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人物名片★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吴顺国,现任云霄县东厦中心小学校长,漳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第二批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福建省骨干校长,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先后获得漳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人”、 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一定会深情倾注着农村这片热土。”

——吴顺国

吴顺国生于农村、长于农村,除了外出学习的那几年,其余时间他都在农村里度过。199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守护乡村小学教育已有27年,与农村教育相濡与共,书写着一个党员教师和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胸怀和情怀。

怀感恩心 做良心事

1991年,吴顺国从云霄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云霄县和平棪树小学任教,次年被安排到和平桥头希望小学担任教导主任,从教第三年,才21岁的他就成为这所小学的校长。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太多了,但吴顺国校长我一直记得。”张财春是吴顺国在和平桥头希望小学带的第一届学生,那时候张财春读的是六年级。虽然只相处一年,但张财春清楚地记得吴老师做的善事义举。“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周边6个自然村,很多学生中午没回家自己带饭到学校吃。吴老师住在学校里,经常给他们热饭烧汤,有些家长要求孩子跟吴老师一起搭伙吃饭,遇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家长他就没收钱。”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吴顺国与学生谈心

“这些都是小事,也没花多少钱。”回忆起那时候学生上学的场景,吴顺国言语中满是感慨。云霄县和平乡位于县城西北部,是县城里最偏远的革命老区乡,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没什么收入。学生写作业没笔用、或者不慎丢了橡皮檫之类的,吴顺国看到了都会随手递根笔、买块橡皮、添本簿子。那时候吴顺国每个月工资一百多元,虽说一两样文具只要几毛钱,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吴顺国不以为然,他开玩笑地说:“我最怕开学,一些家长凑不出学杂费,那我只好先垫了,有时候工资还不够,只好同其它老师一起凑着交到学区。”久而久之,周边家长都知道桥头希望小学来了一个很心善的校长。

其实学生没有文具的窘境、家长交不上学费的尴尬,这些吴顺国小时候都遇到过。“我小时候家里兄弟多,能上学已经是幸运的,遇到开学的时候也是到处凑学费。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实在没钱了到处去借,村里一位大婶刚好卖了几只鸡有一些钱,知道我上学急用全部都借给我,这件事我一直忘不了。”

“在农村,谁家没个要紧难事,受人帮助要记得,学会感恩,有机会有能力了再帮别人。”如果这些钱一时半会还不上咋办?吴顺国笑着说:“我一个单身汉,也不用花什么钱。家长都是乡里乡亲,经常把自己种的菜送给我,家里有做好吃的也会托学生带一份来,所以那几年虽然生活艰苦,但我觉得过得很富足。”

怀执着心 做快乐事

“内心阳光,做事磊落,才会快乐。”这句话吴顺国经常挂在嘴边。

“他很有激情,上课很幽默,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所以上他的语文课很开心。”张财春现在也是一名教师,从20多年前上吴顺国老师的课,到现在自己也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互换,让张财春更能明白吴顺国在课堂上所作的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好,没有多媒体设备,仅凭粉笔和黑板,吴顺国是怎么让孩子们对他的语文课如痴如醉呢?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吴顺国给学生上语文课

吴顺国说,他觉得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字、词、句组合千变万化,其中的语义和意境也千差万别,“这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文字有温情,你上课有热情,学生就会有共鸣”。课前,他都会认真备课,做好情境的创设,一朵乡野小花、一块小石子、一片落叶都成为他课堂的道具。

吴顺国认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应该是一个倾听者。”学生答对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答错时,从学生答题思路的角度和全班一起去讨论、探究。没有责备和批评,孩子们的胆子大了,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高了,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吴顺国为学生课后辅导

“吴氏教学法”不仅受到学生欢迎,所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著的。1992年,也就是他来到桥头希望小学一年后,他所带的班级语文学科从倒数第一跃升为全区第一。两三年过去后,学校所有学科不再全区垫底而是跨进前列,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学校办学,都创造了奇迹,和平乡还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学习交流桥头希望小学的办学经验。

怀进取心 做前瞻事

作为校长,吴顺国一直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调任云霄县东厦中心小学后,对老师们提出了“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的要求,“脚踏实地”是指老师要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仰望星空”则是眼光要向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看,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手段,更新教育的理念。“我来到这学校的时候100多名教师当中,市级的骨干教师才2名。农村教育要发展起来,师资是首位,等靠要是不行的,学校必须自己打造出一支队伍来。”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吴顺国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吴顺国带头搞科研,坚持问题即课题。2010年他带领教师坚持三年研究的漳州市级课题《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获得省级优秀课题评审三等奖, 2011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第二次获市级课题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探索了适合农村教育课堂新模式,2011年开展了省级课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与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研究》,2017年省级课题《引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品质形成研究》通过结题验收、课题成果得以推广……

师范之光|特级教师吴顺国:农村教育 大有可为

吴顺国成为福建省小学语文赵璟名师工作室一员

在吴顺国的引领下,越来越多老师主动参与课题的申报,并且在科研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成长。“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是看到周围的老师参与课题取得成绩,你也想积极去申报研究,这样就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科研氛围。”东厦中心小学老师蔡云珠介绍,现在学校有40多人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漳州市级学科带头人共有6人,漳州市级骨干教师5人,她本人还成为漳州市研究型名师,这样的师资团队在农村学校中可谓罕见。

其实,教学突出、科研出众的校长在城里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吴顺国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如果我们从农村出来的老师都想着往外跑,外面的老师还会进来吗?我坚信农村教育大有可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