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突襲!五大要點全解析,股、債、匯、房未來怎麼走?

央行宣佈定向降準。

6月24日,央行宣佈,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01

五大要點全解析

1、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根據央行網站消息,為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

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支持“債轉股”實施主體真正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並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殭屍企業”的項目。

同時,郵政儲蓄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3、合計釋放資金7000億元

根據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解答,此次定向降準主要有兩方面內容:

一是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用於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同時撬動相同規模的社會資金參與。相關銀行要建立臺賬,逐筆詳細記錄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實施情況,按季報送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

二是同時下調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釋放資金約200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相關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發放小微企業貸款,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機構使用降準資金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的情況將納入人民銀行宏觀審慎評估。

4、穩步推進去槓桿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定向降準有利於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槓桿,有利於加大對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屬於定向調控和精準調控。

另據央行公告,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5、“債轉股”項目需要滿足五項條件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銀行鼓勵十七家大中型商業銀行使用定向降準資金,支持充分體現市場化和法治化原則的“債轉股”項目,以下幾條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實施主體在“債轉股”項目中應當實現真正的股權性質投入,而不是仍然以獲取固定收益為目的的“債轉債”,也就是說,不支持“名股實債”的項目。

二是鼓勵相關銀行和實施主體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債轉股”項目。

三是“債轉股”有關股份以及相關債務減記要嚴格遵循市場化定價,按照法律法規,由項目相關參與方協商確定。

四是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相關實施主體應真正參與“債轉股”後企業的公司治理,促進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同時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五是實施“債轉股”項目應當有利於改善企業資產負債結構,恢復企業發展動能,不支持“殭屍企業”債轉股。

02

為何推出定向降準?

從最新的國務院會議內容來看,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融難融資貴是定向降準目的所在。

6月20日,中國政府網消息顯示,為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的五項工作當中,第四項提到支持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小微信貸供給能力。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面對經營狀況普遍較差的小微企業,銀行本身沒有向其提供資金的意願;

另一方面是由於企業本身不具備發展和創新的動力,即便獲得資金也很可能轉手投入房地產等行業以獲取高額收益。

報告認為,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可能才是當前能夠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措施之一。在民間小貸機構發展起來之後,銀行將成為貸款的批發機構,而貸款的盡職調查、助貸和貸中控制等工作,都交由眾多的小貸機構來完成,如此方能夠達到提高融資效率的目的。

而如果要徹底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應從企業自身入手:規範小微企業經營,增強其自身實力;還應迫使風險收益低下的企業退出市場,以釋放出其獲取的大量要素資金,而非一味地增加信貸投入。

03

機構點評:有利於改善市場情緒

央行定向降準消息發佈後,機構紛紛作出點評。

證券時報援引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觀點分析,本次降準主要是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要求,定向降準,重點支持債轉股,穩妥推進去槓桿。客觀上釋放了流動性,緩解了資金壓力,有利於改善市場情緒。

華泰宏觀點評定向降準,表示貨幣轉向清晰,降準之後很可能還有降準,7000億略超市場預期。

中信固收點評央行降準稱,此次定向降準快速執行,結構性寬鬆再次確認。此次定向降準預計將釋放7000億元資金,是今年以來單次降準釋放最大規模。中信固收預計下半年仍有可能降準50-100BP。通過降準的方式營造利率下行環境,有助於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在以資產負債回表為目標的金融去槓桿背景下,降低準備金率能有效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有助於推動銀行資產負債回表進程。持續利多利率債市場。

國君宏觀點評定向降準,通過定向降準形成正向激勵,加快“債轉股”實施,意味著結構性去槓桿告別粗放掃射模式,開啟精準狙擊模式,槓桿去化總體上將邊際放緩,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民生證券點評定向降準,今年應該是債轉股的實質落地年;信用風險的釋放不可怕,但是要啟動市場化的信用定價和不良資產的處置,有放有收,一邊擠膿一邊抹消炎藥;槓桿風險的穩中釋放一定需要債轉股“清道夫”的配合。

新浪財經援引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觀點分析,此次降準屬於重大利好消息,能夠釋放出流動性七千億左右。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是非常有正面影響,對保持經濟穩定也有非常重正面的作用。

聯訊證券分析,如果將4月的降準置換MLF也算作某種“定向”,那麼央行此次降準已經是年內的第三次定向降準。加上2017年10月的降準,2018年5月宣佈的MLF抵押品擴容,穩定中性的貨幣政策從2017年四季度起,便事實上轉為了結構式的定向寬鬆。

這種結構式寬鬆和歷史上的寬鬆週期不同,這是一種保障內外均衡、維繫政策大局與防風險推改革平衡的刀刃上的剋制。

04

央行已進行了多次降準操作

國務院常務會議此前已分別於2014年4月16日、2014年5月30日、2017年9月27日提出定向降準,央行在2014年4月22日、2014年6月9日、2017年9月30日宣佈定向降準,對應降準執行日期分別為2014年4月25日、2014年6月16日、2018年1月25日。

統計顯示,2014年以來,央行已累計進行了8次降準操作(部分實施全面降準同時進行了定向降準,同時納入定向降準統計)。

05

以史為鑑,股債匯房如何走

股市方面,Wind統計顯示,歷次定向降準,對於A股市場作用不一。

其中,2014年兩次定向降準,A股市場主要指數在3個月後出現上行;2015年五次定向降準,疊加牛市效應,除了當年6月、10月指數回調外,A股市場主要指數一週、一月、三個月期間均出現明顯上行。

中銀國際研報稱,定向降準確認政策曲線頂部,未來邊際放寬的政策有望繼續推出。同時表示投資者對於風險發酵的預期已經過度悲觀,認為重估的過程已經結束,市場首先將修復,並進入上漲階段。

債市方面,數據顯示,歷次定向降準對於債市影響明顯。其中,2014年4月份定向降準實施一週後,中債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直降4.92bp,單月降幅更是達到了17.20bp。而當年6月份的定向降準,中債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一週降幅也達3.25bp。

2015年五次降準,中債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更是從當年3.70%的高位,一度逼近2.70%。而今年初的定向降準,中債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一週降幅也達到了3.69bp。

針對債市後期走勢,姜超研報認為,堅定看好債市慢牛行情,理由是下半年經濟增長承壓,資本約束和金融監管背景下融資增速回落,資金供求改善,而隨著美國的加息和中國經濟的減速,中美利率也將分道揚鑣。由於影子銀行監管、剛兌逐漸打破和信用違約頻發,利率債和信用債走勢分化,堅定配置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

申萬宏源孟祥娟研報也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提法符合預期。債券、信貸和非標等都會陸續有政策出來,但是目前仍是以融資小幅放量為主,實體融資成本預計仍將維持高位,目前遠談不上大放水。站在當前位置,維持看多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

匯市方面,2014年以來,央行至少有4次降準過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出現了上漲情況。不過總體來看,定向降準對於匯市影響並不明顯。

摩根士丹利此前發佈報告,表示因全球流動性收緊及市場風險偏好疲軟,預計三季度美元將繼續上漲,目標看向96,年底料回落至95。同時預計三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將跌至6.65,年底料回升至6.60。

中信證券明明研報認為,對於人民幣,認為6.6-6.8仍是一個波動上限,觸碰、甚至突破7的概率不大。短期來看,美聯儲如期加息,美國各項經濟數據表現良好,美元將繼續保持強勢,但是長期來看,美國財政刺激美元走高或難繼續,美元上升動力有限將回落。本次美元走高支撐的人民幣貶值並非長期趨勢。

樓市方面,中國基金報文章表示,從房地產市場來看,觀察歷次降準週期之後房地產市場均出現了一波成交轉暖跡象。

據克爾瑞研究中心的分析,長期以來,房地產市場始終是銀行鉅額信貸資金的重要出口,降準後釋放出的增量資金很大一部分還是會流向房地產市場。

不過新時代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過去寬鬆的貨幣政策是造成中國槓桿率上升過快的原因之一,在結構性去槓桿下,貨幣政策不會重回全面寬鬆,但去槓桿的壓力較2017年已經有所減輕,同時政策重心向經濟增長傾斜,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中性的基調下,可能會適度放鬆,流動性或將邊際改善。

未來結構性去槓桿仍是工作重點,將繼續限制房地產企業、產能過剩行業的國有企業融資,以及規範地方融資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