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章臺柳·寄柳氏

唐代 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借問章臺的柳啊,過去你是那樣婀娜多姿,如今你還和往日一樣嗎?

縱然那細長柔嫩的枝條,飄垂如故,恐怕也被他人攀折了。

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楊柳枝·答韓翃

唐代 柳氏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楊柳枝在菲芬的春天是多麼的春意盎然啊,可恨卻年年以柳枝贈別離,美好的青春也如同美好的春光一同虛度了。往日依依的章臺柳隨著秋天的到來,早已頹敗不堪了。縱然君來,也是不堪攀折的了。

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這兩首短短的詞中,藏著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韓翃少負才名,孤貞靜默,與一富家李生結識,李生因看重韓翃,便將家中一歌姬柳氏贈與韓翃。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洛陽兩京陷落,柳氏與韓翃各漂泊散落無依。柳氏因美色卓絕,恐不免便獨居,便落髮為尼。不久,柳氏為蕃將沙吒利所劫,寵之專房。時韓翃為緇青節度使侯希逸府中書記。京師收復後,韓翃派人到長安尋柳氏,並準備了一白口袋,袋裝沙金,袋上題了一首上面的《寄柳氏》:“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當柳氏在長安接到這個口袋後,捧詩嗚咽,同樣寫下了上面的這首詞酬答。

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韓翃寫的《章臺柳》一詞,自己雖記掛柳氏,但沒有體現個人太多的情感,好像重點是“往日依依今在否”,你是否還像從前一樣,即便你如當初一樣絕代風華,恐怕也已是別人的妻妾了,作者對對柳氏並無信心,所以寫詞試探,若是以被他人攀折,作者似乎只需要一聲嘆息就可結束這段感情。

柳氏的《楊柳枝》酬答的卻是真感情,既有對當年“芳菲節”的無限追思和如今顧影自憐的惆悵。當昔春日旖旎之際,伉儷蜜月之時,卻年年離多合少,不無長恨。而此時失身蕃將,姿容憔悴,縱郎君不棄,欲續前好,而自己固深感自卑自愧,實不堪郎君再來“折”。末句回應韓詞之結句,將其不幸身世,靈肉創傷,悲酸難言之隱,自慚形穢之情,寫得極其深沉凝重而又含蓄不盡。

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據說他們的結局是好的,他們最終破鏡重圓。但誰對誰更是情深義重已是昭然若揭,有時候會為柳氏不平,真情實意卻深感自卑自愧?只能說這是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悲哀。

歷經戰亂後的他們寫下兩首互答詞,是形如陌人,還是破鏡重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