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又是一年的职称评定季节,很多教师也辛苦的准备着。很多外行的人也许并不是很理解:为了一个职称,拼死拼活的为了什么?

好一个“为了什么”:

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

为了自己的努力而去收获;

为了自己的那颗奋斗的心;

为了更好的生活!

有很多人说“老师有两个假期,有双休,多好啊”,这个问题如同:种完庄稼不去除草、浇水、施肥一样的道理,教师并不是只有课堂的那四五十分钟那么简单!

教师不是一个机器,他也是一个人!职称评定、评先树优是老师们追求的一个很现实的梦想,为了能评上职称,老师们努力着、奋斗着,在时间中慢慢的老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可是职称依旧。

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优质课证书

优质课证书不仅代表着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而且也是职称评定中必须有的一个证书,而且级别越高,加分也越高。

两年一次的优质课评选,让很多教师“煞费苦心”,为了更好的讲一节优质课,老师们磨课、改课、再磨课,最终形成了一节具有多种亮点的课,参加优质课评选,这里面饱含了老师们的心血与辛酸的泪水。

课题

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课题,但是这需要老师们的长期研究,光教学这一块就已经占用了老师们很大的时间,所以很多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去参与课题。

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课题也是职称评审中要求的一项。但是,课题评选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1、少数人的课题

课题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参加,仅仅是少数教师能参加的。

2、领导优先

一个好的课题,一般都是学校的领导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或者主持人,很多教师想参与其中,受到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成员的选择权一般都在领导的手里。

3、时间限制

一个课题需要几年的时间,等到结题了,好几年就过去了。

优秀班主任

优秀班主任也是对班主任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很多班主任为了这项荣誉努力的奋斗,但是很多不透明因素的影响,导致评选过程出现了变质的现象。

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现实与理想

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你到底比别人缺啥?

缺少的就是证书。

2017年,教师职称评审中,烟台某学校,高级职称名额2名,一级职称名额2名,最后评上的只有一个中级职称,其余的权不落榜!归根结底,什么原因?缺少的是证书,各类证书,按照证书来计分,谁的证书多、级别高,自然在职称评定中占的优势就很大。

在学校中,“教学能手”的称号是何等的荣耀,可是一般情况下都是老教师获得,为什么,很明显,老教师的手里的证书、荣誉比年轻教师的多。

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在“教坛新秀”的评选中,推荐的人选,证书多、荣誉多,自然而言的会占优势。2017年,烟台某区某个学科推荐了四名教师到市里评选,最后评选上三个。评上的几位教师,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优质课证书、各项指导教师证书等,整理出来一大摞,而落选的教师没有课题,没有优质课,只有优秀资源类的证书等,显而易见,他不落选,谁落选呢?

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以“人”为本,还是以“证”为本?

教师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不是一个人的圈子,而是很多教师的圈子。所以,很多教师欸什么呼吁取消职称评选?可能这就是原因之一。教师职称评审、评先树优应该突出评选的个人,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价值,才能显示出一个教师的应有价值。以证书给教师打分,不是不科学,而是证书不能真正的说明一个人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