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學習:韓翃的《寒食》解讀

唐詩學習:韓翃的《寒食》解讀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是一首諷刺詩,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繪了一幅寒食節長安城內有濃郁情味的風俗畫。實際上字裡行間都透著作者對當時得寵宦官們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諷刺。

唐詩學習:韓翃的《寒食》解讀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前兩天的節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漢宮——這裡指唐朝皇官。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得到燃燭。

唐詩學習:韓翃的《寒食》解讀

吳喬在《圍爐詩話》中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這首詩以古時寒食節為題,一二兩句專寫寒食節時,楊花柳絮,漫天飛舞的美好景象。寫“花”寫出花的“飛”,寫柳寫出柳的“斜”。為以下詩句,暗含了輕薄之意。

唐詩學習:韓翃的《寒食》解讀

三句轉寫“漢宮”,以傳“蠟燭”的典故,又緊緊扣住“寒食”。四句用“散入五侯家”,進而把“傳”字寫明,點出宦官的得寵。皇帝寵愛太監,造成太監掌握大權,終於亡國。這一事實,正是通過“輕煙散入五侯家”來進行諷刺的。這種興怨之詩,常是寓意深遠,可謂是無諷而甚於諷的“諷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