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2018年的下半年,电子音乐爱好者的热情似乎要无处安放了。

上半年,在EDC和Creamfields两大电音节IP在内地落地举办后,Ultra、DWP等知名电子音乐节IP在一线城市的落地执行却接连受阻。这也让人不禁担忧,在历经两年的热闹之后,国内电音节市场是否会就此被动进入一阵冷却期。

山雨欲来,几大电音节IP尽折腰

作为去年在内地成功落地执行的国际知名电子音乐节IP,谁也想不到今年Ultra China的落地执行会这么坎坷。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先是端午假期的北京站,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传言原因为举办期间北京有重要会议,公安报批不通过),迟迟未开票,最终延期举行,将预定好档期的艺人安排在北京当地的三家Club举行名为“ULTRA Beijing Club Takeover”的表演活动。

本以为只是运气不好,时机不对。可原定于今年九月分举办的Ultra China上海站在已经卖完两轮预售票的情况下,仍然步履维艰。8月21日,某电子音乐自媒体大号流出消息,Ultra上海站确认取消不排除延期或更换场地再举行;8月31日,Ultra官方微信正式宣布上海站延期,同样举行club takeover 活动。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无独有偶,DWP电音节今年九月在上海落地执行的传闻,被官方INS账号确认为谣言。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DWP官方INS账号在Story中辟谣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不久后又出现了审批撤销的公示

作为亚洲最大的电音节之一的印尼DWP音乐节(全称:Djakarta Warehouse Project),虽然举办历史不过6-7年,但其相对豪华的阵容、高性价比的票价,也使其快速发展为亚洲知名的本土电子音乐节品牌。

近两月关于DWP阵容、票价的传言不断,也流出了过审文件,但是DWP在其官方Instagram Story中指出某自媒体上关于DWP的信息为假,却没有发推特或是INS图文直接明确地否认。

而办不办DWP上海站的传闻,也颇令人费解。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网上流传的DWP音乐节售票信息

究竟是DWP品牌被国内某些电音活动筹办者碰瓷山寨,还是确实有进入国内市场的打算,目前不得而知。只是和DWP官方无关。亦有传闻,网上流传的所谓“帝达貔热浪音乐嘉年华”活动与官方可能有关,而对于演出信息口径的不统一,或许是内部分歧折腾出的一场闹剧。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官方辟谣不选择直接发INS图文,而用Story这种限时分享的方式公告了。

在Ultra和DWP双双凉凉之际,上周自媒体“娱乐资本论”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电音市场爆发背后:背叛投资人、法人被操纵、地下钱庄逃税?》的推文,也将盛极一时的本土电音IP扒出了原型。文中直指“风暴电音节”创始人 Eric Chow(周铂弘)非法挪用喜临门的投资资金,“风暴电音”商标也已被浙江绍兴中级任命法院查封,同时还披露“风暴”所属的唐艾公司利用地下钱庄逃税。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从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来,风暴音乐节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带起国内电子音乐演出消费风潮,开拓了国内电音市场。2016年其巅峰期一日人流好几万,门票能被炒高一倍不止,在国内音乐节市场上也是不多见,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然而,由盛转衰不过一年时间。

短短数月,几大电音节IP在一线城市纷纷折腰,那么,非一线城市会是电音节发展的温床吗?

非一线城市会是国内电音节的温床吗?

有人为“风暴”的陨落感到惋惜,毕竟它才能够带领一大批年轻人“入圈”;有人为“风暴”的无赖感到愤怒,作为利益相关方被拖欠工资债务,指责该团队毫无契约精神;也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没了一个“风暴”,还会有“闪电”、“飓风”排着队地瞄着电音市场,“风暴”并没有不可替代。这不,在风暴、ultra凉了后,Mia(MIA Music Festival)音乐节流出批文和招商方案,其8月28日举办的媒体发布会宣称将在十月登陆上海。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但无论如何,回顾“风暴”这五年大起大落的过程,没法不令人唏嘘。一方面,风暴的“起高楼”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结果;另一方面,风暴在多年能在上海国庆假期举行,决定了风暴有可能去吸纳全国的乐迷。而随着音乐节自身发展艺人阵容也越来越丰富,并不是单纯堆砌大牌艺人,并不是简单地只赚快钱。

对于广大消费群体来说,风暴音乐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还是大牌阵容、便利的交通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而这很容易被复制。

现今看来,一线城市在举办大型户外活动的不确定越来越大,文化审批、演出许可、艺人签证、公安审批、天气因素等等都可能影响音乐节的举办。而近年来,一线城市相关部门对于举办大型活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的顾虑越来越大,因“不可抗力”鸽掉的音乐节也越来越多。

于是有人说,这也许是大型电音节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开拓市场的好机会。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越来越多落地非一线城市的电音节

但现实真的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吗?

首先,二三线城市真的有足够的消费人群,还有待验证。Ultra、风暴等电音节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国庆假期的上海有足够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整个东部地区具有演出消费习惯的潜在乐迷。

据艾媒咨询《2016-2017年度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约62.5%的电音爱好者来自一二线城市,那么,深入内陆的电音节是否还能吸引到足够体量的乐迷呢?除非是豪华到无法替代的阵容才能吸引大家千里迢迢奔波一趟吧。而花巨额秀费去打造阵容,不仅投资风险更大了,在外汇严格管制且娱乐圈税务问题颇受关注的现状下,演出方要合法合规地及时支付外国艺人高额秀费也并非易事。

Ultra、DWP、风暴等电音IP凉凉,国内电音节市场还会好吗?

其次,虽然大型户外电音节由于潜在的旅游经济拉动效应被二三线城市政府所看好,手续审批相对容易,但是之前在一线举办暴露出的安全隐患,同样会在二三线城市发生。比如这两年电音节总是有一些“在场内因为兴(da)奋(ma)晕倒抬进医院、女生被拖进树林强奸、三亚6316招嫖等”等不明真假的事件,虽然传言未必是真,但是影响却很恶劣的。而电音节总是会有举办地周边住户投诉扰民,长此以往,很难保证当地政府会一直支持这种活动的举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内电音节的同质化现象。作为一种舶来品文化,阵容同质化严重、舞台制作难有新意、体验没办法保证等问题在国内电音市场已经显现,且这些问题在Ultra、EDC、Creamfields这样的国际电子音乐节品牌身上都很能避免,这样下去无疑是对乐迷的一种消耗。

因此,虽然电音作为被年轻人喜爱的垂直音乐门类备受追捧,但在行业标准未建立、进入门槛不高的情况下,就算没有“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国内电音节市场或许仍将进入一阵冷却期。

作者 | Li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