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之光|特級教師吳順國:農村教育 大有可爲

★人物名片★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吳順國,現任雲霄縣東廈中心小學校長,漳州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福建省第二批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福建省骨幹校長,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學名校長培養人選;先後獲得漳州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人”、 福建省“星星火炬”獎章、福建省中小學優秀校長、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一個有教育理想的人,一定會深情傾注著農村這片熱土。”

——吳順國

吳順國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除了外出學習的那幾年,其餘時間他都在農村裡度過。1991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他守護鄉村小學教育已有27年,與農村教育相濡與共,書寫著一個黨員教師和農村教育工作者的胸懷和情懷。

懷感恩心 做良心事

1991年,吳順國從雲霄師範畢業,被分配到雲霄縣和平棪樹小學任教,次年被安排到和平橋頭希望小學擔任教導主任,從教第三年,才21歲的他就成為這所小學的校長。

“從小學到大學,教過我的老師太多了,但吳順國校長我一直記得。”張財春是吳順國在和平橋頭希望小學帶的第一屆學生,那時候張財春讀的是六年級。雖然只相處一年,但張財春清楚地記得吳老師做的善事義舉。“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自周邊6個自然村,很多學生中午沒回家自己帶飯到學校吃。吳老師住在學校裡,經常給他們熱飯燒湯,有些家長要求孩子跟吳老師一起搭夥吃飯,遇到一些家庭困難的家長他就沒收錢。”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吳順國與學生談心

“這些都是小事,也沒花多少錢。”回憶起那時候學生上學的場景,吳順國言語中滿是感慨。雲霄縣和平鄉位於縣城西北部,是縣城裡最偏遠的革命老區鄉,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農村經濟來源單一,農民沒什麼收入。學生寫作業沒筆用、或者不慎丟了橡皮檫之類的,吳順國看到了都會隨手遞根筆、買塊橡皮、添本簿子。那時候吳順國每個月工資一百多元,雖說一兩樣文具只要幾毛錢,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吳順國不以為然,他開玩笑地說:“我最怕開學,一些家長湊不出學雜費,那我只好先墊了,有時候工資還不夠,只好同其它老師一起湊著交到學區。”久而久之,周邊家長都知道橋頭希望小學來了一個很心善的校長。

其實學生沒有文具的窘境、家長交不上學費的尷尬,這些吳順國小時候都遇到過。“我小時候家裡兄弟多,能上學已經是幸運的,遇到開學的時候也是到處湊學費。我記得有一次家裡實在沒錢了到處去借,村裡一位大嬸剛好賣了幾隻雞有一些錢,知道我上學急用全部都借給我,這件事我一直忘不了。”

“在農村,誰家沒個要緊難事,受人幫助要記得,學會感恩,有機會有能力了再幫別人。”如果這些錢一時半會還不上咋辦?吳順國笑著說:“我一個單身漢,也不用花什麼錢。家長都是鄉里鄉親,經常把自己種的菜送給我,家裡有做好吃的也會託學生帶一份來,所以那幾年雖然生活艱苦,但我覺得過得很富足。”

懷執著心 做快樂事

“內心陽光,做事磊落,才會快樂。”這句話吳順國經常掛在嘴邊。

“他很有激情,上課很幽默,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以上他的語文課很開心。”張財春現在也是一名教師,從20多年前上吳順國老師的課,到現在自己也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學生和教師角色的互換,讓張財春更能明白吳順國在課堂上所作的努力。上世紀九十年代,學校條件不像現在這麼好,沒有多媒體設備,僅憑粉筆和黑板,吳順國是怎麼讓孩子們對他的語文課如痴如醉呢?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吳順國給學生上語文課

吳順國說,他覺得語文是一門感性學科,字、詞、句組合千變萬化,其中的語義和意境也千差萬別,“這是一門有溫度的學科,文字有溫情,你上課有熱情,學生就會有共鳴”。課前,他都會認真備課,做好情境的創設,一朵鄉野小花、一塊小石子、一片落葉都成為他課堂的道具。

吳順國認為,平等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在課堂上老師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應該是一個傾聽者。”學生答對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讚賞;答錯時,從學生答題思路的角度和全班一起去討論、探究。沒有責備和批評,孩子們的膽子大了,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就高了,氣氛自然就活躍起來了。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吳順國為學生課後輔導

“吳氏教學法”不僅受到學生歡迎,所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著的。1992年,也就是他來到橋頭希望小學一年後,他所帶的班級語文學科從倒數第一躍升為全區第一。兩三年過去後,學校所有學科不再全區墊底而是跨進前列,無論是學科教學還是學校辦學,都創造了奇蹟,和平鄉還為此專門召開會議學習交流橋頭希望小學的辦學經驗。

懷進取心 做前瞻事

作為校長,吳順國一直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他調任雲霄縣東廈中心小學後,對老師們提出了“既要腳踏實地,又要仰望星空”的要求,“腳踏實地”是指老師要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仰望星空”則是眼光要向著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方向看,掌握教育教學的新手段,更新教育的理念。“我來到這學校的時候100多名教師當中,市級的骨幹教師才2名。農村教育要發展起來,師資是首位,等靠要是不行的,學校必須自己打造出一支隊伍來。”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吳順國組織教師開展課題研討活動

吳順國帶頭搞科研,堅持問題即課題。2010年他帶領教師堅持三年研究的漳州市級課題《以校本教研為載體,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獲得省級優秀課題評審三等獎, 2011年《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第二次獲市級課題立項並開展研究工作、探索了適合農村教育課堂新模式,2011年開展了省級課題《本土紅色教育資源與小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研究》,2017年省級課題《引領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品質形成研究》通過結題驗收、課題成果得以推廣……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吳順國成為福建省小學語文趙璟名師工作室一員

在吳順國的引領下,越來越多老師主動參與課題的申報,並且在科研和教學實踐過程中得到了成長。“雖然不是硬性要求,但是看到周圍的老師參與課題取得成績,你也想積極去申報研究,這樣就形成一種比學趕超的科研氛圍。”東廈中心小學老師蔡雲珠介紹,現在學校有40多人積極參與各類課題研究,漳州市級學科帶頭人共有6人,漳州市級骨幹教師5人,她本人還成為漳州市研究型名師,這樣的師資團隊在農村學校中可謂罕見。

其實,教學突出、科研出眾的校長在城裡是很受歡迎的,但是吳順國並沒有離開的打算。“如果我們從農村出來的老師都想著往外跑,外面的老師還會進來嗎?我堅信農村教育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