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我们这么干

株洲网讯(株洲日报记者 罗欣)9月11日,中国动力谷·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上,20余名院士专家结合考察情况及建设方案,谈意见、提建议,为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创新升级出谋划策。

【进展】

已正式向工信部提交申报材料

2016年初,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市国投集团、市高科集团、清华大学等12家单位启动创新中心组建,以刘友梅、丁荣军、田红旗3位院士为技术领衔,20多位资深专家为支撑,集聚了近万名联盟高水平创新人才为主体的顶级科研阵容。

今年2月,作为创新中心运营实体的“国创科技”获得“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认定。3月份,省经信委正式向工信部提交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材料。7月,工信部就周清和等12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支持株洲建设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议》正式回复,表示下一步将指导湖南省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基础,积极推进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拟采用“运营公司+产业联盟”的组建形式,运营公司和协同联盟均已注册完毕。目前,创新中心选择了新能源动力包集成、永磁动力、增材制造、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等作为产业孵化突破口,其中适用于轨道交通装备维保领域的增材制造技术已完成基础研究、商业策划和融资等,将于今年实现产业化。

【目标】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根据《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创新中心包含加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提供创新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等5项基本功能,将发展成为推动世界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中国力量,围绕国家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需求,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供给,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具体分3个时期:初期将通过优化创新环境,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带动我市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中期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和试验验证三大技术体系,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参与制修订标准50项,申请专利500项,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原始创新示范基地;远期开发形成一批重大装备,参与制修订标准100项,申请专利1000项,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创新引领者。

【院士专家说】

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国际竞争的中国力量

考察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现场“点赞”说:“中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进步,源头在这里。”他认为,株洲轨道交通产业方面的实力以及在全国的地位,完全有能力承担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他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创新中心的运行模式,理顺创新中心与参与企业等之间的关系。

“要突出问题导向、需求牵引,结合当前我国急需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等做一些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建言。与陈晓红院士的思路不谋而合,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认为,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关键要在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沈保根建议,应深入研究创新中心的运行体制机制,更好地整合方方面面的创新资源,发挥好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认为,创新中心应更加开放包容,吸引全国范围内更多的创新力量加入,更好地推动创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红旗非常赞成建设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希望工信部能尽快给予批复。她建议,要推进战略研究和大数据研究,形成战略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认为,成立创新中心不是意味着各参与企业的创新工作就不要了,两者间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键是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中的中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