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亚洲富国缅甸为何现在如此没落?

孩子的好爸爸


如今的缅甸在大部分人印象中,是个非常动乱而且贫困落后的国家,然而当年的缅甸却曾经是整个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甚至连日本也无法与之相比。

第一,曾经辉煌无比的缅甸

1936年,缅甸的经济总量超过120亿美元,人均GDP大约776美元,然而当时亚洲唯一的强国日本,经济总量也不过60亿美元。要知道当时的缅甸仍旧是英国的殖民地,而日本是亚洲唯一能够跻身列强的国家。


第二,上天恩赐的巨大财富

缅甸的面积大约67万平方公里,人口5300万左右,小小的缅甸资源却非常丰富。缅甸的翡翠、宝石、森林、铁矿等储量相当巨大,尤其是油气资源与宝石。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初步探测,缅甸拥有100多个油气开发区域,缅甸石油相对不是太多,然而天然气却非常丰富,总储量超过20万亿立方英尺。缅甸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宝石产地,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巨大,同时缅甸宝石的品质也非常好。

第三,从天堂到地狱的缅甸经济

曾经的缅甸,凭借丰富的资源与二战以后日本的巨大赔款,缅甸成为了亚洲最富有的国家。然而好景不长,其他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以后,缅甸的经济却不断衰退,“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等,从来都没有缅甸的身影。



缅甸经济的不断衰退,最终成为了亚洲乃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是自作孽,不可活。缅甸资源丰富,但是多年以来也陷入了资源的诅咒中,经济严重依赖于资源的开发与出口,而工农业发展非常缓慢滞后。

缅甸的经济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国。而其工业非常落后,只有部分的服装、纺织等轻工业,而且在国际上竞争力非常薄弱。


而造成缅甸经济一落千丈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持续了多年的缅甸内战。缅甸境内矛盾重重,地方割据非常严重,数十年来攻伐不断使得缅甸非常动荡,不仅破坏了本土的经济发展,还使得外资纷纷望而却步。


澹奕


  1936年缅甸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21.97亿美元,人均GDP为776美元, 而193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60亿美元,人均85美元左右,可以说缅甸当时是亚洲的顶尖富国之一。但是好景不长缅甸,如今缅甸已经成为世界最不发达的30个国家之一。

  首先缅甸衰落源于自身的内斗,二战期间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国内的各种武装势力借此机会纷纷起义,国内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战争导致经济迅速衰退,就算如今,缅北地区也是经常发生战乱。

  再一点就是美苏冷战苏联解体,美国的长期制裁。当时美国大力扶持的是反社会主义的一些独裁政府,而当时的缅甸统治者奈温却施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将原本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振作起来的缅甸经济压垮。苏联的解体后,军政府统治的国家,更是社会混乱,导致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制裁,缅甸经济更是艰难;同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军政府统治国家,也导致国家政策混乱,政令施行艰难。

  第三点,毒贩猖獗,众所周知金三角是指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交界处,而由于泰国大力打击毒品,如今的鸦片种植产业大部分已经转移到了缅甸,依靠毒品贸易缅甸国内的武装势力也越来越多。

  再一点就是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在国民GDP所占比重高达60%以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极为落后,工业和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比重太低。


环球网


1936年缅甸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21.97亿美元,人均GDP为776美元, 而193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60亿美元,人均85美元左右,可以说缅甸当时是亚洲的顶尖富国之一。

但这么比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时候的日本已经加入列强俱乐部,而且已经在东亚取得了霸权地位。而缅甸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还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今天的缅甸国家版图上的很多地方,原本并不属于缅甸,至少和缅甸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自独立的部落。只是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和征服,强行把他们合并成了一个国家。

打个比方说,缅甸当时的各个部落就像一个个土豆,各自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各有各的利益诉求,只是大英帝国用一个袋子把他们装起来了,让他们成了一个国家。

其实,英国也不是要故意把他们变成一个统一国家,只是因为英国当时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就是如此,合并成一个国家,统治起来更为方便而已。

但是,缅甸的悲剧之处在于,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并不好,处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所以,在大英帝国还在的时代,缅甸更多的是被大英帝国用来掩护印度的安全的前沿阵地,印度才是他们的最爱。

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辟东南亚战场,很快就进攻到了缅甸境内。

这时候的国民政府僻居西南,完全仰仗缅甸和印度到广西、云南的国际通道来获取国际援助。所以,日军希望铜鼓切断这条国际通道,迫使委员长投降。

但英国这时的作战重点并不在亚洲,而且在不断从印度抽调军队和兵源前往欧洲、非洲战场,根本无力顾及缅甸,这才有了中国远征军的计划,其实主要就是掩护中国的国际通道。

所以,缅甸在二战期间,成了东南亚的主战场之一,中国军队、英国军队、日军主要就是在缅甸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战争对缅甸造成的破坏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战争结束后,虽然缅甸也获得了日本的赔偿,但其实无济于事,因为赔偿是给了缅甸的宗主国大英帝国,至于这些赔款到底有多少用到了缅甸的恢复和重建上,这就很难说了。

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印度被一分为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各自独立,缅甸自然也就独立了,成了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

但缅甸在历史上没有统一国家的经验,英国对缅甸的经营和管制过程中,也没有为缅甸留下一个素质比较高的精英阶层,所以,英国撤离之后,缅甸很快就开始出现了民族冲突,各民族部落之间相互杀伐,至今战火不绝。

其实,像缅甸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许多前殖民地国家都是这样,殖民宗主国还在的时候,还可以以强力方式维持基本的国家政治秩序,宗主国一旦撤退,民族独立了,马上就会进入民族部落相互残杀的内战局面,整个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会全面倒退。


萧武


缅甸是世界上罕见的、到了21世纪生活水平比二战前还要低的国家之一。

据估算,1936年缅甸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21.97亿美元(当时人口1570.8万),人均年收入776美元,而到了2004年11月,缅甸国民人均年生产总值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更低,远不及二战前的人均年收入776美元。

在其他国家经济突飞猛进、不济的也略微有增长的战后70年,缅甸到底发生了什么,把自己从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折腾成这样一个贫困国呢?

缅甸二战前被英国征服,成为英属缅甸,但缅甸一直进行着摆脱英国控制的斗争。二战中,为了从英国人手里独立,昂山(昂山素季的父亲)和奈温(后在缅甸建立独裁政权)所领导的缅甸独立军引领日军占领缅甸,日本名义上允许缅甸成立缅甸政府。后来,昂山等人倒向盟国,秘密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开始对日作战。

这已经够曲折了,好不容易二战打赢了,英国人重返缅甸, 缅甸又开始争取独立,过程中昂山被暗杀,各派政治势力混战,赢取独立,政府刚建立没几年,奈温又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开始军人独裁统治。70年代,奈温将国名改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实行缅甸式社会主义。奈温的经济政策被后人用“胡来”“灾难性”来形容:例如:他试图使用在他看是吉祥的被9整除的面额的货币,结果损失了数百万缅甸人的储蓄。加上国内贪腐严重,毒品问题更是久治不愈,愈演愈烈,到1980年代后期,缅甸已是全球最贫困国家之一。

另外,缅甸走向社会主义阵营,就意味着和原来的宗主国英国、美国这些西方国家划清了界限;冷战结束没几年,1997年美国又发起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这一经济制裁一直持续到2016年,这给缅甸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困境。

回首这70年,隔壁的泰国、新加坡以“东亚四小龙”腾飞而起,印尼经济发展不错,日本、中国自不必提,缅甸这样一个二战前的亚洲富国竟然完全落后于地区其他国家,成为了最贫困国家之一,也是让人唏嘘感叹。


北海图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肯定要军民一家,政治稳定,现在经济全球化,都是互联网经济了,最为一个农业大国肯定要转型了,不转型肯定就衰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