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廣西桂林市臨桂區六塘鎮唐代即盛產麻布,昔稱桂布,用當地種植的“六白麻”以純手工織成,質料涼爽舒適,且有淡淡馨香,不僅被選作貢品上交朝廷,還吸引了各地商賈慕名前來採購。詩人白居易有詩曰:“桂布白似雪,吳綿軟如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

王芬寧 圖/文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六塘鎮的麻布古為貢布,圖為將麻刮、搓成細線。(2011年10月拍攝)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六塘麻布從收穫苧麻到織成布要經過“剝、刮、漂、泡、曬、績、繞、牽、梳、刷、織”等11道工序,是古代手工織布的縮影和行業遺存。2008年,麻布製作工藝入選廣西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0月,六塘鎮80歲的秦奶奶在整理曬乾的麻絲。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在六塘圩市上賣麻絲的本地農民。(2011年10月拍攝)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績好的麻絲要繞成麻球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織布所用的經線則需要將眾多的麻線從一個個麻球中抽出,以便牽引梳理好。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牽引好的經線還要排列有序,灕水人家的周福慶師傅正在仔細地把一根根經線穿入梳扣中。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織布用的緯線須仔細的繞好放入梭子中,周師傅說這個俗稱繞“老鼠”。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在木製的織布機吱吱呀呀聲中,周師傅雙手左右飛梭,桂布便一點點地慢慢織成了。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乾燥通風的環境易斷紗,所以六塘麻布的織布機都安放在地坑中,有時還要遮蓋並在裡面灑水維持溼度,織布時還不時往麻絲及麻布上上刷水,環境悶熱,其苦累可想而知。雖說自古男耕女織,但桂布卻是由六塘的男人織成的,女人只做種麻、績麻的活。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各種花色品種的布料不斷面世,純天然純手工的桂布生產逐步萎縮,現在,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老人懂織麻布了,而用麻布製衣也幾乎絕跡,少量生產的桂布被用來做茶席、各種裝飾工藝品甚至鞋墊,這項古老的文化遺產前途堪憂。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用麻布做出來的鞋墊結實而又透氣(2017年8月攝於灕水人家)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古香古色的麻質門簾。(2017年8月攝於灕水人家)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麻布做出來的團扇。(2017年8月攝於灕水人家)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用細麻織出來的麻布做的枕頭套。(2017年8月攝於灕水人家)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桂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