風俗習慣。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其實寒食節的源頭,應為遠古時期人類對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歷史上,寒食清明兩節相近,久而久之,便合為一個節日。《唐會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確記載:“(開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後各給三天。”因此,《中國傳統文化大觀》載:“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一直流傳到今天。

節日的一個重要活動就是祭祖掃墓。中國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秦漢時代,祭掃墳墓的風氣更盛。據《漢書》記載,大臣嚴延年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定期還鄉祭掃墓地。在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詩人們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並提,如韋應物有詩句說:“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白居易也有詩句說:“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朝廷鑑於民間寒食、清明並舉已相沿成習,就以官方文書的形式正式規定,清明到來時,可以與寒食節一起放假。這項規定距今已經1200多年,說明從那時起清明開始具有某種國家法定節日的色彩。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宋元時期,清明節逐漸由附屬於寒食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這不僅表上墳掃墓等儀式多在清明舉行,就連寒食節原有的風俗活動如冷食、、蹴鞠、盪鞦韆等,也都被清明節收歸所有了。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清明寒食好  春園百卉開

這就是寒食節到清明節的演變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