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

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据2018年度的住房报告显示,14亿人口的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竟然高达40.8平方米。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平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40平米。这项数据如果没有加上农村宅基地住房以及小产权房的话,估计60平米都有可能突破。但是实际上,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一项数据的标准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如果按照每人拥有40.8平方米的住宅面积的话,一个三口之家就拥有120平方米的家庭住宅,这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住宅环境了。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非常难以企及的一个数字,更多的家庭只是屈身于90平方米甚至于更小的住宅之中。

在许多城市中,尤其是那些三四线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县城都在拼命征用土地改造楼盘,通过数据来看,似乎楼盘的面积以及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有的甚至在打造百万、千万平米级的超级楼盘。但是房屋价格和住房泡沫也是不断地攀升。更多的一线城市开始逐步迈向了超六七万一平的均价。这些不断飙升的房价,与开发商的宣传息息相关。

1.房产广告主漫天的宣传带来的误导。

房价的一冲再冲,一方面,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房价就如同做坐上火箭一路飙升。各大省市的平均房价逐步突破每平米一万两万,更有甚者突破六七万一平。如果缺少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房屋的价格很有可能突破均价上十万。而另一方面,房屋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人民的刚需,部分地区高昂的房价显然已经是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水平。而房地产的开发商们更是坐在了人民的头顶上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其中不乏夹杂着一些虚假宣传用来抬高自己的房屋价格,引得消费者怨声载道。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图为2008年和2018年主要城市平均房价对比图)

“坐拥百平米豪宅”,“距离地铁口仅仅只有100米”,“学区房,入住就近入学”等等都成为了房地产商家的卖点和噱头。说好的湖景房可能在房子旁边只有一个小水沟,森林城市可能家里阳台外面只有一些杂树,稀缺的楼盘可能是住在郊区,交通不便。房地产在不断地单方面宣传自己,更多的消费者怀着一腔热情抱着半生积蓄,却被房地产开发商秀了一脸智商。

地产商宣传:

都市水景洋房,城中原始森林

最低价8888,买房子送家具

实际:

都市水景洋房(房屋漏水);城中原始森林(树苗刚种,几百年后长成参天大树);买房子送家具(您自己买好家具,我们帮您送货到您家)。如果你认为海景房打开窗就能看到大海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只要在缝隙中可以看见一点海岸线,开发商就敢打着海景房广告,即便是现在能看到海,谁也不能保证以后周围不会出现其他遮挡。

常见楼盘广告名词解释:

地段篇

地段偏僻——告别闹市喧嚣,独享静谧人生

周边嘈杂——坐拥城市繁华,感受摩登时代

荒山秃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刚有规划——轨道交通在即

零星班车——无缝接驳CBD

紧挨铁道——便利交通,四通八达

地势很低——私家领地,冬暖夏凉

价格奇高--奢华生活,贵族气息

规划篇

规划不好——小资情调,折射后现代生活

户型很烂——个性化设计,稀缺绝版户型

弄个圆顶——巴洛克风情

搞个楼尖——哥特式风格

前楼挨后楼——邻里亲近,和谐温馨

弄个喷水池——英伦风情,北欧享受

门口有保安——私人管家,尊贵生活

配套篇

挨着臭水沟——绝版水岸风光

挖了小池塘——临湖而居,演绎浪漫风情

周围荒草地——超大绿化,无限绿意

旁边小土包——依山而居,享受山里人的清新

有家信用社——坐拥中央商务区

有个居委会——核心地标,紧邻中心政务区

有家小学校——浓郁人文学术氛围,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有个小诊所——零距离就医,拥抱健康

有间小超市——便利生活,触手可及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以上解释,如有雷同,深表遗憾

求,此时大家的心理阴影面积

这些广告不仅仅出现在传统的广告宣传单页之中而且充斥在各个消费者的手机和APP中,无论男女老少,打开各种各样网页都会出现一股脑的房地产广告。无论你是否需要买房,是否在所在省市,房地产的广告商都会通过互联网把所有的信息一股脑的推送给你。这些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信息骚扰,对于广告主来说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某新闻类APP出现的广告)

2.乱象的广告投放刺激消费者神经

房地产的宣传,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毕竟购房者在购买新房时需要先看广告主的宣传单页才决定买不买,买什么户型,交房之前的宣传是极其重要的,不仅仅影响的是房屋的销售,更关系着房屋的价格。房地产商糟糕的广告投放使得房价的飙升似乎成为了一个魔咒,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拼命的买房,饥饿营销也使得房价一再飙升。

虚假的宣传引起了消费者的无限向往,争相买房导致了消费者的手忙脚乱。也进一步提高了房价。不仅仅是如此,消费者们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背下了未来几十年的百万贷款,收到的房子可能还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以“碧桂园”为例,开发商从拿下楼盘,进行施工,到缴费给消费者手中,不足半年时间。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这样的周转效率和施工质量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试想,半年内交付几栋楼房,近千户房屋。这样的施工不得不让人怀疑工程的质量。近期更是发生了,销售人员喝鸡血拉客户15天冲刺4000万,40天发生了3次坍塌7人死亡的事件。网友更是将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的标语戏谑成“给你一个五星期的家”。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图为碧桂园销售部誓师视频截图)

糟糕的公关能力以及广告的乱投使得碧桂园身处于风口浪尖,不实的广告宣传使得这个“中国五百强”企业深陷信任危机。纵观大多数的房地产商,其广告大多投放在百度和阿里的平台之上。2016年莆田系的医院导致魏则西死亡的事件引起了网络大军的讨伐。而淘宝平台虽然曾经严令禁止刷差评,但是却屡见不鲜,难以让人信服。现在更多的网上对于百度的讨伐依然不断。其次,平均每一个客单价需要0.3元的成本。而在浩瀚的互联网中,这0.3元投放的还不一定是需要买房的用户。对比之下成本还是过高,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对比现今的腾讯平台拥有着庞大的消费者数据以及精准的人群画像,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行人群划分,喜欢看财经、房产、家中有孩子的、需要学区房的用户被分为一类,如果通过微信平台在这些人群中的朋友圈,他们所关注的微信公众投放相应的房地产广告。相对比于其他平台的广告,其渗透率更多,毕竟QQ和微信是进入千家万户的平台软件。旗下更是有众多的一系列app和过亿用户可以投放。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以点速新媒体的微信平台推广为例,在微信朋友圈或者是公众号推广相应的房地产广告,以最低的套餐价3000计算,相应的平均的客单价只有0.05元,而广告投放的用户的年龄、性别、所在的地域、位置、所用的手机,使用的网络都可以进行“DIY定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投放的广告则是更加的精准,收获到的效果也是很客观的。

3. 房地产的广告宣传应该更加真实可信

房价的上涨是大势所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房地产广告主的急功近利,不断地在互联网上投放一些不实的广告或者是乱投广告,导致了消费者对于楼市行业的“谈楼色变”。其实多年来高昂的房价消费者早已烂熟于心,但是消费者的抱怨更多的是来自房地产开发商的宣传问题,过度宣传、不实宣传、虚假宣传,使得消费者对于房地产更是怨声一片。其实只要找对了真正的宣传方法。购房者的怨言则会少了很多。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接受的信息开始从线下逐渐转移到了线上,以前走路看风景,现在是走路看手机。互联网时代的急速发展让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拥有自主的APP也不是没有可能。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拥有一个自己的程序,购房者可以在线观看房型,面积,优惠活动,渲染图。并且可以和销售员进行在线的咨询和享受相应的优惠服务。这样的宣传方式更加的真实可靠,消费者与房地产商的直接对话,也减少了之间的误解与摩擦。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图为各大主流房产app以及类目)

但是程序其中的推广和管理则是让人不得不考虑成本,此外各大房地产APP超过百种,从中突围也绝非易事。而微信的小程序则是一个合理的突破口,通过与点速新媒体合作所开发的微信的小程序,相当于一个轻量级的APP,借助于微信平台过亿的使用人群,配合定位技术,在房产开盘所在的城市进行精准的地域投放,不管是宣传的精准程度还是成本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宣传的成果极有可能是事半功倍。不仅得到了同APP相同的效果还减少以一系列的成本,同时增进了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房价上涨将得控制,那些房地产坑爹广告是不是也该管管?

商家的宣传是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是市场的一种手段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一种商业行为,不少的房地产开发商因为自己印刷的宣传单页没人看、竞争状况太激烈、同行疯狂抢客户、宣传效果过低才不得不开始进行夸大宣传或者是带有虚假的宣传。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有可能让自己的品牌声誉受损。商业宣传,不仅仅是靠自身的质量和对于消费者的负责,选择一个公正可靠的宣传方式才是真正的出路,不仅购房者可以购得好房,开发商也可以进行更好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