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贛南,爲什麼讓人肅然起敬?!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1

這裡不見英雄,卻處處英雄;這裡不見偉人,卻站著巨人。

寫下這句話,我屏住了呼吸。面對中國一隅,江西南端版圖。

向南,向南……來自西伯利亞勁烈的風,刮過遼闊蒼莽的中原大地,到了贛州,怕也要歇一歇吧。往前跨一步,便是嶺南,這一步,是橫亙大庾嶺的梅關。百越人從這裡走過,始皇的十萬大軍從這裡走過,客家人從這裡走過,張九齡的故鄉從這裡走過,鍾紹京的書法從這裡走過,蘇東坡的詩歌從這裡走過,王陽明的思想從這裡走過,江浙的絲綢從這裡走過,景德鎮的瓷器從這裡走過,湯顯祖的牡丹亭從這裡走過……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贛江

這是江西的南大門,更是整個中國的一個大閘口。翻開中國的歷史版圖,會發現,中原文明,是以院落式一進一進向南挺進的。過了黃河,是長江,順著荊楚軸線,再要往南走,已是重巒疊嶂,路途變得格外逼仄。再仔細琢磨,又會豁然一驚,江西,是逼仄處的一片開闊,鄱陽湖,是煙波浩淼的入水口。盤古開天時,到了江西,似乎鉚足了勁,西引一座羅霄山脈,東按一座武夷山,底部橫一座南嶺,把個江西圍個滴水不漏。沒錯,中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甚至繁密的人口,跨長江湯湯而來,要抵達南疆,除了瀟湘,似乎只有贛水,才是一瀉千里的通道:溯贛江,登陸贛州,然後沿著章貢二水,攀過南嶺、羅霄、武夷山關隘,分別向四周輻射,直抵閩、粵、湘,直指南洋……歷史,必然要在贛州鑿開關口,梅關的風,筠門嶺的雨,見證了中原文明南行的一個個腳步。

明亡後,張家玉勸唐王遷都贛州說:“天下形勢,關中為上,襄陽次之,建康又次之,下此則虔州一塊土,尚屬興王地也……駕出虔州,右連三楚,左達八閩,後屏梅嶂,出兩粵之粟,前跨章江南九,有建瓴而下之勢,騎天下之脊號召之。”

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兩千多年前,雄才大略的始終皇統一中國後,目光何以要越過遼闊的荊楚大地,在這當時人煙荒渺的瘴癘之地按下贛南的第一顆政權棋子——南埜;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綠豆般大小的贛州何以成為今天全球近以億計客家人念念不忘的搖籃;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贛江何以成為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黃金水道、南方絲綢之路;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宋時的虔州造船廠(場),何以在全國十一個造船軍州中名列第一;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贛州何以成為贛文化的源頭;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隋之末的林士弘何以橫刀立馬,據虔州建大楚國,北起九江,南至番禺,在隋末唐初二十幾起最大起義隊伍中,拉出了最大的版圖;明白這一點,才能明白四海瓜分豆剖的五代,寧都的盧光稠何以能亂世挺起,在四面割據政權之中,以虔州、韶州雄峙於淮南嶺表間,保持穩定和發展三十多年……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鬱孤臺

看看歷史的幾個大拐彎處吧。

南宋紹興間,陳顒等揭竿而起,朝廷洶洶鎮壓,贛州衣錦鄉一帶四百多營寨徹夜苦戰,朝廷招降,沒有一人屈膝,山河為之動容。

南宋末,太后下勤王詔,南宋沒一軍州應召,唯有贛州三萬五千多義士,在贛州知州文天祥率領下,鐵血飛揚,與國家民族共存亡,歷史為之驚歎。

清軍進佔江西,南明政權以贛州為中心組織大規模的抗清保衛戰,南安、贛州二府激血飛揚,抗清起義遍及瑞金、石城、興國、龍南、贛州、寧都等地。1646年五至十月贛州被圍,楊廷麟、萬元吉等以大義鼓勵市民,全城婦女孺子磨槊制挺人自為戰,貢江兩岸軍民誓師祭天,江水為之咆哮沸騰。城破那天,當楊廷麟殉身清水塘,萬地吉抱恨投章江,戰死者全城比比皆是,忠勇之士大多舉家以殉國難時,清軍將領為之感慨鞠躬。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2

這些都還不算。

收起筆,讓我們輕輕步入上一個世紀。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蘇區舊址

世界的目光聚焦過來,中國各界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精英們紛紛湧來,數百萬扶犁扛鋤的贛南老表們風雷激盪起來……贛南,不僅成了當時中國各階級政治軍事較量的戰場,成了世界各種文化力量直接或間接較量演練的歷史場所,更成了中華兒女探索民族出路的巨大實踐疆場。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在生生死死的暴力革命中,贛南老表以成千上萬的人力、財力、物力,為中國“革命”一詞源源不斷輸血,同時,又被大批革命精英以共產主義為基因大規模精神造血。事實上,這場精英領導下的平民革命,以及革命的延續,改變了這塊土地的命運,改變了這塊土地的文化,也最終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和世界政治版圖。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3

一片不顯山顯水的地域,每到歷史緊要時刻,怎就如此風生雷動?

“贛之為邦,其山聳而厲,其水湍以清。聳而厲,故其民果而挾氣;湍而清,故其民激而喜爭。”寥寥幾句,贛南的人地關係密碼被南宋詩人楊萬里悄然揭破。

沒錯。這裡山多田少,水湍地薄。山嶂包圍下,紅豔溼粘的酸性土壤,間歇式的雨水,南北氣流回旋交接的盆地式形勢養育了這裡獨特的人文地理。這裡的土山敦厚而倔強,這裡的溪汊浚急而清亮,這裡的季風潮溼而回轉,這裡的雲霧綿薄而多變,這裡的崖石粗糲而堅峭,這裡的草木豐茂而駁雜,這裡的鄉村狹長而寧靜,這裡的人任氣而硬頸,這裡的口音跌伏而綿蕩,這裡的採茶戲淺白而熱辣,這裡的口味鹹辣而悠長……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八鏡臺

登上贛州城北的八境臺,是何等平和景象。遠處,雲峰霧嶂,田園村寨;近處,騎樓瓦巷,商埠市街……贛南諸水穿山越谷匯成章江貢水奔突而來,拍打著斑駁的城牆轟然交合,匯成蒼莽的巨型“人”字,切割北圍山嶺,闖過兇險的十八灘,浩浩蕩蕩,直奔煙波浩淼的長江。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即便是風,也常常從四面山峰埋伏過來,在這裡南北旋流對接,暗暗較勁。

聽一聽十八灘兇險的號子,踏一踏高低不平的山田地,爬一爬雲遮霧繞的齊雲山,望一望雄氣十足的通天寨,嘗一嘗桃李枇杷梅子橙橘,就會了然這片地域的脾性和肝腸。

“民風近悍尚鬥”,“山峻水激,人多好勝”,“在萬山中,其人亢健而任俠”,“山峻水駛,民質剛勁”……這類飽含雄性激素的詞句始終分佈贛南各縣縣誌裡。

為官贛州的文化“大腕”楊萬里,是參醒了斯山斯水的,更瞭然此地的天精地氣與人文密碼。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4

僅僅憑天文地理來決斷一個地域人群性格,是否也陷於偏激?果敢歷氣奮激之外,贛南人是不是還應該有點什麼?

定一定,先看看這塊版圖上的人脈源流變遷。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如此,贛州春秋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被楚國佔領,這期間 ,吳音蠻語,楚風越歌,經過了多少吳人、越人和楚人的血緣雜居?秦漢時期大量派兵嶺南,以贛州大庾嶺為標點的較大規模北方駐軍,是否開啟了贛地漢越楚吳雜處的篇章?給贛州的性格和地域文化帶來怎樣的影響?之後的一次又一次大規模中原漢人南遷,造成的客家人與贛南土著北南文化混血,是否也打造了贛州大唐飛歌般的胸襟與氣度?唐朝馬祖道一何以能在此開天下叢林,使贛州馬祖巖成為影響深遠的“洪州禪”道脈之源?楊筠松何以能使贛州成為堪輿學的發源地?宋朝周敦頤何以能在贛州開創理學,使贛州成為理學原鄉?明朝王陽明的致良知心性學說何以能在贛州落地生根?明清兩朝陸續返流的閩粵客家人群是否給贛南帶來了海岸線上的文化風候?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蘇區舊址

時間模糊了原相。

中國內陸間互相武力征服的結果,是大規模叛逆人口的逃亡性遷徙,隨之引爆勞動力、生產技術、文化意識的一次次征服與遷徙。相對歷朝活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來說,贛南三面環山,廣大未開發的處女山區就像個綠色的保險櫃,是亡流的上佳收容所,也是思想文化的築巢與隱居地。秀慧細膩智巧素雅的吳文化,開拓進取崇尚性靈的古越文化,率真悍勇敢為人先的楚文化,尚賢興利任俠除暴的墨家文化、恪守禮樂崇實達理的儒家文化,樂天全性清虛無為的道家文化……就像火山噴發後的岩漿,先後迴流盤旋沉澱到這裡,與原本土著文化雜糅融合,構成了贛南富麗斑駁的文化沉積岩,支撐著當今的客家與紅土地文化地表。贛州,以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肺活量,吸收吐納,逐步形成自己濃郁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系統。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人是一切地理人文要素的載體。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看看明清王朝交替之際,頸脖子最硬的贛南客家文化精英群——隱居在寧都翠微峰以魏禧為首的“易堂九子”幹了些什麼。當明崇禎皇帝自縊的消息傳到寧都時,魏禧父子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每日到公庭哭臨。一時盜賊蜂擁而起,魏禧,這位慷慨節義以文嘯世的明末文化精英,積極招兵買勇,籌劃起兵勤王。他的父親魏兆鳳甚至舉家破產,相助維持地方安穩。明朝滅亡後,憂憤交加的魏禧變賣所有家產,舉家隱居四面懸崖絕壁的翠微峰,與儒者風骨的李騰蛟、性情豪邁的同學曾燦、重道尚義的彭任、感慨激昂的南昌士人彭土望、慨然有當世之志的明宗室林時益(原名朱議滂,字確齋,明亡後更姓林)等志士結廬山間挖池耕植自養,每日圍坐讀史論世,研讀討論《易經》,並把讀書之地命名為“易堂”,力圖以翠微峰為基地建立一個秘密的反清復明團體。後來,魏禧以布衣之身,多次出遊淮吳越考察地理形勢,拜謁忠烈遺士,結納四方賢豪,傳播他“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立志圖強恢復大明朝,直至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客死旅途。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易堂九子塑像

在極為有限的財力、物力、人力資源下,面對佔據全國之力並蒸蒸日上的清政府,以魏禧為首的大明遺民文化孤峰何以能昂首獨立於贛南一隅數十年之久?

異道同理。避開現實的政治口水,冷靜想一想,面對時據中央政權並炙盛全國的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中共領導的蘇維埃革命何以能在贛南、閩西一個狹小地域內,堅持五六年之久?

原因是政治星象性的。革命隊伍如此浩浩湯湯,中國共產黨的出色領導與組織毋庸置疑。可拋開這些想一想,你能否認贛南血型裡沒有越人臥薪嚐膽韌拔強悍的進取基因?你能否認沒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楚人硬頸尚勇好鬥因子?你能否認宋明理學忠孝節義在此地的大規模教化與長相駐守?根本上一點,不能否認贛南人奔湧不息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除暴安良保家衛國的浩浩儒墨精神氣脈。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5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這是個風雨如磐、血氣填慵的地方,以致它的村坊瓦巷中,每一口井、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寫滿俠肝義膽。在民族歷史抉擇關鍵時刻,那些深居贛南山區的作田佬、木客、鐵匠、打錘佬及其他,昂著頭,硬著頸,忍著痛,一群一群,丟下鋤頭與勾刀,一批一批地衝到了最兇險的浪口風尖上。他們金剛怒目的血性,在這塊鮮豔的土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揮灑。從男人到女人,從老人到少年,從房舍到鹽谷,從衣被到錢幣,甚至每一雙草鞋每一塊門板……贛南人咬著牙根,拋家舍業,前仆後繼,家園作戰場,熱淚成熱血,親人變亡人,絕望變守望……一切,為了自己,也為了國家。

讓我們把鏡頭拉向最近的那場戰爭。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蘇區舊址

瑞金沙洲壩楊榮顯一家“八子參軍,壯烈犧牲”;興國高興鄉邱會培一家12口“全家革命,滿門忠烈”;興國籍烈士李美群“馬前託孤,義無反顧”……僅贛南,13個蘇區縣總人口約240萬,青壯年有50萬,先後參加紅軍的有33萬餘人,支前的有60多萬。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8.6萬餘人中,贛南籍紅軍就佔總數的65%。在犧牲的20餘萬人中,有名有姓的烈士為10.8萬餘人……

讓我們把筆貼近比戰爭更遼闊的改變命運的戰爭表情。

最瘋狂、最殘酷的殺戮,報復性地施加於戰爭留下的親人們。“石頭過刀,茅草過火,人要換種。”僅興國、瑞金等8個縣統計,被殺害的幹部群眾就達3.6萬餘人。“無不焚之居,無不伐之樹,無不殺之雞犬,無遺留之壯丁,閭閻不見炊煙。”當國民黨親手記錄下贛南“無人村”、“血洗村””、“寡婦村”情形時,這些村莊只剩了一個表情:零。

贛水湯湯。多少英魂,湮沒在歷史風波里。

這僅僅是數字,被戰爭擊倒並躺在大眾視野內的數字。掀開歷史的遮蔽,至今,無法估量那場戰爭削去了多少生靈、多少山林、多少地產、多少情感、多少尊嚴、多少幸福、多少安寧……

一批一批的贛南青壯年感召於國家民族存亡危機呼籲,子彈式地把自己推向了中國革命的槍膛。甚至,來不及辨別革命的面貌,僅僅為了一口口糧。革命大旗展示的理想和未來如此波瀾壯闊,沒有人不為此豁命去搏一把,那些搏去了丈夫、父親、兒子、兄弟的女人在戰火硝煙中埋沒,最終,選擇了堅強。

今天,我們仍會為贛南人當年改變家國命運而赴火蹈刃的勇義和決絕所征服、流淚、慨嘆。

「关注」赣南,为什么让人肃然起敬?!

在20世紀席捲全球的世界革命中,一場空降的平民革命,引爆了一次贛南思想革命的大空降。歷史引爆了南昌,南昌引爆了井岡山,井岡山引爆了贛南,贛南引爆了中華大地,從遵義,到延安,到西柏坡,到北京。

《十送紅軍》的曲調悠然響起,贛南人的歌音跋山涉水,迴環往復,長征般掠過華夏大地,一如秋風般深切婉轉……

(原標題:贛南血型 本文刊發於2016年10月20日北京日報廣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