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终还是勾选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自2012年4月上线的五年之后,微信在安卓和iOS上陆续迭代了代号为“6.5.6”的新版本,在隐私选项下增添了“

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这一设置,选项有三天、半年和全部,允许用户把自己的分享藏起来。

我最终还是勾选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当初“三天可见”这个时间范围被我无比吐槽与不屑,心想这与不加好友或拉黑有何区别。不曾想,1年多后的我也在它旁边的圆圈圈上打了勾。

我最终还是勾选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从半年到三天的保质期

原本的朋友圈是个神奇的地方。多数半年可见的,会有人带着你满世界跑,走过爱琴海、逛过新马泰、排过网红店、也买票看展览。半年可见的朋友圈就像是一场直播,终年不见面的人,却像在和TA同居,什么大事儿小事儿你都知道。

可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半年可见的少了,三天可见的愈来愈多。当你终于想到去尝试朋友推荐的餐厅或看过的展览,想翻翻地址时却发现动态没了,点开朋友圈只有一条分界线,上面写着:“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用朋友M小姐的话来说,“三天前的我,我有时候自己看着都嫌弃,改成三天可见,大家就只能看到当下的那个让自己最满意的我,反正三天后也看不到了。”

朋友圈和朋友没啥关系了

问过身边的朋友微信里有多少人、有多少好友。最多的两位分别是房地产与快消行业从业者,朋友圈3000余人,其中好友500人不足,比例1:6。

“我曾花过3小时想彻底把3000个人整理一次,按工作和生活分组,但尝试了一下发现根本不可能,整的自己脑子疼。我的朋友圈早已经不是我的了,准确地讲,我的朋友圈是块宣传板。没有三天可见的时候,每次回头翻看自己的朋友圈,都会觉得挺像传销,只能几天后再去删除,很麻烦。”A君如是说。

K小姐听完,“发发公司内容什么的,我还能忍其实,毕竟还有分组在,可碰上些小人那真是倒血霉了。去年,公司两个部门的老大竞争VP斗得不可开交,后来一天,公司所有人工作邮箱里就多出了其中一个的黑料,说他和客户有不正当关系与交易,你猜图片来自哪。”

我最终还是勾选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汉朝的公孙弘发迹之后,有发小来投,公孙弘待以布衣蔬食,结果被发小揭穿真面目,说公孙弘外面吃粗粮,回到后堂“厨五鼎”,公孙弘抱怨“宁遇恶客,无逢故人”。

我最终还是勾选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姜育恒有一首老歌叫《有空来坐坐》,里面有句歌词特别适合形容现在的朋友圈:“朋友越来越多,但是寂寞并不因此而少一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