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来村抱团发展打造果业品牌

天来村抱团发展打造果业品牌

九月的鹿乡,秋高气爽,稻果飘香。伴着秋天的脚步,近日,记者来到辽北“花果山”——辽宁省铁岭市辖区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漫山遍野的果树,山坡地头,果树成林,微风徐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观光车行驶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红彤彤的123金红果,黄澄澄的苹果梨,紫艳艳的李子,粉里透红的鸡心果,让人看得垂涎欲滴。站在山顶举目远眺,一片片果树林恰似五彩的绸带环绕在山间,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天后的金秋采摘节,苹果、李子、梨十几种水果挂满枝头,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人们在观光、采摘、品尝的同时,纷纷拿出手机把一张张挂满收获喜悦的笑脸发送到微信朋友圈,果农们忙着采摘、称重、装箱,好一幅清新、明快、静谧的田园风景画。

然而,10年前,天来村还是辽宁省出名的贫困村,人均1亩多地,年收入不足千元。如今,天来村果树种植面积7500亩,年产水果1200多万斤,产值1300万元,268户果农户均收入2.5万元,天来村何以沧桑巨变,记者走进天来村寻找其中的答案。

荒山披绿 花果飘香

天来村位于西丰县北部山区,全村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荒山坡地占了10.7平方公里,山多地少、交通闭塞、人地矛盾压得天来村579户农民喘不过气来。那时,脱贫致富在人们的心里只是一个梦想。2010年3月,土生土长的农民付宝库被全村百姓推选为当家人,当选那天,付宝库郑重承诺:“山多地少不用怕,山坡栽果树,树下种杂粮,山下搞农家乐,水果杂粮都卖钱,搞观光旅游还能挣现钱。我保证咱们村三年穷翻身,五年大变样。”

10年前,天来村不少农民也种过果树,由于不懂技术、管理粗放、没有销路,很多搞果园的农民不仅荒了地,还赔了钱。一听说付宝库要种果树,农民李雪峰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于是,付宝库就带着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动员,但是大家还是觉得种玉米实在,收入少点,旱涝保收。“要让大伙干,不如干给大伙看。”付宝库首先带头承包了120亩荒山坡地,栽上了123苹果、李子、糖梨树。付宝库还用家产保证:“3年后,谁家种果树收入赶不上种玉米的,个人给补钱。”就这样,在付宝库的带领下,李雪峰包了110亩,王义包了95亩,马洪生包了57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开始的观望,陆续加入了栽果树的大军,天来村的果树一下子达到3000多亩。

果树上了山,付宝库就带着李雪峰、马洪生、王义等人来到沈阳农业大学习新品种果树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回到村里再手把手地教会农民剪枝、疏果、施肥,遇到大家弄不懂的问题,付宝库就亲自把专家请到村里给果树把脉开方,花少、落果、病害等难题被逐一破解,果农心里的石头慢慢落了地。

“水是果树的命,以前最怕天旱缺水,眼瞅着果子往下掉,心疼啊!你看,今年这么旱,咱们的果树因为没缺水,果子长得一样个大,水灵。”果农李雪峰一边摘下一个又大又红的金红果,一边对记者说到。为了解决干旱年景,果树浇灌的难题,2011年,在付宝库的积极争取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省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项目落在天来村,山下建设9眼大口井、2处方塘,山上建设13个蓄水罐和配套送水管线。项目开工前,当地一些搞工程的老板找到付宝库,想“拿下”他,干这个工程。付宝库回答:“村里的事得由班子一起研究决定,如果你真想干,活儿干得好,就来参加竞标。”最终,村里通过公开竞标选择了最适合的工程队。工程建设的那阵子,付宝库跟施工员和果农一起顶着烈日研究方塘挖多大,蓄水罐设在哪、管线怎么铺才能让果园浇足水,就是凭着这股子无私忘我的劲头儿换来了现在的春天,千亩花海游人醉,秋天,果香引来万里客。

抱团发展 打造品牌

2013年秋,果子成熟了,果农丰收了,每天采摘十几万斤,天来村的水果一下子占满了周边四平、辽源、铁岭的水果市场,商贩互相压价收购,一时间大量水果滞销。“走出去,找市场,不能货到地头死。”付宝库带着样品果上北京、下广东、闯河南联系水果收购商,半个月后,北京、广东、河南水果商的车队开进了天来村,果农们的水果摘下来就称重、装车、结算,而且卖上了可心的价钱。一家一户,没有品牌,水果再好没人认,只有把果农联合起来,创出品牌才能占领市场。付宝库牵头成立了天来村傅博果树专业合作社,吸收126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销路,对贫困户社员实行“包果苗、包技术、包管理、包销售、包脱贫”的五包服务,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直接入社,年年享分红。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成功注册了“虎洞沟”牌123金红果商标,天来村顺利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小小金红果成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消费者的最爱。

近年来,天来村农民种果树的积极性高涨,水果产量翻着跟头往上涨。这让付宝库看到了富民强村的良机,付宝库引导村里的种果大户先后建成恒温冷库15座,每年秋季存贮水果420多万斤,新年春节错峰销售能让果农增收80多万元。

2016年,天来村利用辽宁省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建成恒温冷库4座,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水果收购商慕名而来,而且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与此同时,天来村在花果山规划建设的千亩观光采摘园、休闲观光鹿园、果香农家乐、垂钓园等乡村旅游项目陆续竣工,乡村休闲观光产业不断发展完善,给天来人带来了滚滚财源。“9月中旬游客就上来了,每天最少一、二百人,观光采摘、看梅花鹿,品尝农家菜,还能住东北农家院,城里人都喜欢来咱们这儿转转。”果香农家乐老板李强高兴地对记者说。

南果北栽 敢为人先

在花果山脚下,9座高标准樱桃大棚一字排开,大棚里1000棵樱桃树长势喜人,果树管理员杨营夫妇正在给樱桃树浇水,施肥,剪枝,“明年春,这些樱桃树就能开花、坐果,二月里就能采摘了。去年春节,咱们4个棚樱桃不到1个月就被游客采摘光了,今年村里又新建了9个樱桃大棚。”杨营介绍说。

2017年春天,了解到栽“美早”大樱桃,搞采摘效益特别好,付宝库的心活了。“樱桃辽南种行,西丰还没有人弄过,咱不能拿钱打水漂。”家人异口同声地反对。做别人没做的事,才能赚大钱,付宝库的犟劲上来谁也拦不住,他揣着钱去了大连瓦房店,一头扎进当地果农的樱桃大棚里学习种植方法,找到沈阳农大的果树专家请教南果北栽的技术,最后付宝库用事实证明了给大家看。

3月初,付宝库从瓦房店买来450棵“美早”樱桃树,栽到了规划好的4个樱桃大棚里,又请来了樱桃种植的行家指导合作社技术员浇水、施肥、拉枝,今年3月,温室大棚里的樱桃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大樱桃果,每棵树的产量20斤,采摘价100元一斤,仍然供不应求,这着实让天来村人开了眼界。

南果北栽,牛刀小试成功,付博果树专业合作社得到辽宁省果蚕站新品种推广扶持资金200万元。付宝库把社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召集在一起研究,最后决定把钱归到村里,继续扩大樱桃种植规模,再搞一批樱桃大棚,收入给村民分红。“第一年,我们控制了樱桃树的产量,两年后,樱桃树进入盛果期,一棵能结40多斤果,一个大棚最少赚30万。”付宝库信心十足。

现在的天来村,花果山上果树品种增加到12个,268户果农家家收入数万元,黄桃、枇杷、无花果等稀罕果树品种也被逐步引进村来,水泥路、文化广场、农民书屋、农村幸福院等民生设施不断完善,走在天来村平坦宽阔的村路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一幢幢东北民居鳞次栉比,傍晚,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人们扭起了欢快的东北大秧歌,喜庆的音乐,轻盈的舞步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辽东凤城有‘大梨树’,咱辽北西丰有‘花果山’,别光羡慕‘大梨树’的美,只要卯劲儿干,咱们天来村的‘花果山’啥也不差。俺们就是要比着‘大梨树’干出个新农村来。”面对记者,西丰县天德镇天来村党支部书记付宝库袒露了胸襟,在付宝库心中毛丰美就是自己的榜样,对标,甚至超越才是对榜样最好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