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我們這麼幹

株洲網訊(株洲日報記者 羅欣)9月11日,中國動力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研討會上,20餘名院士專家結合考察情況及建設方案,談意見、提建議,為我市軌道交通裝備業創新升級出謀劃策。

【進展】

已正式向工信部提交申報材料

2016年初,中車株機、中車株洲所、市國投集團、市高科集團、清華大學等12家單位啟動創新中心組建,以劉友梅、丁榮軍、田紅旗3位院士為技術領銜,20多位資深專家為支撐,集聚了近萬名聯盟高水平創新人才為主體的頂級科研陣容。

今年2月,作為創新中心運營實體的“國創科技”獲得“湖南省製造業創新中心(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認定。3月份,省經信委正式向工信部提交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申報材料。7月,工信部就周清和等12位全國人大代表《關於支持株洲建設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議》正式回覆,表示下一步將指導湖南省依託本地優勢產業基礎,積極推進湖南省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創新中心創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擬採用“運營公司+產業聯盟”的組建形式,運營公司和協同聯盟均已註冊完畢。目前,創新中心選擇了新能源動力包集成、永磁動力、增材製造、大數據與智能技術等作為產業孵化突破口,其中適用於軌道交通裝備維保領域的增材製造技術已完成基礎研究、商業策劃和融資等,將於今年實現產業化。

【目標】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根據《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創新中心包含加強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促進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技術轉移擴散和首次商業化應用、提供創新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公共服務等5項基本功能,將發展成為推動世界軌道交通創新發展的中國力量,圍繞國家產業技術創新重大需求,加強重大關鍵技術源頭供給,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具體分3個時期:初期將通過優化創新環境,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帶動我市軌道交通產業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中期形成完整的技術研發、標準體系和試驗驗證三大技術體系,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的研發設計、製造、系統集成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參與制修訂標準50項,申請專利500項,成為國內軌道交通裝備原始創新示範基地;遠期開發形成一批重大裝備,參與制修訂標準100項,申請專利1000項,成為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發展的創新引領者。

【院士專家說】

整合創新資源形成國際競爭的中國力量

考察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現場“點贊”說:“中國軌道交通產業技術進步,源頭在這裡。”他認為,株洲軌道交通產業方面的實力以及在全國的地位,完全有能力承擔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他建議,要進一步明確創新中心的運行模式,理順創新中心與參與企業等之間的關係。

“要突出問題導向、需求牽引,結合當前我國急需突破的核心關鍵技術等做一些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建言。與陳曉紅院士的思路不謀而合,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認為,建設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關鍵要在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沈保根建議,應深入研究創新中心的運行體制機制,更好地整合方方面面的創新資源,發揮好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認為,創新中心應更加開放包容,吸引全國範圍內更多的創新力量加入,更好地推動創新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田紅旗非常贊成建設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希望工信部能儘快給予批覆。她建議,要推進戰略研究和大數據研究,形成戰略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認為,成立創新中心不是意味著各參與企業的創新工作就不要了,兩者間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關鍵是要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具有國際競爭中的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