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爲什麼會拋棄他的結髮夫妻?

譚論古今

徐志摩的結髮妻是誰不重要,徐志摩追不追林徽因跟結髮妻表現如何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徐志摩就是沒遇到林徽因,也會追李徽因,張徽因。

人性是有缺點的。因進化的不同,男女的人性缺點稍稍有些不同。這些典型的不同缺點暫時稱之為各自的劣根性吧(不妥勿怪)。

男人的劣根性是什麼?就是想征服、佔有天下所有的美妙女子。女人的劣根性是什麼?就是天下眾生尤其所有優秀男子都為之傾倒,拜在她的石榴裙下。換言之,男人的劣根性是佔有慾,並喜新厭舊;女人的劣根性是虛榮心,並妒忌同類。



所以你會看到徐志摩就像一匹鬥志昂揚的種馬,見到有才有貌的女人就上,各種情詩各種手段齊上,肉麻至極,毫無下限,哪還顧得上什麼世俗禮法,婚姻倫理。徐志摩確實有才,同樣的情詩出自他口特別能抓住女人的心絃(包括今天的女人),同樣的瘋狂追求行為經他操作起來簡直浪漫無比的行為藝術,可以讓一個女人刻骨銘心一輩子。這就是功力,不服不行。

徐志摩生在了一個好時代,一個特別適合他的時代。那是一箇中西文化激烈衝突,社會跌宕不定,民族自信嚴重不足的時代,舊的思想高樓轟然倒塌,新的卻還沒建立的局面。一部分所謂前衛的先鋒知識分子打起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掃除封建愚昧枷鎖的旗幟,不但著文立說大肆鼓吹浪漫自由,從個人生活也展示出一副追求自由浪漫的“崇高”做派,即所謂新式文人。這些人的生活作風極其大膽出格,尤其男女關係上較為隨便混亂,然而越是這樣越是有一大群粉絲吹捧,其本人也頗為自得。徐志摩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們說,封建禮法世俗教條確實是壓榨自由迫害精神的枷鎖,但是衝破封建枷鎖不意味著“亂來”是吧。再者,學習西方也不是漠視道德操守,不負婚姻責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文化為根基,基督教對愛情婚姻的態度如何,大才子們不是不知道吧。

正是如此,在傳統文化大缸裡薰陶一輩子的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對他的這個弟子的所作所為很是嗤之以鼻。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禮上,身為證婚人的梁啟超對新郎新娘是一頓痛罵奚落,尷尬得徐志摩求饒才作罷,結束語梁啟超還用鄙夷的口氣說“希望這是你們倆最後一次結婚”。婚禮辦到這個地步也是沒誰了。雖說梁啟超不能排除報徐差點奪他兒媳一箭之仇的嫌疑,但梁對徐的作為看不慣是確定的,並且說的有理有據,聞者附之。

徐志摩短短的生命之中,經他手的女子數不勝數,大多命運多舛,結局淒涼(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其中最無辜最不幸最悽苦的當然是他的結髮妻子張幼儀。這個女人的一生成為了徐志摩那追求自由愛情理想的犧牲品。封建教條愚昧麻木了張幼儀的靈魂,讓她堅信既嫁從夫絕不能再嫁。而徐所追求的新思想新主義她永遠不會懂,徐也沒有打算讓她懂(他並沒有啟迪民眾的決心),徐甚至沒處置好她的生活,讓她有尊嚴的像一個人一樣的活著,卻把她視做一個擺脫不掉的惡蛆蒼蠅,讓她在尷尬孤寂羞辱扭曲之中耗盡一生。這種習慣貫穿到徐對待之後每一個女子之中。一個在詩的國度裡浪漫馳騁的情種,是絕無可能瑣碎到考慮別人的生活的。

網上有人說,當你和一個女人說我想和你一起睡覺,你就是耍流氓,當你和一個女人說我想和你一起醒來,你就是徐志摩。其實擦亮了眼睛看你會知道,前者是耍流氓,後者也是。

PS:劣根性本身無褒貶,只是一種特性,放在社會價值規範下觀察便具有了否定意義。也無關乎道德,因人身上還有理性、廉恥、責任感等優秀品質可以抗衡,只有那些完全以劣根性指導行為的人才是喪失道德的人。


正經閒聊

我說這個是想表達,徐志摩的髮妻張幼儀不僅很好,而且很優秀,徐志摩拋棄她去追求林徽因,真是讓人心生悲哀啊!如果徐志摩知道他之後的人生會虧欠張幼儀太多,他不會這麼做嗎?

張幼儀遇到徐志摩,只是遇人不淑而已。

張幼儀出身顯赫,以當時的門第觀念,她嫁給徐志摩綽綽有餘。可是有才華橫溢的徐志摩,卻不愛賢妻良母型的女性,自視清高傲然的他,把張幼儀看成“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出國後,邂逅了才女林徽因,他很快被的率直才華所傾倒。當張幼儀到國外找到他,而且面臨生產時,他卻忙著追求他心中的女神。

張幼儀不想離開丈夫,但他做的太絕了,後來張幼儀毅然和徐志摩離婚回國。

張幼儀先是在大學教德語,後來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同時能力超群的,她還出任服裝公司總經理。張幼儀的優秀和出色的經營能力,被髮揮到極致。

不要說在那個年代,就是用如今的標準來衡量張幼儀,她真的是典型的“白骨精”女性:白領、骨幹、精英式人才。

一心想追隨女神的徐志摩,在乘飛機趕回國聽林徽因講座的途中,因飛機事故而意外離世。連他的後事,都是張幼儀為他辦理的。而且,在徐志摩遇難之後,張幼儀還經常要資助貧病交加的他的妻子陸小曼。

徐志摩父母對張幼儀一直特別欣賞和厚待,後來,又是張幼儀以乾女兒的身份,為他們養老送終。

這些,徐志摩如果地下有知,會不會後悔當初對待發妻的殘酷無情呢

張幼儀50歲時,遇到了中醫蘇紀之,他們結為連理後,張幼儀才真正感受到執子之手的夫妻情分。張幼儀對她的這任老公感情極深,她離世留下遺囑,要在她墓碑上刻下“蘇張幼儀”四個字。

自尊而倔強的張幼儀,在感情上再也不願做徐志摩名義上的太太。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張幼儀嫁給徐志摩,就是典型的嫁錯郎!


蘭闍讀書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徐志摩才高八斗,是民國時期著名浪漫主人詩人,尤其是一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刻骨畫如,打動了無數少女的芳心。


一些情情竇初開的女孩,都夢想著自己也能嫁給這樣一個浪漫而完美的男人。殊不知,徐志摩雖然風流倜儻、滿腹才學,但在感情上卻是個朝秦暮楚、喜歡播愛而不想負責的花心大蘿蔔。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前妻張幼儀,他的表現十分的冷酷無情。

他的前妻張幼儀從小就是大家閨秀,出身於名門世家,與徐志摩可謂是門當戶對。而且,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就嫁給徐志摩為妻——張幼儀十五歲,徐志摩十八歲,兩年可謂是兩小無猜的結髮夫妻。但是,在兩人多年的婚姻中,徐志摩對張幼儀毫無半點情分,他的心思永遠都在夫妻之外的花花世界上,面對眾多的女粉絲與,徐志摩總是無法自控,一次次的沉湎於一些開放激進的女孩當中;而張幼儀對徐志摩的總是無限的忍耐,年小三歲的她對他的情場上的風流韻事總是大度的包容,總希望通過自己的順從與無限的真情來換取愛情的到來。

然而,在對徐志摩的心中,張幼儀不但不是自己的妻子,而且還是一個最令他瞧不起的女人。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鄙棄張幼儀的。甚至他開公開諷刺過她,曾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認為張幼儀和自己根本不般配,他說自己像一件洋氣十足的“西服”,而張幼儀則像一雙土得掉渣“小腳”。這樣,婚後他從沒有將張幼儀當自己的妻子看待過。對了,張幼儀深有心結,她曾說過:“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我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尤其是在徐志摩深陷情網,緊追大才女林徽因的時候,也正是張幼儀最痛苦的時候。那時張幼儀正懷著身孕,不想徐離婚。但徐一聽說張有了身孕,便說:“把孩子打掉。”張幼儀痛苦地說:“我聽說有人是因為打胎死掉的。”徐卻說:“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的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可想而知,這話對張幼儀來說應該有多悲傷。更可悲催的時,在第二個孩子出生沒多久,徐志摩終於做出了最決絕決定:與張幼儀離婚了。

離婚之後的張幼儀十分的落魄,只好去投奔自己的孃家。不過,張幼儀並沒有一味的沉湎於被遺棄的痛苦之中,她立刻去了德國,並很快從悲痛中振作起來,進入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希望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文化知識,來提高自己的能力與修養。但不幸的是幼子病逝,使張幼儀的再一次飽受悲痛的折磨。但是,喪子之痛反而激發了張幼儀更大的決心。她不但努力地完成了自己的學習,還被聘為東吳大學的德文教授。更加感人的是,她在兩年後回國,又成為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的副總裁,並且,經過她的苦心經營使“上海女子銀行”終於扭虧為盈,以及後來又成為“雲裳時裝公司”的總經理。如此,搖身一變,由當年的那個被嫌棄而拋棄的家庭婦女,變成了一個令人刮目相後的事業型女強人!

再後來,張幼儀移居在香港,並且與醫生蘇季子結婚,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徐志摩去世後,張幼儀曾回憶說,她跟徐在一起的時候,從沒有說過“我愛你”之類的話,但是,“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是最愛他的”。從她的話裡可以看出:對林徽因,她是懷意恨意的。覺得林和徐相愛,卻又不嫁給他,欺騙了徐的感情;而徐又辜負了自己——

不過,中年之後的張幼儀,還是寬恕了徐志摩。這時她事業有成,經濟雄厚,已經是社會上的名流人士。她憑著自己的經濟實力,不但還出版了徐志摩的一些文集,還多次接濟他的遺孀,再一次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稱讚!晚年的她家庭幸福,兒孫孝順,也不妄自己的一生!


超能古博士

首先,徐志摩的詩是我非常喜歡的,也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一首《再別康橋》敲動了無數少男少女的心扉。每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都會輕輕地誦上幾句。

今天這個問題比較尖銳,那麼我們就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回答吧。

1、徐志摩的妻子有兩位,第二任叫陸小曼,第一任名叫張幼儀。我們今天重點說一下,張幼儀。她本是一名大家閨秀,一直在家相夫教子,與徐離婚後,1927年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1928年擔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等。從簡歷來看,這是一位上得廳堂下的廚房的女子,是我們普通人仰望的女神。但卻是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

2、為什麼要去拋棄妻子去找林徽因?

或許是因為追求浪漫吧,亦或許是因為愛情吧。這些其他老師也都有回答。我們就從側面瞭解一下金庸先生對徐志摩的評價吧。

這就要先從金庸先生的小說講起,老先生的頂缸之作《天龍八部》,想必大家都瞭解,其中有“四大惡人”人物鮮明。排行老四的叫做“雲中鶴”,這個雲中鶴雖然戲份不多,但他以一身卓絕的輕功見長,且雲中鶴是四大惡人中唯一真正的惡人,自始至終沒能洗白的惡人,而且是最令人咬牙切齒的“淫賊”,故對他印象頗深。

為什麼聊到了這個“雲中鶴”,大家要問是不是跑題啦?“不,並沒有”。因為徐志摩的筆名也叫“雲中鶴”!這是不是巧合?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金庸的表哥就是徐志摩!這麼近的關係,不可能是巧合的。且從查家人(金庸原名查良鏞)在徐志摩的葬禮上送的輓聯“司勳綺語焚難盡,僕射餘情懺較多”中也可以看出,明顯對徐志摩的婚變不滿。那麼只有一個解釋,金庸對錶哥的作風極為不滿。從而解釋了樓主的問題,為什麼非要拋棄妻子去找林徽因。





海光Mr

應該說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知識女性!他們結婚時徐18,張才15歲。雖不是自由戀愛,但婚後兩人感情尚可。張18歲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後來,徐出國留學了,直到1920年年底,徐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把張接到英國。張雖然說比徐小三歲,可她就像一個偉大的母親寵著自己的丈夫。然而徐卻在張要生第二個孩子時提出離婚,還要她去打掉腹中的孩子。要知道在當時打胎是很危險的,徐竟然說“坐車也危險,你幹嘛還要坐車?”。張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徐從來不管不顧,都是張一人獨立撫養。

題主問徐為何拋下妻子而去追林徽因?我只能說是他們才子才女心心相惜了。徐第一次見到林徽因是在英國,那時徐24,林也才16,還是個中學生,或許就是所謂的一見鍾情?或許是林的單純和氣質吸引著他?只是因為林還小,情竇初開,還有或許就是介意徐已婚?但他們確實是相戀了。

1931年,徐志摩飛機失事,林徽因的丈夫在飛機失事的地方檢了一塊木頭回來,林徽因就把它掛在自己的床頭,一直到她去世。這難道不能說明什麼嗎?

問世間情為何物?我覺得這人世間最說不清楚的就是男女感情之事了。好了,我是詩畫人生相約篁嶺,專注文史和旅遊,謝關注!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張幼儀是徐志摹結髮夫妻,父母包辦,但徐覺得和她只有婚姻,沒有愛情。而林徽因則是徐志摩認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於是,他離了婚,要找他的"靈魂件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