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以前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叫“”失眠”,

現在所有“不願睡覺”的行為都叫“失眠”。

以前是瘋狂擔心時間不夠睡,

現在是到點了睡覺總覺得虧。

當睡眠界目前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睡眠“時間需要”和“時間不足”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睡眠需要”和“不知道花去哪了的睡眠時間”之間的矛盾時,當代年輕人終於看清了自己“失眠”的本質。

以前是瘋狂擔心時間不夠睡,現在是到點了睡覺總覺得虧。

現在的年輕人,但凡有點才華和存款,就敢直接罵老闆是傻逼,熬夜加班沒覺睡的日子,早就不是普遍現象。且從打吃雞遇到小學生的頻率來看,教育部對低齡人群的減壓政策也全方位跟上了。按道理,“沒時間睡覺的日子”已經和“在廈門SM廣場上看到素顏的女生”一樣稀罕。

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所以現代人基本只有在:第二天早上八點鐘要起床上班、和領導鬥智鬥勇,或是要上一節逃了立馬就會被掛的大課時,才會覺得“12點之前睡覺”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否則你的身體和嘴巴,對此會很難保持意見統一。

但當你真正躺在床上,大腦會開始懷疑弗洛伊德所說的“人格理論”似乎煞有其事。此時你腦海裡會跳出兩個自我,一個是本我,而另外一個是超我。他們往往是這樣的:

本我:現在十二點,睡覺。

超我:不我不想睡!

本我:再不睡的話明天就起不了床了。

超我:夜晚的自由時間拿來睡覺會血虧,就算躺下了也不甘心就此睡著!

///

這時資深晚睡患者,通常會點亮手機,完成今天的儀式感:勞逸結合——起碼要把今天的票圈刷完,今日事今日畢才是好青年。

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這時候,一條“那個經常熬夜的年輕人,猝死了”的票圈能夠成功吸引你的眼球,讓你迅速為之點贊,並送上同病相憐和惺惺相惜的真情實感。

本我:再不睡覺,也會猝死。

超我:知道了!所以我要趕快搜索一下“如何10秒入睡”!

///

先學習如何快速入睡,再去入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項能為將來省下很多睡眠時間的工作。

為此,我打算求助互聯網。一般度娘會推薦大家去民辦醫院,然後檢查出一堆怪病。至於貴乎,回覆質量好是好,但林子大了,抖機靈和純道理就比較多,想排除那些剛編出來的諄諄教誨,難免需要時間。應該跟磨刀不誤砍柴工沒什麼關係,但本著“不願睡覺”的初心,最後一定會犧牲睡眠時間去評論裡學習。

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實踐頻次最高的建議莫過於:平躺在床上用鼻子做深呼吸,同時併攏腳趾進行彎曲擠壓動作,到達忍受頂點之後再慢慢放鬆,如此反覆……

emmmm

讓我睡前不要玩手機、不要說話是人之常情,但躺在床上傻兮兮地做放鬆運動就顯然有點過分了。而且擠來擠去,被子恐怕會上下抖動,如果是在宿舍,跟舍友說這是睡前放鬆運動,怕是他們非但不會理解,以後看我的眼神還會難免複雜。一生清白毀於一旦,這並不是睡不著的人想要付出的代價。

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而此外最多的建議,就是告誡年輕人要多運動,通過生理上的勞累感,來促進大腦對睡眠的渴望值。可是現在已經深夜,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唯一可能的運動大概只剩下大保健了。想到這些,超我又要開始興奮起來了。

此時別說是用:皮膚變差、萎靡不振這種理由威逼恐嚇了,就算明天一大早要和女神吃早餐,無論如何都還是睡不著的。因為今天大保健的想法沒有完成,入睡就意味著結束,而我的內心還沒有得到實現,內心的悔恨和內疚會令我更加輾轉反側。

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這並不是言過其實。實際上每個人的心裡都渴望儀式感,就像你吃酸奶時不舔酸奶蓋,就算吃了兩盒也未必痛快。同樣,睡前儀式感就應該是“好了,你今天也很棒棒”的內心反饋。而絕不是“我今天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但沒有去做”的焦慮。

當代年輕人的失眠真相

因此李白寫下《靜夜思》,可能是給失眠找了個具有儀式感的洩口。畢竟那時候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沒法通過刷微博、刷知乎來排解思鄉和孤獨,更不會被《記住一個公式就能成為詩人》這些標題黨擾亂心性。

但一想起作詩,

真的睡不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