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許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最近,一則熱帖盤點寫南京的歌,令南京人驚呼,原來眾多音樂人都寫過關於南京的爆款歌曲,南京何時起成了音樂記憶中的“網紅”。以往大家習慣了《喝餛飩》裡馬臺街的老王餛飩攤才是南京,如今李志山陰路8樓的房間,王力宏和朱小磊唱的1998年金陵飯店裡熱乎乎的皮肚面,也是南京。訴不盡的南京,隨著城市變遷一起,音樂元素也變得更加多元。

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许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许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彷彿我回到了 1998 年

你牽著我走進金陵飯店

點了一碗熱呼呼的皮肚面

兩個人聊得嬉皮笑臉

對未來沒概念也不想要有概念

腦子裡只關心湯麵會不會太鹹

像一張 褪了色 的拍立得照片

那張臉 我彷彿又看得見

——王力宏《南京,南京》

南京說唱的熱鬧遠去,風格更加多元 說起寫南京的歌,最早人們會想起朱明瑛在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唱的《莫愁啊莫愁》,“莫愁湖邊走,春光滿枝頭;花兒含羞笑,碧水也溫柔;莫愁女前留個影。江山秀美人風流,啊莫愁啊莫愁,喔勸君莫憂愁”。由朱明瑛首唱至今,早已成為流行的經典,不僅是國內,它還是許多外國團體訪華演出的曲目之一。

對年輕人來說,寫南京的歌,耳邊大概會響起饒舌熱鬧的“喝餛飩”。2005年6月,一首《喝餛飩》掀起南京說唱音樂狂潮,大街小巷無處不在傳唱“啊要辣油阿”。南京饒舌團體把真正來源於生活的素材,用前衛的說唱音樂表現出來。如今令南京人意想不到的是,風格完全變了,粗糲的南京方言說唱變得更為國際化,風格多元,也被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所接受。關於南京的爆款被王力宏與本土音樂人朱小磊合作的《南京,南京》所取代,南京民謠新生代力量翁大涵之前也憑藉一首《盼兮》,將秦淮河水、烏衣巷鐵心橋唱到聽者心頭,被選為代表南京的“主題曲”。有外地人笑說,你們南京人為什麼管漂亮姑娘叫‘盼兮(潘西)’?”這下搞清楚了,原來是《詩經》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典故。

“以前為了點擊率找共鳴,也會刻意迎合搞笑市場,但這次合作很深情也很唯美。”從2006年的《江湖》、到2012年的《南京style》、再到以及2015的南京話說唱《潘西來了》,朱小磊的創作歌曲一次次風靡網絡,但之前跟王力宏合作“唱南京”更為不同。“隨著南京這位城市突破地域侷限,引發更多聚焦的同時,真沒想到跟王力宏這樣的明星藝人合作,也成為現實。”朱小磊說,自己原來的風格比較詼諧,節奏感強,更燃一些,《南京,南京》風格完全不同。其實,很多東西都在變化中,從技術流、歌手到音樂風格,都在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遷。”

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许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你是否還記得山陰路我八樓的房間

房間裡唱歌的日日夜夜

那麼熱的夏天你看著外面

看著你在消失的容顏

我多麼想念你走在我身邊的樣子

想起來我的愛就不能停止

南京的雨不停的下不停地下

就像你沉默的委屈

——李志《山陰路的夏天》

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许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打開南京“故事盒”,唱出南京人心聲 在採訪中,朱小磊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聽《南京,南京》的很多竟然是外地人。他也問記者,“你發現沒?隨著城市的國際化,地域的侷限越來越模糊,一個南京人,可能已經很多年沒回來住了。但一個外地人,也可能在南京住了很多年,卻唱出了南京人的心聲。”

說到南京,現在很多人會想起李志的歌。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李志對於南京的熱愛、積極主動的擁抱融入、深入細微的體會表達,體現在他作品的每個音符段落。說到南京,大部分人想到六朝古都、繁華的新街口和1912的酒吧街,但他卻把視角放在南京一條不怎麼有名的街熱河路。在他的歌裡,多的是不太會有人注意的街道、小店、平凡的小人物,可就是在這裡,藏著他們的一生和夢想。歌迷因為李志,愛上南京,嚮往到夏天的山陰路走一走,渴望看一看熱河路的戀人,挹江門、鹽倉橋,在每一條傷心的應天大街。還有諸如《你離開了南京,從此沒有人和我說話》,李志把南京的美和傷感都化進了他的歌聲裡,鋼琴的清澈心事,加上小提琴的悠長愁緒,很容易讓人想起南京的雨天,想起在南京度過的日日夜夜。

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许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在這些南京音樂中,南京的許多地名和路名被傳唱,甚至成為南京的“音樂名片”。比如好妹妹樂隊將南京譽為自己“出發的城市”,《石鼓路的匆匆往往》裡有南京的雨,“雨是一生過錯,雨是悲歡離合。”寫一個人和一座城的際遇,一個離開南京的遊子對於精神故鄉的追憶。翁大涵的《一盒南京》中,除了南京人熟悉的南京牌香菸,還有總在鼓樓賣報的老太太。《夢都大街》中“散場的演唱會人們不停休,彼此依偎在夢都大街的路口”,這樣的場景一定會令去奧體看過演唱會的南京人感覺很親切。

來自江蘇泰興的翁大涵告訴記者,《盼兮》是自己寫得最久的一首歌,也是自己決定寫的最後一首關於南京的歌。這首歌就好比關於南京記憶的“故事盒”。“我曾經把南京比作一個盒子,小時候是禮物盒,長大了是故事盒,所以有了《一盒南京》那一張專輯。兒時特別嚮往南京,定格印象就是坐著沒有護欄的紫金山索道,手裡攥緊雨花石;長大後來南京上學、工作,慢慢發現這座城市的故事太多,無論是我親經歷還是聞及他人。在《盼兮》這首歌裡,幾乎每一段都是一段經歷,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故事。”“百家湖畔,我住在百家湖,夜裡經常去百家湖寫歌,我就看著湖邊的房子燈慢慢熄滅,所以總有人說著晚安。”

乖乖隆地咚!王力宏李志都把南京唱成歌,许多地名和路名火了

你說世界很大

沒必要總分真假

可是秦淮河水

故事裡的人不睡

你說芸芸眾生

哪裡都會是圍城

就在江南路邊

總有人說著離別

紙上跨山嶽

夢裡寫詩幾行

寫烏衣巷的夕陽西

唯獨不敢寫你

——翁大涵《盼兮》

南京音樂要走出去,也受啟發要打破侷限

打動人心的歌詞和音樂,必是植根於熟悉的生活。南京外國語學校2010屆高三(6)班學生自編自演的原創畢業歌,一群終日與外語打交道的十七八歲高三生,寫下《北京東路的日子》,“”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最後的最後,渴望變成天使。歌謠的歌謠,藏著童話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該要飛往哪去。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最後的最後,渴望變成天使”,就觸動人的心絃。

朱小磊說,“在南京生活了這麼久,我常常會宏觀去看所處的家鄉。但像李志,他們會對租住的第一間房在南京哪條路上,印象很深。”過去自己習慣了在南京方言方面尋找共情點,用詼諧澎湃的方式去展現。可能十年前,大家也不會想到民謠也可以寫南京。

朱小磊對記者表示,這次與王力宏的合作也給自己帶來更大啟發,唱給南京的歌,不斷打破地域侷限。現在也意識到原來很多類型都可以嘗試。“南京音樂要走出去,還需要集體修煉。本土音樂人的概念被拓寬,越來越多的人寫下在南京生活的故事,這是好事。”他笑說,“我每年都要推一首‘夫子廟廟歌’,現在也會穿插一點南京話,但更多還是會考慮大家都能接受的新元素。說不定哪一天,爵士樂也開始有南京題材了。”

回望自己從業餘愛好者到職業音樂人發展的經歷,許多南京音樂人也感嘆,不僅錄音棚變得高大上,技術層面進步了,這個創作群體也不斷被外來音樂人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帶來更多全新的嘗試,也改變著“南京味道”。有的人到來,有的人離去,在那些寫南京的歌曲中,充分證明,南京是一座充滿吸引力,又多元包容的城市。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