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自古以来帝位的传承都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毕竟这是关乎这个天下未来的大事,接班人选择正确,就能够让这个王朝延续下去,如果选择的失败,这个国家就可能会走入灭亡的深渊,秦始皇选择胡亥和杨坚选择了杨广,使得这个国家很快走向了灭亡,所以选择继承人是相当重要的事情,那么皇帝选择继承者,往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很多时候最像皇帝本人的那个人,恰恰不会成为继承大统的人选,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的有不少的。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李世民可以说是一代明君了,虽说他是一个有着污点的人,但是恰恰是这个污点成就了他的功绩,或者说李世民这个人想要摆脱自身的污点,就要在政绩上做出突出的贡献,这样后人才不会抓住他的污点一直不放,而这个大唐也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一步步走向强盛,但是面对着继承人的问题上,他还是有着很多的错误的,李承乾是他和长孙皇后的大儿子,也就是他的嫡长子,在那个时候,这个身份就是最好的政治符号,毕竟“嫡长子继承制”是有着他的市场的,这个制度可以让这个国家更加的稳定,他的儿子们都不用争夺了,只有嫡长子才能够继承皇位,所以其他人也就能够安心,可是李世民这个人对于李承乾的要求过于严厉,对于其他的皇子也是过多的关心的,尤其是当时的魏王李泰,也就是他和长孙皇后的二儿子,按理说在这样的制度之下,他是没有希望当上皇帝了,除非他哥哥能够比他的父亲早死,这个皇位才会落到他的身上。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但是父亲的过多的关心,让他认为父亲对他的看重超过了太子,也就有了夺嫡的心思,朝臣们也不乏投机者,但是后来随着李承乾的谋反,他和李泰都没能或者这个皇位,反而他们的同母弟弟李治算是见到了一个便宜,坐上了太子的位置,这个时候李治的太子之位还是有着一些威胁的,那就是来自于李恪,这是一个与李世民很像的皇子,这里不是指的是外貌,而是处事风格和性格方面,而李世民也是有意想到扶持他的,一度想要废掉有些软弱的李治,但是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反对,后来这件事情就算是不了了之了,可是就是这样的原因,才是后来李恪被杀的真正原因。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可以说与父亲很像是一个政治优势,但是有的时候皇帝考虑的方面却是很多的,就像这个李恪,没有一个坚定的有能量的朝臣支持,这个江山他是坐不稳的。而执政风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便,虽说父子执政风格相同,便于政权的交接,政权的稳定,但是具体情况不同,皇帝们考虑的往往就是另外的情况了,这一点朱元璋就能说明问题,明朝初期的时候,整个国家的政治在他的统治下是很严苛的,官员贪污腐败在朱元璋的眼中那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就严厉的处罚他们,这个时候宽厚待人的朱标就是他的完美继承人,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在他的手中已经严格的有些过头了,正所谓一张一弛才是合格的政治,所以朱标作为继承人是对明朝有力的,因为这个国家不能一直这么严苛下去,但是朱标死了,打乱了他的部署,而这个时候也就得重新选择继承人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面对着最像自己风格的朱棣,他确是犯了难,这毕竟与他的初衷不相符合,如果选择这个皇子,这个国家应该是会像他一样,不会做出大方向的改变的,这个时候朱允炆的出现让朱元璋仿佛看到了他的大儿子的身影,所以他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皇孙,而将朱棣放弃了,当然了后来的事情不是朱元璋能够控制的,这个主要与建文帝有着脱不了的关系。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当然了康熙晚年也是面对着选择合格继承人的问题,也是令他头疼不已的,而九子夺嫡的情况下,也就说明这个时候的康熙也是想要全方面的考察各位皇子的能力的,原本他是一心的栽培太子的,可是这个太子却是不成器,最终还是被康熙废掉了,这个时候各位皇子也就各展所能希望能够引起朝臣和康熙的重视,而朝臣们也是各自押宝,毕竟这个时候的继承人的位置空悬,如果压中将来的地位也就能够飞黄腾达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八阿哥的声望是最大的。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为什么只要他的声望才是最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与他的父亲康熙很像,尤其是晚年康熙的执政风格上比较宽厚,而八阿哥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人处世随和,待人体贴细致,因为就更加能够得到官员的好感,可以说这样的品行确实具有成为好皇帝的潜质的,为此在朝堂之上也就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八爷党。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够不引起康熙的注意呢?而且对于他的打压也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认为他是一种伪装的宽厚的性格,目的就是为了谋求皇帝的宝座,而且还从他的出身做文章,毕竟他的母亲的身份地位是地位的奴婢,但是这样的辱骂自己的儿子,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但是康熙有着他的考量,那就是这个国家在他的治理下,尤其是晚年的这些时候,宽容的执政方式必然会导致这个官员的贪污横行,况且当时的国库的收入很少,这个国家如果继续实行他的这一套宽仁的政策,社会的矛盾一定会更加的激烈,这个时候如果选择八阿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他不能不去考虑的方面,所以这个国家也就到了该紧一紧的时间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其实内心深入对于继承人的人选已经将八阿哥排除了,通过这些皇子的处事风格,也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们的执政风格,而四阿哥胤禛就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不爱交际的他也就进入了康熙的视野,所以在继承人的人选上雍正才能够胜出,这里边不光是能力的问题,还与这个国家的现状有关,果然雍正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这个国家在他的治下,国库充盈,经济有了好转,而官场也就变得焕然一新了,如果没有雍正的努力,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就不存在了。

像自己的皇子不能继承大统,康熙的想法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

可以说,有的时候皇子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像他们的父亲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这个社会需要作出重大的变革的情况下,这时候优势反而变了了劣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