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战国七雄的年代,各国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各国都希望其他国家会衰弱,却不希望这些国家的衰弱导致别的国家强大起来。他们之间常常上演互相救援的事情,在派出援兵时,却又希望被救援者力量受到削弱。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战国初年,魏国实力很强大。在魏惠王继位时,却发生了内乱。于是赵国与韩国联合起来攻打魏国,就在魏国都城要攻克之时,赵韩两国对战后怎么处置魏国发生了分歧。赵国顾自撤离了,剩下韩国独木难支,也就只好撤退了。魏惠王逃过这一劫,下决心要报复。在他王位坐稳之后,他对赵国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围住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这时,赵国的使者就向楚国求援。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楚国君臣在救赵这个议题上产生了争论。令尹昭奚恤说:“楚国不能救,因为魏赵相争,无论谁胜利了力量都会削弱。到时我们再趁机攻击,就能消灭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另一个大臣景舍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去救,那邯郸必定陷落,赵国必然灭亡。这一样,魏国就会变得更强大。所以我们要促使他们两国全力对战,那时无论哪一方都十分疲惫,一定会把土地献给楚国的。我们只须派遣少量部队去救援,赵国一听援兵来说,就会更加不要命地作战;而魏国发现我们的军队数量很少,就没有必要花精力与我们部队纠缠,而且会变本加厉地攻击邯郸。”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楚王听从昭奚恤的建议,派了少量兵力去救援赵国。魏国一看楚国的救援不足成事,就放心地攻打赵国。

赵国见楚国的救援没有什么影响,就派遣使者来到齐国,希望齐王能派出援兵。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齐王召开会议,讨论该怎么办?

齐相邹忌说,不要去救,如果赵国知道没有援兵,就会拼命作战,这样就会造成两败俱伤。但田忌认为,如果不去救,赵国就会被魏国灭亡,那样一样,魏国就会变得太强大,对齐国也不利。齐王赞同田忌的说话,就让他带兵去救援。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田忌行到半路,孙膑建议田忌,不要直接到邯郸去,那样的话,就会与魏军直接面对,不如攻击魏国的都城,在魏军回援的路上加以埋击。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田忌采纳了他的建议。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魏都受到威胁,魏王急令魏军回援。此时,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城攻陷,赵王正率领部属在野外抵抗。眼看胜利已在眼前,但也不得不放弃,毕竟老家要紧。于是魏军迅速回师了。然而在经过桂陵这个地方时,他们中了齐国军队的埋伏,损失惨重。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经过以上战斗,楚国的目的达到了,赵魏两国都陷入了衰弱的境地,特别是赵国。它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四处求援,却被其他国家当作筹码,被榨取出最后的价值。而齐国的目的也达到了:魏国被削弱,没能吃下赵国;赵国更是只剩下一口气了。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在战国七雄的年代中,现有的强国是很难获得有效的援助的。在战国中后期,赵国再度崛起,具备了与秦国单独抗衡的力量。然而这也给其他国家造成了直接威胁。所以在秦赵之间发生了惨烈的长平之战时,一开始没有一个国家求助赵国。赵国缺少军粮,向齐国去借,齐国托故不给。这导致赵国军队难以持久坚守,不得不急于进攻,从而落入秦军的陷阱之中,造成数十万将士的牺牲。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而在遭遇重大损失后,诸侯国看到赵国已被削弱,再进一步被削弱的话,就会成为秦国的附属了。与此同时,秦军也在战役中付出了极大的的代价,实力有所减弱。于是齐国的粮食来了,魏国的援助也来了。他们合力击败了秦军,秦国一下子失去了原来占领的河东之区,退回到了函谷关以西。

战国七雄之救援有“术”:越救越弱,才值得救

这就是战国七雄之间的救援平衡术,能把诸侯“越救越弱”了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