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寒食”了嗎?這個一天裡專門吃冷飯的習俗我們要不要傳承

今天你“寒食”了嗎?這個一天裡專門吃冷飯的習俗我們要不要傳承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其實今天也是一個節日,寒食節。

寒食節到底是哪一天,沒有看到一個統一的說法,有的說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又一稱謂,有的說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二日。不過至少我們可以肯定,寒食節是確實存在的一個傳統節日,某些地區還保留著過寒食節的習俗。

​|01 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同清明節一樣,始於遙遠的春秋時代。寒食節的由來,看到兩種說法。

說法之一,寒食節來源於介子推割股啖君的故事。

今天你“寒食”了嗎?這個一天裡專門吃冷飯的習俗我們要不要傳承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經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後封賞群臣,只有介子推不願受賞,帶著老母親離開都城,隱居到綿山。

晉文公醒悟後,親自到綿山請介子推出仕。介子推躲避不見,晉文公手下出了一個歪招:要放火燒山把介子推燒出來。誰承想介子推寧死不出,和母親一起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這位節烈之士,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遂稱為寒食節。

說法之二,由更久遠時期的禁火節而來。

今天你“寒食”了嗎?這個一天裡專門吃冷飯的習俗我們要不要傳承

寒食節,在某些地區還有別名,叫禁菸節,禁火節,百五節。遠古時期,我們的先人鑽木取火,生活能力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火既利人,又能傷人。春天的時候天乾物燥,保留的火種非常容易引起火災。於是古人漸漸形成一個習俗,到了春天時除了舉行祭祀活動外,還要熄滅所有的火種,時節過後再取新火。

至於百五節的說法,更有一些科學的味道。是指用農曆計算,從冬至當天算起,到清明前兩日,共一百零五天,所以又叫"百五節"。民間還有"一百五,去添土"、"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墳土”的俗語。

​|02古人是怎麼過寒食節的

古人是很重視寒食節的。從一些古詩中可以看到。

詩文俱佳的蘇東坡為寒食節揮毫作詩,這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詩帖》

今天你“寒食”了嗎?這個一天裡專門吃冷飯的習俗我們要不要傳承

詩中寫道: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送東坡的黃州時期是他人生非常困頓的時期。被貶官異地,又緊縮了俸祿,所以這首詩寫得異常沉鬱。詩中反覆提到了寒食節。詩人以寒食節來記述一年的經過,就算詩人自己因為生活的不如意忘記了這個節日,看到外面別人家寒食節時祭祖飄起來的紙錢被烏鴉銜去,也自然又想起來。可見寒食節在當時是一個家家都過的一個重要時節。

此外,很多詩人都寫過有關寒食節的詩,如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寒食》(唐)韓翃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還有很多。詩人們通過寒食節裡吃寒食,祭祖先等相關描述,讓我們在今天得以看到當時人們在這個節日裡的習俗風貌。

​|03我們現代人要不要過寒食節

清明節和寒食節都是我國古老的節日,如今,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法定節日,清明時節也有許多習俗,踏青,放紙鳶等,而清明掃墓祭祖是我們國民緬懷先輩的一種重要方式。與清明一起到來的寒食節卻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寒食的習俗也只是留存在某些地區。

比如蘇州地區,寒食節要吃青團,青團這種食物是要放涼了才吃的,寒食節之前做出來,到了寒食節這一天就可以不動火而飲食了。比如閩南地區有寒食節吃潤餅的習俗。

今天你“寒食”了嗎?這個一天裡專門吃冷飯的習俗我們要不要傳承

我覺得,寒食節也需要傳承,保留在這一天吃寒食的習俗,一方面我們在吃寒食的過程中,紀念像介子推那樣的忠臣義士,也提醒自己在做人做事上學習介子推,做善事而不居功。

另一方面,我們在吃寒食的同時,也是在得到古人的提示:火是有用的,火也是無情的。我們的國家把每年的11月9日定為全國消防日,寒食節更像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消防日。在這一天裡,通過吃寒食,不動火,提醒對火災的預防意識。

END


參考文獻:

你覺得我們現在應當保持寒食節吃寒食的習俗嗎法?歡迎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流雲藝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